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养正中学,邮编:362261
【摘要】本文主要以“知人论世”模式在初中语文“群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知人论世”模式在初中语文“群诗阅读”教学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优化教学导入,增强情感体会、做好情感分析,深化对比鉴赏和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知人论世模式;初中语文;群诗阅读;语文教学
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化,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其中语文实践活动、知识构建都是对语言运用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引入新颖的语文古诗教学方式,通过知人论世这一方式与群诗阅读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自身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更好的发挥语文古诗对学生素养的促进作用。知人论世这一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更好的理解不同古诗所创作的背景,凸显群诗阅读的重要价值。
一、“知人论世”模式在初中语文“群诗阅读”的教学意义
一方面,深化学生对思想内容掌握。针对知人论世这一词语,可以将其划分成知其人、论其世,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相对独立的含义,也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于知其人而言,就是掌握作者创作主题的特殊性,针对知其世而言,就是关注作者在创作时的社会因素,其中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人论世作为初中古诗教学中的关键,为学生开启全新的学习世界,让学生投身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中,不仅获取知识也提升语文审辩思维,在今后面对相同作者、相同时期的诗词都能实现知识迁移效果。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高层次目标,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高阶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背景中梳理诗词结构体系,尤其是与文史有关的内容,其中会涉及到不同朝代中的政治形势、社会风气,以及一些诗人在不同时期的所有经历[1]。例如,当学生学习陶渊明的诗歌时,就要学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状况,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比较动荡的一个时期,数百年也没有一个强大的种中央政府,朝代的不断更换为社会人民带来不稳定生活,国家腐败官场夺势。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就能就能深入理解著名诗人陶渊明是怎样将情感寄托于田园之中,进一步抒发出远离世俗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模式在初中语文“群诗阅读”教学对策
(一)优化教学导入,增强情感体会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诗人自身伟大的志向入手,真正在理解诗词含义中掌握其中的丰富内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诗人,进而收集不同的学习素材,分角色、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通过教育戏剧这一趣味方式,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将诗人的人生遭遇进行充分体现。教师在讲解《过零丁洋》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引入陆秀夫、张世杰和文天祥在那一时期被称为“宋末三杰”的故事,文天祥在国家处于为难关头时起兵抗元,在战争中度过了将近四年。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之后在路过零丁洋时元军要求文天祥通过写信方式招降。文天祥正是因为这一变故愤慨“吾不能捍卫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写下《过零丁洋》这一诗词进行明志。而《南安军》这一文章变式是文天祥作为俘虏以后,经过北行途径经过南安军时所创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呈现历史情境,感受文天祥的英雄气节,学习文天祥身上的舍身取义英雄气魄[2]。
(二)做好情感分析,深化对比鉴赏
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单一的要求学生知识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才能真正的掌握诗词的精髓。诗词中的情感无疑不体现出诗人自身的经历、性格、人生遭遇等,所以,要想真正的理解诗词内涵,就要全面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诗人的经历入手,走进诗人的创作内心,才能促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实现在情感方面的共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安军》和夏完淳的《别云间》,都体现出对国家的热爱,教师为学生引入知人论世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针对《过零丁洋》这首诗,从中感受文天祥对国家的热爱,以及表明坚决不投元的决心。针对《南安军》这首诗,从中感受文天祥经过家乡的情境,表明自身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爱国精神。在学习《别云间》时,主要体会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由此体现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多元情感,以及同一主题不同创作诗人的不同情感,有利于学生思维多层次发展,让学生学会共情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教师采用群文对比阅读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内容中的不同,在群诗阅读中掌握其中的关联点和不同点。在学生清晰掌握知人论世与对方式之后,引导学生针对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名句理解、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例如,《过零丁洋》中通过“惶恐滩”“零丁洋”富含色彩的地名,凸显作者的心情,也体现地势的险恶;《南安军》引用《史记》中的伯夷、叔齐不食周栗,采薇而食,到最后的饿死的典故,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英雄节气。《别云间》通过“灵旗”来表达希望能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累积诗词的关键阶段,为学生引入多元的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对诗词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评价中不能单一的存在教师这一个主体,而是要家长、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多角度进行反馈才能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在生生评价方面,能够为学生获取自我激励,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对学生的眼光和评价十分在意,在群诗学习中生生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思考意识,并且提升自我反思能力。而家长、教师给与的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在动力。在科技不断发展过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完成评价,将学生的诗词解读放到朋友圈中,让更多的教师、朋友、家人参与到评论点赞中,促使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面对他人的评价时,要积极接受建议和肯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知人论世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群诗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为学生开启全新的诗词学习世界,不仅掌握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飞霞.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群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文汇,2022(06):38-40+51.
[2]司艳平.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群诗阅读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20(2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