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工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工厂研究

尹凯华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领域生产方式必然会发生巨大变革,智能技术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科技成果,必然会对生产技术造成重要影响。

关键词: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工厂

引言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新型生产方式。电气设备制造属于离散型制造,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可以打破生产过程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监控、高效利用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1电气设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内容

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工厂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有效融合。结合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特点,通过融合工业通信、工业信息安全、数据处理分析及可视化等技术,可以实现机器设备互联、生产过程全数字管理、物料和生产数据实时更新、设备远程管理运维等功能,并且企业的产品制造产能可预期、物料可追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回溯。针对电气设备产品存在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通过优化车间内的生产流程,提升物料配给效率和生产线的柔性化,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充分提高生产效率。

2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智能工厂

2.1制造装备信息化

传统制造装备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需要技术人员频繁手动操做和监视设备状态,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具有高昂的时间成本;设备间系统集成复杂,协作性差,产线效率低,产品质量一致性得不到保障。在智能工厂中,生产制造装备与现代化工业控制系统紧密结合,装备信息可实时收集分析,装备控制可智能优化调整,辅以大数据、工业云、先进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和智能化操作。工业装备与先进传感器和AI技术相结合,使工业装备具备感知能力,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装备间系统无缝集成,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装备间智能协作,达到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例如,某公司在智能工厂中运用工业机器人加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产品装配的自动化,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安全、劳动强度、质量等各种问题;引进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再辅以各种必要传感器,提升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实现了零部件的柔性化制造;生产线安装了温度、压力、重量、扭矩、位置、电气参数等传感器,与数字化工具一起构成了过程质量控制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异常数据即时做出反应,实现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

2.2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把握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加速建立以标准化为引领的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预防因标准隔绝而造成的多维协同梗阻。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围绕智能工厂建设、新模式新技术应用、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建立“标准集群”,打造标准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政府牵头研判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成效,加速从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推进速度。从精益管理、装备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化、数据价值体现等多个维度,选取可量化、可验证的指标构成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从而推进、规范和引导我国智能制造进程。

2.3智能工程网络安全结构设计

视频、控制、安防系统各自独立自成系统,依靠网闸进行物理隔离,充分保证了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网闸的使用使视频、控制、安防三个系统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及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进行的信息交换,而只有以数据文件形式进行的无协议摆渡。控制系统采用专网,其与信息化服务中心通过安全网关隔离,安全网关具有的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用户接入主动认证等功能。集中存储安全控制网关为企业对外提供可选的安全访问控制、用户身份认证、安全审计能力和透明的存储加解密能力。控制系统的数据只有数据上传功能,将数据上传到服务中心,不允许数据往下写入,以此保证本地操作的可靠性,操作人员可以在车间管理层或者在边缘采集层通过IE网页浏览的形式,在拥有操作权限的前提下可操作数据。远程维护的外网和内网之间通过防火墙设备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内部和外部网络的环境间产生一种保护的屏障,从而实现对计算机不安全网络因素的阻断,充分保证了内网数据的安全性。整厂的各个区域采用光纤环网,以达到抗干扰目的。

2.4智能工厂建设的数字化交付

首先,统一平台相关标准,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高效利用。集中管理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建设,统一平台与标准,由设计根源统一数据,协调各个专业,打通数字化交付流程与各模块间彼此关联,确定交付物具体内容与界面,切实解决不同阶段信息孤岛与业务孤岛现象,同时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从而高效利用并整体移交建设期信息资产。其次,加大运维投资力度,以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作为智能化运维重要基础,数字化交付需适度增大后期运维投资力度,切实解决系统研发与基础资金等相关问题,而数字化交付体系建设主要以IT与业务深入融合为前提,需持续性进行科研工作,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研发单位创新能力与资金投入能力的要求。再次,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以确保数据交付合规合法性。逐步构建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制定并发布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规范、数据标准,同时组织创建数字化交付与运维队伍,由管理制度层面保障移交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结语

智能工厂建设前期需要对车间完成智能化改造。通过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了对车间内设备、人员和物料的高效管理,以及车间内、外部联动。管理人员可实时获取到车间现场的生产情况,清晰地了解项目的进展,便于对生产计划作出调整,增强了生产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林萍.面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体系架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1,34(2):121-122,147.

[2]王永红.智能工厂在智能制造企业中的实践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26(7):129-131.

[3]高燕,石新发,孙宇航,等.工业数字化赋能产业的基础能力分析与提升方法建议[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6):34-39.

[4]朱文海,张维刚,倪阳咏,等.从计算机集成制造到“工业4.0”[J].现代制造工程,2018(1):151-159,140.

[5]缪燕,陈晓娟,李万祥.工业互联技术在电力装备行业的创新应用[J].中国培训,2017(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