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融资渠道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4

高校融资渠道创新探讨

白雨默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辽宁大连    邮编:116025

摘   要

经费困难一直是制约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随着高校教学工作的迅速开展、政府财政各种改革政策的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融资条件出现了相当大的改变。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途径不但涉及财政拨款、收费、科学研究、生产以及社会捐助等传统途径,同时也涉及投资途径。通过高等学校直接面向社会利用资本运作手段筹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建设发展与社会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有效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外,高校在资本运作的实践中,借鉴企业融资模式,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创新。本文主要进行分析高校融资的动因;目前高校主要融资渠道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并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高校资产证券化、BOT项目融资、信托贷款、高校企业上市、融资租赁、资产置换等。

关键字:高等教育 财务管理 融资渠道 创新

Abstract

  Has been a subject of funds will affect our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the key factor of no exception. With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government to finance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the action of the university funding of the larger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High school principal sources including not only raise funds and charges, research, industry and social donations traditional channels, and also include financing channels. In facing the use of capital operation by means of financing and the extent to solv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und shortage of conflic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university.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bank loan and financing channels of capital operation, in practice, the financing model, the channels for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financing of the university; The main channel of financing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on the basis of some new financing channels and methods, mainly including 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of universities charges, project financing and Build-Operate-Transfer, loan by mandate,trust loans, colleges Of listed enterprises , finance leasing, replacement of assets swap etc.

Keyword:higher educ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ng, innovation

高校融资渠道创新探讨

1999年,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往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连年扩招使我国高校规模和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这段时间内的急速扩张继续增加了高校的教育成本以往高校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建设,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总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近几年,财政预算中教育投入的比例偏低。所以,总量不够、增长缓慢的教育经费抑制高校发展。为了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尝试打破原来单一的财政拨款筹资模式

建设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

高校融资问题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紧密相关,高校无法顺利融资,会导致经费紧张,无法完成优良的办学条件和教育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和学术研究,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与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筹措高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融资问题由此产生。

综上所述,高校融资问题的研究,对创新高校的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完善化,促进高校全面全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融资的动因分析

(一)超前发展加大高校教育成本与财务风险

大众教育的教育模式促进了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趋势因此高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由1998年的180万增加到2005年的530万为了满足家长与学生的要求,高校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征用土地增加教学楼、扩建校舍、增添高新实验装置、改善教学条件,教育财政拨款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教育成本急剧增加。虽然不少高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通过银行贷款加大投入,使教学科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额贷款也增加了潜在的财务风险。目前多数高校都是财务拆东墙补西墙式新债偿还旧债的模式,每年庞大的利息支出就是高校身上一座沉重的大山与此同时国家加强银行借款管控资源劣势的高校,银行将会降低对其贷款额度造成高校财务困境。而学校无法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只能负债发展,导致高校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改革拨款制度限制高校自主权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启动财政制度改革,先后推行政府采购、单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政策制度,上级财政部门完全监管高校的资金管理权。财政拨款由国库进行管理,高校按照项目预算申请财政支出,高校收取的学费等事业收入需要全额上交财政专户管理,高校完全失去资金的管理权,缺乏自由度,不利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发挥,使资金调动困难,贷款成本增加,这些现象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控制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预算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强,高校的资金调动自主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随着招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校所能获得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同比例增长,资金缺口相当严重。按照历史惯例,高校形成政府-学费-银行-政府的闭环融资模式,首先高度依赖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无法满足自身发展时便提高学费,学费标准进入瓶颈时便向银行进行借款,银行缩紧贷款或者支付利息时再选择向政府求助,由此可见高校完全没有能力依靠自身筹措资金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融资急需创新。

二、高校目前融资渠道及扩展空间

(一)国家财政拨款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公办高等院校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逐年提升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高校需投资的项目很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必要的先进仪器、科技含量高的教学实验用品及各种纳米技术材料和必须的固定资产.都需要逐年增添和必要的更新换代,才能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前沿性,为大学生教学、实践和科研的不断深入提供必备的基础物质条件。单一的依靠国家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缺口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素所占比例从93.5%降到50%,因此,高等教育要有新的发展,资金筹措就不能单一的依赖于财政拨款收入,开发更多的融资渠道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学杂费收入

