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潘芳芳 ,刘庆

湖北省宜昌市滋兰中学   湖北宜昌   4431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知道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举例说出聚落的分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方法目标】

1.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以家乡宜昌为例进行学习,通过分析城市的问题、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聚落的发展离不开建设者的奋斗,呼吁学生向家乡的建设者学习,用奋斗谱写青春。

3.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特点,城市的问题;

2.聚落发展演化的过程;

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美丽中国—宜昌版》。

师:看完视频,同学们觉得宜昌美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师: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宜昌的美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大家的心里,我们的家乡宜昌既有绿水青山的乡村景色,又有繁华热闹的城市风光,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以宜昌为例来学习新课《世界的聚落》。

师:《世界的聚落》位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位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理学习方法、地球的面貌、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以及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播放视频《美丽中国—宜昌版》创设情境,以同学们最熟悉的家乡宜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寻美宜昌”

师: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60到61页的内容,找到聚落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回答。

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态,通过图片对比和同学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各自的特点。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全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

师:学习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各自的特点,我想在班上做一个小调查,喜欢城市的同学请举手,我随机采访一名同学你为什么喜欢城市呢?

学生回答。

师:城市生活确实很便利,但也有一些同学喜欢乡村的请举手,我随机采访一名同学你为什么喜欢乡村呢?

学生回答。

师:乡村的生活不光有惬意,乡村还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而且如今的乡村已经已经不再是从前贫穷落后的模样,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师:你为什么不喜欢城市呢?

学生回答。

师: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那同学们对这些城市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特别具有可行性,希望同学们能从身边做起,爱护我们的城市环境,珍惜城市建设者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让同学们明确聚落的定义和聚落的分类,用对比鲜明的图片让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知道乡村和城市各自的特点,通过小调查的环节设置让同学们了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和对比学习的能力,让同学们树立起热爱城市和乡村的归属感。

3.小组讨论——“寻变宜昌”

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知道照片中的地方是哪里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地方以前的样子吗?通过这几幅对比照片我们知道城市是由乡村一步步发展而成,在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的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通过宜昌城区的发展动态卫星图来找一找吧。

播放视频《宜昌城区的发展动态卫星图》。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和视频中反应出来的宜昌城区景观的变化,让学生明确城市聚落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由乡村聚落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聚落的规模等景观随之发生变化。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分析归纳的能力。

4.小组探究——“寻因宜昌”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刚才播放的视频中,宜昌城区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一直沿着一条河流扩张,这条河流就是长江,说明聚落的分布受到河流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那环境因素对聚落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将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从地形地势、河流水文、气候、土壤、自然资源和交通六个方面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宜昌城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生代表发言。

师:这六位同学都分析的很全面,我们以宜昌城区为例通过探究分析发现,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方更有利于聚落的分布,所以我们的家乡宜昌被称为“宜居之城、昌盛之地”。

师:世界那么大,也有一些地方地理环境并不那么优越,人们是怎么改善居住环境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回答。

师: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发现在地理环境并不优越的地方,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造房屋建筑最终使聚落和地理环境相适应,所以地理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还影响聚落的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宜昌的地形地势、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河流水文和交通等环境因素,让学生知道聚落的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东南亚、北非和极地地区的聚落建筑让学生明确环境因素还会影响聚落的建筑。

在这个环节用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地理信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学习能力。

5.”寻迹宜昌“

师:有些建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赋予了宝贵的价值,这些建筑我们把它叫做文化遗产,同学们来看一看你们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吗?

    展示图片。

师:对于这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图片上这些做法对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师: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完善的保护,主要有这样几条保护措施。只有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认识我们的过去,带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宜昌的一些文化遗产遗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一般方法。

7.课堂小结

    让学生在导学案上自己绘制本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教师拍照进行展示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宜昌城市聚落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世界的聚落相关知识,从寻美宜昌到寻变宜昌,再到寻因宜昌,最后到寻迹宜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油然而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本节课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信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内容安排较满导致时间紧张,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应注意重难点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