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反思

张娇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小学  472000

摘要:现阶段,在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正朝向系统性与整体性方面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而审美教育顺势而出。审美教育的高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魅力,帮助学生塑造独有的审美风格与审美标准。本文结合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现状,提出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

一、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落实与开展,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素质教育在某些学校就是摆设,由于教师教学观念与思想的落后,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频频受阻。教师过于重视主科分数的提升,忽视美术学科教学,对美育教育更是未曾展开,遏制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缺乏审美教育的美术课堂毫无生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抑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单一也是阻碍美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美术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过于依赖美术课本知识,未曾结合教材展开课外活动,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点强硬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参考某个场景与现象进行绘画。虽然场景比较动感与灵气,但学生却无处下手,找不到吸引自己的点,无法画出更具感情的作品。具体来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不会发现美,更加不会感受美,从而不能画出与自己感受相适应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学不能完全围绕室内环境展开,要展开美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就需要走出室内环境来到室外,观察自然风景变化与人生百态,从而学会欣赏与观察,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与欣赏能力。然而受到教学体质的影响,学生基本上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有些学生下课还要去补习班,学生自由时间将非常少,几乎没有学生再发现美与感受美了,导致审美教育受到限制。然而随着“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与落实,为小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课外业余时间,这就为学生亲近大自然,进行美的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落实审美教育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审美教育的关键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潜移默化中展开审美教育,让学生形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发现美术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1. 注重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建设

美术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与熏陶,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感受会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就是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与营造。

 2.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然与社会真实的美。如果审美教育脱离实际生活,那学生审美技术与能力的提升会受到阻碍,这就违背了美术教学的意义与宗旨。

 3. 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由发挥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学生凭空想象,随意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将基本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之后,便开始随心所欲创作。教师在学生创作中不要随意指导与插话,以免影响学生的灵感发挥,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美育教育开展过程中,主要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发现美、感受美。要想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获取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力的激发。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通过直接影响效果激发出学生的欣赏情感,进而取得欣赏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1. 结合讨论方式激发审美情绪

在美术作品欣赏完毕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陷入思考中,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印象与感受,借助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画面的热情,从不同角度体味人生,仔细揣摩每一个色彩与线条的运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全面观察美术作品的内容。此时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吸取同学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讨论的欣赏方式,会加深学生对画作的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洞察能力的提升。

2. 适当引入欣赏作品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通过案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欣赏兴趣。教师将小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同龄人的绘画风格与技巧,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好铺垫。例如,在每一节欣赏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准备图片资料,然后指导学生观看讲解,并说出作品的美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点燃其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接受更多知识。

(三)注重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力

著名美术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经说过,审美教育一种教学手段与形式,在学生掌握这种技能后,便可以形成强烈的美感意识,从而塑造出创新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对小学生展开审美教育时,需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其一,审美教育要体现出包容性。教师要包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适当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创造美的方法,然后对此方法进行评价。其二,小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向往,经常以教师作为榜样,有意无意愿意模仿教师。因此,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美”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遵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的特点,鼓励学生创造与思考。教师要秉承问题意识状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以环境作为能源与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以及感受美的艺术感受能力。美术教师要秉承正确的审美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美术相关知识,并结合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切身感受美的存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审美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同进步,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赫.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及育人功能[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3):211.

[2] 苏青卫.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探究[J].家长(中、下旬刊),2020(15):137,139.

[3] 郭忠华.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