    统计表明,由于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学生以及其家庭所承担的教育成本亦越来越高,从人均GDP的1.65%上升至51.87%。普通百姓对教育成本的负担达到了承受边界,导致学费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此外,据教育部预测未来居民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渐下降,高校将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此问题势必会导致高校的学费收入锐减,前景堪忧。

(三)校办产业收入

高校是科研活动的集中地,例如许多985、211大学拥有许多先进的科研仪器,优秀的科研人才,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条件,所以需要高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由于校企在科技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得到认可,整体上企业收益不错,所以也能成为高校建设的一项资金来源。但是毕竟校企不是规范性的竞争性的高级技术企业,所以校企的收入在高新技术企业总营收里比例占据较小,仅仅为2.3%,所以筹措的金额对于高校短期内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

(四)商业银行贷款

从1999年起,银校合作的风潮席卷高校银企合作作为高校融资模式的一种探索将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行有效结合。虽然理论优势明显,但实操时却并非一帆风顺银校合作好似一把双刃剑若是运用得当,则能为高校筹措资金弥补增加的教育成本带来的资金缺口,优化高等教育建设,为国家培育更为优秀的人才

但若高校没有把我贷款规模,严控资金使用则会引发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为了偿还巨额利息,学校不得不缩减教育支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反而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虽然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校企收益、银行借款等诸多筹措资金的方式能够为高校建设带来资金,但面对激增的教育成本仍旧缺口巨大。所以,高校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的融资措施。

三、高等教育与融资制度设计

(一)树立“大众化”融资观念

    我国逐步扩大招生比例以及办学规模,深化改革教育体制,目的在于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若想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要有“大众化”融资渠道,而拓“大众化”融资渠道,一定要树立“大众化”融资观念,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需要不断调整融资思路,采取相应的融资方式,并竭尽全力的运用各种融资手段,调动一切条件,为高等教育发展广泛地筹集资金。

(二)优化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平台

推行高等教育融资改革,必须要对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清理,重设高等教育融资制度,规范各类投资主体,避免无效的投资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高等教育可能的投资失误带来的社会长期损失。在政府投资制度方面,建立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在社会融资制度方面,要降低社会资金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制定社会资金投资高等教育的指导目录,鼓励国内外资本举办高等教育。

(三)培育和发展高等教育资本市场

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教育融资,科技弥补教育资金缺口,首先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能力,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使社会上闲散的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教育产业,提高高等教育产出的水平与质量,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办学的规模。其次,也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需要借钱国外先进的的经验以及方法技术,研究教育与资本的联系,合理的运用理论以及技术打破二者的壁垒,使得资本能够入驻教育市场,拓宽高等教育的融资途径。

(四)控制和化解高等教育融资风险

国家应该合理的进行教育结构的布局,建立合理的、规模适当的教育组织系统,不断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改革,全面建设资金管理系统,提交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大收益,规避风险。高校应该配备资金监控系统以及财务监督机构,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使用风险,控制融资风险,从根源上遏制资金的挪用以及浪费情况。

四、高校融资渠道创新方式
   (一)高校资产证券化

高校资产证券化可分为高校学费收入证券化和高校其他资产的证券化高校学费收入证券化有别于既有债权,学费收入是未来经营性收入,高等院校将学费收益权为标的基础资产来进行资产证券化,从而融得所需资金高校其他资产的证券化。例如校园土地、高质量的建筑物等高校资产是高校办学的必要条件,由此产生的办学效益是高额、稳定的,这些资产的变现价值也很高,同时,高校具有很高的信用程度。所以,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理想发起人。

    高校资产证券化优点如下:首先,资产证券化可将学校的未来稳定现金流出售。资产证券化对于需要融资的学校而言是一种创新,学校可以通过出售手中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从资产市场募集资金,拓宽了民办教育的融资渠道。其次,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避免银行贷款存在的抵押、担保问题。根据我国物权法、担保法规定用于教育的房地产、教育设施不得设定抵押。资产证券化对于学校的资产而言,学校可将其未来有稳定现金流的财产权利进行出售,可避免贷款融资抵押的问题。最后,可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民办教育在资本市场融资使得投资客群扩大,使得学校可以申请融资的资金比单一向银行借款的资金规模大、渠道广,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运用于企业经营运作中,是一种资产经营模式。资产置换是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

