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6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承包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主要优势,其次实行EPC过程面临的采购因素分类,最后总结出应用EPC以规避上述风险,提高工程质量的策略方法,以此为广大工程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工程采购;风险管控;风险预防;EPC
引言:
在如今时代,工程项目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应用新的总承包模式则是有效解决目前行业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具体而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规避风险和提高工程质量就是为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足够保障的关键防线,而EPC模式主要是指承包方受业主委托而行使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项目,并对其质量、安全、费用等进行负责。准确理解EPC中“设计、采购、建设”三个基本概念,有利于在实际施工时更好地实践这一概念,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一.EPC模式在总承包工程中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工程建设模式,EPC在确保总承包工程质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而言,具备承包EPC总承包工程的公司都拥有优秀的企业实力和资质,对施工工程的原则性和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些优秀的公司将按照自身成熟的操作流程,从技术层面、材料采购层面、施工层面、设计层面进行严格控制,进而保证最终总承包工程的质量符合预期。
在外包大类的承包工程中,总承包单位一般会在设计进行前期或初期进行公开招标,选择经济效益、施工质量最好的投标方。并依据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环境,综合竞标单位不同的竞争优势,做出最优选。据相关研究,实现总承包模式时,施工单位所耗费的费用以及资方的投资成本约是传统模式的90%左右。
传统的建设模式下,业主需要和包括施工单位在内的多方单位进行合同签订,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而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只需要和总承包单位签订一个合同即可,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和工作量。此外,在项目施工阶段,业主只需要和项目总承包单位进行单线联系和沟通,既避免了二次传播导致的沟通误区,又减轻了业主的工作强度,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由于总承包项目内合同对工程的功能和质量负责,负责方需要做出符合要求方即业主要求的预期工程,才算合同完成,因此,业主在合同签订后,可以得到质量高、交付即使用的高效项目,避免面临的二次返工带来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为业主增加了利润空间。即业主通过总承包合同可以将传统施工模式下面临的风险和成本转嫁到总承包方的施工单位上。
二.EPC总承包工程中采购风险的分类
基于EPC模式的多种优势,业主将与总承包方签订总承包合同,将项目全权交付于总承包方,再由总承包方行使管理权,与分承包商分别签订分合同,确立分承包商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总承包方将总体采购环节下管理人员、管理原材料、管理施工环境等管理风险转移到了其他分承包商。这需要工程项目相关的多方进行协调和沟通,并且项目总承包商需要严格遵循合同细则,与上述合同方进行高效、科学的协调。此外,EPC模式下,总承包方需要妥善应对采购环节中其他不合理要求,积极解决工程中处理的问题是管理风险的另一种分类。
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工程的采购工作是在采购负责人组织之下,由采购工程师、监造工程师、催交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等专业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同时,负责管理采购环节的工作人员,也是采购环节的直接参与者,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采购风险,进而干预采购工作最终的成功。与此相关的,采购组织是否健全、采购资质是否完备、采购人员专业与否、数量是否完备、采购管理制度是否贯彻、管理制度是否可行、采购行为是否规范,这些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最终采购工作的成功。
采购程序风险是采购风险的重点之一,是指具体的采购程序内面临的风险。若科学、合理地进行招标,遵循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原则,能大大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最终的采购成功率。另外,采购成败与否与供应商的工艺制造水平、生产能力、生产资质、业绩达标等因素息息相关,并起决定性作用。
在EPC模式的竣工阶段,建设主体即承包方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在验收中,项目将会面临质量或功能层面的硬性问题,以及合同执行方面的风险。具体而言,质量和功能层面的硬性风险,通常是由施工阶段的疏忽或大意造成的,进而使有缺陷的工程引发工程风险;而合同执行层面,往往是由于建设方和承包方之间的矛盾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引发实际费用超过预期的耗损,可能导致最终工程缺乏经济预算而终止或返工。
采购的实施阶段中,原材料供应商是最大的风险之一。为规避实施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供应商需要严格遵守合同中的细则,切实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具体的风险包括交货延期、设备质量、信用风险和运输风险。
三.EPC总承包工程中预防和管控采购风险的做法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企业的财政预算模式和思维固化,无法及时、准确应对突发的经济状况。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未来发展目标和行业总体风向,做出最佳的财务预算策略。具体而言,在制作年度预算清单,企业相关责任人需要兼顾突发事件的随机性以及事件之后恢复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空间,将年度预算分为常规部分和额外预留部分,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企业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也能正常运作。其中,常规部分的预算是指,企业正常运作时所需要的最低支出预算,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公费支出;额外预留部分的预算是为突发事件的公关、安抚消费者等紧急支出所需。借此,企业的财政预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也建立健全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预算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
传统采购模式无法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回报曲线和周期也良莠不齐,企业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压力。因此,合作方要及时改变这种不适宜的资金管控模式,换而采用更积极、高效的现金模式,综合考虑营收状况和市场投资曲线,通过快速回笼现金,减少现金支出的方式,一步步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提高现金的单次利用率,为长足发展提供现金支持。
在总承包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配合完成好每一个施工步骤。一般来说,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施工部门协调完成的,以达到项目进程的最佳效果。因此,在这个部门协作过程中,只有有效的沟通和充分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每一个建筑项目,避免时间的浪费和低效的团队协作。例如,在施工的外架搭设中,需要技术控制部门和外部施工部门进行联合协作,做好前期的技术交底工作,为之后的外架硬化和硬质封闭做好铺垫。再比如在拆迁过程中,需要施工方和村委代表协调沟通,减少钉子户的数量,提高拆迁效率。如此,双方协作联动,能避免无效沟通而造成的时间成本,快速高效完成好建筑外部的架设搭建,提高整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最终的风险。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EPC模式由于其在降低业主风险、高效管理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EPC模式也有无可避免地采购风险,不利于总承包工程的顺利展开。因此,在开展总承包项目时,需要采用加强协调沟通、提高风险预控能力等策略,有效规避不利风险,最大化发挥EPC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净.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J]. 工程技术研究,2022,7(08):155-157.
[2]夏建旺. 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管理[J]. 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198-199.
[3]赵起超.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分析[J]. 建筑与预算,2019,(05):5-8.
[4]孟祥超. 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管理[D].长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