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蒙古族民间工艺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园课程所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探讨了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将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
蒙古族是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在漫长的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当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蒙古族民间工艺是牧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满足自身日常需要和审美需要,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的工艺品。蒙古族民间工艺是牧民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蒙古族民间工艺中饱含了牧民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生活经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它是牧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民间工艺在牧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孕育,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和传承。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的席卷,破坏了民间工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加剧了蒙古族民间工艺的流失与消亡。因此,如何有效的发展传承民间工艺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奠基性基础阶段,它是儿童初步认识民族文化的关键期。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既有利于民间工艺的发展传承,也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蒙古族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游牧风格。蒙古族民间工艺来源于游牧生活、贯穿于游牧生活、回归于游牧生活。蒙古族民间工艺承载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它是牧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智慧结晶。蒙古族民间工艺主要包括服饰工艺、饮食用具工艺、毡帐工艺、鞍马用具工艺、游乐用具工艺等。民间工艺与儿童具有天然的联系。它不仅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而且贴近了儿童的天性、生活环境。因此蒙古族民间工艺与儿童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为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一)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间工艺是手的艺术,牧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品。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既能满足幼儿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有助于解放幼儿大脑、双手、脚、时间、空间。它不仅契合了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天性,而且贴近了幼儿生活经验。如,幼儿园民间工艺活动中制作勒勒车时,幼儿需要去考虑制作的材料,勒勒车构造等问题,这不仅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考验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民间工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大小肌肉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民族认同感
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咿呀学语时,它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到它长大成人并参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的习惯便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已是他的戒律。” 蒙古族民族文化是蒙古族民间工艺诞生的土壤,蒙古族民间工艺中所蕴含的生活生产方式、审美倾向、生活情趣、历史记忆、技术水准、风俗人情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将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认识本民族的民间工艺的名称、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而且能唤醒幼儿民族自豪感,从而初步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三)有利于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蒙古族民间工艺根植于游牧生活,它蕴含了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将蒙古族民间工艺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工艺,促进幼儿感受工艺文化,感知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幼儿在欣赏和创作雕花的马鞍、色彩鲜艳的蒙古袍、精美的头饰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艺术鉴赏能力,萌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美好、善良的心灵,唤起珍惜美好事物的意识,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四)有助于丰富儿童情绪情感
蒙古族民间工艺是牧民们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智慧成果,它体现了牧民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间工艺活动有助于幼儿体验民间工艺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意义。如,马鞍的制作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蒙古人与马之间的特殊的情感,可以让幼儿更深切体会到为什么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的原因。幼儿通过对马鞍的欣赏和制作可以感受到蒙古族高超的马鞍制作水平,激发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蒙古族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民间工艺素养
教师是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民间工艺素养影响着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程度。因此,首先要培养教师自我学习意识。教师通过学习民间工艺相关理论和技能,促进幼儿园教师了解民间工艺,认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民间工艺教育观。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幼儿园购买民间工艺,提供民间工艺相关书籍,加强教师学习民间工艺相关知识,营造教师队伍爱读书、喜欢读书的氛围。最后,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民间工艺相关培训,邀请民间工艺传承人到幼儿园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
(二)加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开展民间工艺活动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家庭是幼儿园民间工艺活动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延伸。家庭和幼儿园有效沟通,可以进一步消除教育分歧,达到教育一致。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庭民间工艺资源,如,可以邀请擅长某一项民间工艺的家长来园开展民间工艺活动,形成和谐的家园互动关系。幼儿园、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提升幼儿园课程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民间工艺活动
民间工艺活动应与儿童的游戏紧密结合。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天性,是儿童走向自我成长和自我解放的途径。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儿童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抓住幼儿喜欢游戏,乐于游戏的特点,鼓励儿童大胆的尝试创新,激发幼儿参加民间工艺活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如,制作蒙古包时,幼儿可以利用纸、布、橡皮泥等材料,去制作蒙古包,放手让幼儿去创作、创造,从而实现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
总之,蒙古族民间艺术是蒙古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性、综合性、审美性等特点与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通过阐述蒙古族民间
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使丰富而优秀的蒙古族民间艺术逐渐地渗透于幼儿教育之中,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红;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特征及其幼儿教育价值[J];前沿;2005年01期
[2]朱晓红;浅析蒙古族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