经济学中的这一经营模式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经营,尤其是在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 高校所谓的资产置换是指通过经营学校自身的资产来筹集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的方式,包括转卖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等。学校可通过“资产置换”的经营模式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和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可见,资产置换是高校办学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利用校园的区位优势,将旧校区或部分分散的旧校区转让,可使众多高校获得自我重塑形象的契机。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都利用了这一模式来整合办学资源,置换资金,缓解建设的资金压力。

(三)信托融资

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信托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

2001年相继出台《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简称一法两办),指明了信托行业的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信托业进入规范式的进程。信托公司逐步探索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信托计划,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校的发展融通资金或代为其管理财产以实现增值。

高校信托属于公益信托,属国家鼓励发展范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信托公司和特定的公众投资者签订信托合同,筹集社会资金用以高校的软硬件建设,从而达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二是将学校拥有的闲散资产,比如教学金基金、科研发展基金、闲置设备等委托给信托公司,通过其专业理财使这部分资产实现增值。

一法两办的政策支持、高校对于资金的现实需求、以及高校收益的平稳性都为高校信托融资的提供了可行性

(四)借鉴BOT项目融资

建造运营交付方式即BOT项目投资,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是由部门或所有的公众组织或其附属的公众组织,通过合同形式授予项目投资人(包括外国企业)以特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并授权其通过向使用者交纳保费或卖出产品,以偿还贷款、回收资金或取利润;特许权期届满时,将该基础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机构或其附属的公共部门。

中国高等教育相继在1999年开始扩大了招生规模,同时开始了招投标以兴建新校舍,但由于现阶段单纯由国家投资建设尚有很大问题。所以如此巨大的建设经费规模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新生校舍建造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建设经费不足。而另一方面,民间资金的开始聚集也相当可观,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表明,截至20066月末,中国的银行本外币及各类存款总量已超过了三13.13万亿,其中居民存款余额已达15.52万亿而且社会资源也在不断地向民间聚集、倾斜。由此可见,民间资本已经具有了很大的融资能力也就为民间资本的建设BOT项目创造了机会。大学的许多设施,如学生公寓、餐厅、学术交流中心或招待所、教学医院、体育场馆、高新技术孵化器、科技园区等都可以通过更广泛的BOT方式进行建造。

通过BOT投资对高校而言有如下好处:能够补充财政投入的缺口,拓宽利用非官方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途径;投资者负担全部支出,不会给财政压力,并且最终提高了高校的固定资产;校方不承受任何经营风险,损失由投资方负担;校方应集中精力抓好教育与科研工作,使后勤管理工作由直接控制转变为依靠社会宏观指导。

对于投资人而言,具有以下优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富余资本,并获取可观收益;高校基础设施使用市场相对稳定,因此融资风险比其他产业要小的多;由于服务对象大多为中小学生和大专院校教职员工,因此业务素质较高,便于企业管理与协调;而学生则多数是以现金消费,不至于产生呆帐、坏账问题,且还能获得较稳定的资金流。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这是一种现代市场营销方式,通过在租赁服务中引入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分期付款为基础,在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用通俗的说法,融资租赁法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为达到融资的目的选择融物的方式,这种当时就是融资租赁。虽然融资这个名称不如融物这个名称好,但因为公司在租赁交易中在得不到资金的同时还要还要支付租金。在租赁期间,承租企业可以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所以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融资租赁与其他形式租赁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租赁以使用物件的时间计算租金,而融资租赁以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利用约定的利率计算租金的。虽然承租人在此交易中没有收到任何资金,但是也必须按照资金所被占用的额时间来进行租金偿还。高校中,融资租赁一般应用于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等,这其实是属于后勤进行社会化引资的一种方法。一般这种方式是由投资公司先进行开发,此时产权是隶属于此投资公司的。随后学校对此进行租赁,原本属于投资工资的产权也会也会随着逐年支付的租金过渡到学校,并在租赁期满时,校方可以以一个象征性的价格在投资公司那边得到全部产权。

参考文献:

1.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 (学术版),2008,(5).

2.王丽萍,郭岚,张勇.学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只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3.刘瑞波,赵国杰.BOT项目融资—高校新校区后勤设施建设中资金筹措的新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4.张铁明,田丽.“以资产置换实现规模扩张模式”的效益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4(1)

5. 朱一新.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刍议.教育发展研究[J],2004(9)

6陈少婷.论高校预算管理的观念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