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分析

高健 ,李扬

单位: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

内容:在我国后,中国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的崭新时期,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斐然,整体速度和地位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前进的重要性意义也受到了更多的国家的承认与重视。而小学健身作为小学时期最重要的课程门类,是促进中小学生体能锻炼、智慧开发、体育运动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是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 ;德育评价

学校体育品德评估是学校体育品德课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为小学生的身体品格成长提供适当的定向、协调、激发和促进作用。一般的学校对体育德育评价都过分注重于知识评估,而忽视了对实施评估工作的有序推进,评估的方法、途径、内涵等都缺乏创新。而学校对体育道德评估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让中小学生通过自觉地、有目的、有规划的运动、体育知识、体育锻炼,来完成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德育评论理论概述

(一)传统体育德育评价理论的局限性

中国的运动品德测评基础理论建设工程,有着起步晚、进展快的明显特色。运动品德测评基础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时代初,在研究专家研究者、一线老师们的持续钻研、努力下,传统体育品德测评基础理论取得了十分有效的进展,将学校体育教学的综合评估范围由单一的学生成绩工作方面,逐步拓展至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人格道德工作方面的综合评价,而测评的手段、方式也获得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对学校体育的教学要求与育人目标也在进一步调整,对当前的传统体育德育评价理论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学校体育的道德评价执行层面上就尚有所不足,也还不能进行普遍性的宣传与应用。同时有关学生个体素养的道德评估也是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怎样在评估过程上将学生的感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加以有效的整合,使他们的道德素质与身心发展做合理的均衡,是学校体育老师在进行道德评估时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课程改革呼唤新的体育评价理论

伴随"以人为本、品德为首、健康发展"的美育观念的继续推广,我国小学运动的评价标准也要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进。当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开始深刻民心,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与肯定,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更能够磨练学生的毅力,锻炼学生的科学精神。而未来社会的竞赛不但是学科水平的比赛,更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比赛。所以体育教学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在新课标变革时期,挖掘体育运动课程中的道德要素,通过学校体育道德评价系统的合理拓展,不仅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规范意志、诚信思维,而且能够使他们学会团结互助、奋斗进取。通过体育运动道德评价系统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外延,既符合时代要求,也人心所向。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评价重要思路

(一)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身心健康学校活动的德育指导中,必须坚持"身心健康第一位"的指导。保障他们的体能、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区适应性,通过技能型、实用性的项目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关于体育运动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挖掘他们的运动潜力,培育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树立他们终生的体育运动良好习惯。

(二)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目标要求

学校体育活动的教育宗旨是为促进学龄期儿童体能、心智的充分开发,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素质。在开展学校体育的德育指导工作中,学校既要适应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与成长的需要,又要注重于中小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的培养。助力于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并着力培育优秀的社会新人,为经济社会发展、祖国富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保障。

(三)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小学体育品德评估的内涵必须是丰富的、完整的,并具备相应的层次性、互动性和主体性。首先,小学体育品德课程的内涵必须生动有趣,要贴和孩子们活泼会做、烂漫好玩的性格特点,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体育课程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品德课程的渗透变得更加积极、高效。其次,小学体育品德教学的课程设计必须密切地根据孩子的具体成长需求而进行,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孩子主要角色的实现,而老师也应及时转换角色作用,以最好的作为他们成长道路的导向人。最后,我们实施的运动德育评价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个人的差异,进行分级考核,充分调动每一层次孩子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孩子享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评价基本方法

(一)学生体育品德教师必须把身体品德学习和身体品德活动相整合

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体育德育教学的发展始终带有强烈的社会化与实践性。社会性特点是指小学生的体育品德意识行为活动,总是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伴随而生,并且二者具有着或大或小的相互联系,因此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的体育品德意识是不存在的;社会实用性特点是指小学生的体育品德意识活动是在社会实际中一步步地逐渐产生发展的,并有着明显的养成型特点,只有进行了科学的道德实施,就能够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品德意志,从而建立一定的品德能力。

(二)学校体育德育评估应当实现外界评估和校内考核实现有效整合

当前,中国的学校在开展小学体育德育评估时往往将评估的范围局限在教师本身,简单的认为学校体育德育评估就是一个教师对孩子运动素质、知识水平的有力评估。这些来自教师的外部测评,确实也能够产生相应的指导、督促作用,只是这些测评主体与实施单位相互隔离的外部测评方式,不能从根源上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品德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施学校体育品德考核中需要把外界考核和内在考核加以有效整合,使他们对自身的进步与不足有个透彻的了解,同时从侧面进行引导与鼓励,使他们清楚自身的体育道德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语

健全完备的体育德育课程,将能够使广大中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建立起正确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想,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我国特色教育事业的继承人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 马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足球”教学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27):88-89.

[2] 梁治萍.创新角度下小學体育教学方法的完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9):156.

[3] 邵丹丹.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