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幅度流失,老龄化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同时出现了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长期发展中,城乡之间存在各类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于此,我国农村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乡村现代化的步伐。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的路径已经形成,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乡村文化弱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等,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与目标,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以乡村振兴为发展目标,转变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提升乡村建设质量,为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案与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转型发展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其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对推动我国“三农”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农村教育、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农村文化、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等,从而在改善农村环境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促进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
1乡村振兴的内涵和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始终聚焦“三农”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十九大报告开始,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三农”,特别是农业和农村,全力推动乡村地区的产业兴旺、文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各地区乡村的发展开始出现新的面貌与变化,乡村地区的社会、政治与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模式、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特色的乡村地域文化等都实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影响之下,绿色乡村和生态文明乡村环境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确保了乡村的整体性和城乡之间的流动性,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切实融入到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共同建设美好的乡村环境。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策略
2.1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产业化道路
(1)转变“重增长、轻环保”的发展理念。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生态化转化,改造“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探索促进农业农村升级转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当地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布局,加快“三产融合”的绿色可持续产业发展,为农村走绿色产业化道路提供基础动力和产业依托。
(2)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助推绿色产业改造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融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持续跟进和支持农业生产科技研发,保证充足的科研资金投入,加快农业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速度,运用各种智能科学技术手段阻止污水灌溉,解决畜禽污染、地膜污染、秸秆焚烧等问题。
(3)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让新时期的绿色、低碳理念“入心、入脑”,外化为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自觉行动,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注重空间相连与功能互斥
乡村是一个空间地域系统,乡村各个空间具有独立功能特性和明显视觉特征,乡村环境景观与产业景观规划要基于乡村空间的整体性、分异性与结构性展开,要做到空间相连与功能互斥,即每个空间单元既要承担各自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如:对于生活空间而言,建筑密度、路网密度、公共空间服务面积占比、景观绿化率和邻近度指数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参考;对于生产空间而言,坑塘面积占比、斑块边缘密度、防护林带密度和香浓均匀度指数是景观规划的重要指标;对于生态空间而言,可调节水量、蔓延度指数、河岸带完整度指数、水源涵养能力指数和景观形态度指数是景观塑造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各个空间单元要彼此依赖、相互关联,空间单元之间不能断裂和脱节。
2.3精神引领,提升乡村建设的文化质量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乡村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这也导致乡村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乡村劳动力转移和乡村传统文化对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均逐渐减弱,导致乡村规划建设中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缩影,难以体现乡村特色,部分乡村逐渐呈现出沉迷城市文化、追求城市文化的取向。但是,由于乡村的经济条件、基础建设等与城市相差较大,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来说,非但不能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反倒还会破坏乡村自身的文化特色,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产生严重影响。乡村建设必须要落实精神引领,强调精神文明、乡风文化的建设。构建良好和谐的社区文化,提倡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注重村风、村俗等精神文化的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新风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与发扬,为乡村建设注入灵魂。
2.4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要想顺利完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政府就必须重视旅游业的作用。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村民返乡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出国游、跨省游逐渐被乡村旅游所替代。但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是,乡村旅游不以收取门票为主要获利手段,其目标人群主要是体验乡村特色、田园风光的当地游客。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旅游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但各地乡村旅游市场大都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都不完善。要想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政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乡村旅游模式,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充分整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旅游品牌,并利用媒体平台做好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其次要加大乡村旅游管理的力度,发挥导向作用,探索发展“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乡村旅游新模式,并且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在保留乡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满足城市消费人群的高层次消费需求;最后要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灵活利用村内古宅旧址、历史传说、名人轶事、民俗特色等素材,在创意文旅、沉浸体验、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方面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让旅游产品突出当地的环境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文化特色,营造具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告别千篇一律,走品质发展的道路。
结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广泛推进并逐渐深入,使得农家乐等形式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已为大势所趋,全国各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之下纷纷响应,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更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以及乡村规划转型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乡村规划的部署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构建文明乡风、村民富裕、产业创新发展、绿色美丽乡村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其次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规划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现阶段乡村振兴应该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来展开,以期进一步提高乡村发展水平,助力乡村地区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皓,吴宗璇,刘晴语.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湖南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21(1):89-92.
[2]汪宏伟.乡村振兴背景下泗县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8):35-37.
[3]陈敏.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67-168.
[4]张津萍,李敏.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厕所革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和思考——基于对四川省宜宾市某镇的厕改调查[J].农村科学实验,2021(3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