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王雅楠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天津市武清区 301700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将PPP模式应用到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中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公司应重视做好PPP项目风险的分析工作。本文主要对PPP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PPP项目投资风险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引言

所谓的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具体是指在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或者准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资本联结在一起开展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但是由于PPP模式中将社会资本引入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在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等方面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因此也有研究认为,从广义视角来看,PPP项目不仅是一种融资模式,也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因此要合理对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

1.PPP项目风险的相关介绍

公司合伙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都采用PPP模式。在进行PPP项目投资时,考虑到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且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投资人员应明确PPP项目投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进行分类,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把PPP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地保证PPP项目处于盈利状态。投资人员对PPP项目的定性风险分析应建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1]。投资人员要评估政府的信用,了解相关政策在具体建设项目中的可信度,以确保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获得法律咨询。在施工开始之前,投资人员应分析当前企业的内部环境,评估项目的社会影响。同时,企业还需要全面评估自己的经营状况,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扬长避短,确保盈利。除此之外,投资人员还有必要了解原材料市场的情况,了解原材料的供求变化以及购买时间,进而使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有效减少与项目实施有关的风险。

2.水利工程PPP项目的风险分析

2.1融资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

虽然在PPP项目中,政府部门为了配合项目的推进,会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资金支持,同时也会为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性支持,但企业主要是通过融资活动为PPP项目的开展提供现金流保障,而融资策略不当就容易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PPP模式通常涉及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具有建设周期较长、收益周期较长、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等方面的特征,基于这些基本特征,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应当以长期性融资渠道作为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方面。具体而言,如果企业以较多的短期融资资源支持建设周期较长的投资项目,则容易使企业陷入短期的还本付息压力之中,而此时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相对有限,容易使企业的现金流承受较大压力,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引发财务风险。企业在实际的PPP项目融资过程中,很容易因融资策略不当或融资能力不足产生上述问题[2]。具体而言,一方面,企业在参与PPP项目之前,可能存在着对相关风险、建设周期、建设难度等方面估计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对于融资策略的安排不当,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融资结构的安排不合理,导致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与项目的盈利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匹配程度出现脱节,最终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融资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融资结构可能符合PPP项目的周期,但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企业对融资资源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对融资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使得既定的融资规模难以满足PPP项目的需要,从而容易导致财务风险。

2.2政府财政支付引发的财务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PPP模式属于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下的模式,这是PPP模式区别于一般的市场化投融资行为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在PPP模式下,政府的财政支付是保证项目收益的直接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政府财政支付的变化也会成为企业参与PPP项目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按效付费”是PPP模式的内在要求,获取相应的绩效是企业获取政府财政支付的必要条件,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前期对政府预期的建设质量了解不清,导致项目未达到政府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管理不足的问题,导致项目未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的前期投资可能难以及时收回,从而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压力,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3.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贯穿于全寿命周期的政府方、法律法规及组织协调等风险,要求政府方尽快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在进行项目融资时,要充分了解项目各参与方的资金实力、信用状况,优先选择履约承诺良好、公信力强的政府部门。

3.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

对于金融风险,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时刻关注利率、宏观经济的变化并做好应对措施,政府还要提供相关政策的支持;对于资金的筹措要留有后路,在资金的使用分配上要有头脑有秩序,提高融资能力;为了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建议优化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流程,政府也要选择融资能力强而且综合能力也较强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避免后期出现资金不足、项目停滞的情况,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金融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管理,防止交易系统出差错而出现损失。

3.3做好全方位的协调管理

在建设风险方面,应该将风险防控重点放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上面,做好全方位的协调管理,这些会影响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重视,严格遵循“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准则。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工作人员技术以免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还需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每人进行安全科普与监督[3]

3.4合理制定融资策略

第一,做好融资筹划的前期准备工作。这要求企业管理层或者治理层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充分了解PPP项目的建设周期、建设要求等重点方面,从而为企业合理制定融资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第二,围绕PPP项目的特征开展融资活动。企业管理层应当紧紧围绕PPP项目的特点实现融资结构的合理布局,具体而言,PPP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应选择长期性融资渠道作为项目融资结构的主体,比如长期银行贷款,尽可能规避过多地利用短期导向性较强的融资来源作为项目的资金支撑,同时考虑到商业信用利息难以在税前抵扣,企业也应当尽可能规避运用商业信用。第三,企业应当注重运用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银行信贷虽然是主流融资渠道,但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银行信贷的刚性还本付息压力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借助股权融资、发行可转债等途径作为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有利于规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PPP模式下,风险能不能得到控制,不仅直接决定PPP项目投资的成败,还间接决定公司的生存与否。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以便对风险进行防范,降低PPP项目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宗活,刘枚莲.基于效用理论的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比例模型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8(01):111-114.

[2]曾艳.论城市建设融资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会计师,2016(15):69-70.

[3]张帆.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J].现代商业,2015(3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