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325000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也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计算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实践新理念的前提下又能继承优良传统,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新老教材的整合、“算”“用”结合、算理直观与抽象的和谐联结、算法“多样”与“优化”的巧妙融合、以及错题纠正与知识弥补的配合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计算能力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计算教学 整合 有效性 策略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活化的数学引入了课堂,注重实践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尝试的天地、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但是,部分教师因对计算教学的片面认识,只重表面热热闹闹,忽略深层思考,致使计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都在下降,经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教材中计算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较以往降低的多,二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所片面。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作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材“新”与“老”的整合,让计算更连贯
计算教学内容编排是新教材好还是老教材好?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们很难说,不能有绝对的说法,它们各有千秋。老教材的编排非常细致,前后的连贯性比较强,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踩下来,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高,熟练度强。但是存在着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而新教材倡导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学生要学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处理好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技能的形成之间的矛盾呢?计算本身的问题又如何解决?特别是中下等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
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浙教版教材编排了12个例题,每一个例题都是由易到难、顺序渐进,编排非常精密细致,称为“小步子”教学。而人教版新教材只编排了7个例题,用“四舍法”和“五入法”需要调商的例题都没有,商是两三位数且商中间有0的例题也没有,还有需要灵活调商等几个例题都没有。例题和课时数的减少势必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减少,这样的安排对于优等生确实没有问题,但对于中等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他们掌握知识不够扎实,错误就多了,加上新教材单元多,每单元课时少,学生刚学会新知识,却没有时间去充分的巩固,又要进入另一个新知识的学习。
因此,喜“新”不能厌“旧”。我们在用新教材进行计算教学时,大家不仿参照老教材的编排,对新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整合使用。
二、教法“算”与“用”的结合,让计算更灵活
计算教学要联系生活,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怎样达到“鱼”和“熊掌”兼得,怎样把握好“算”与“用”的度,这是关键。如果整节课都是一道接一道的计算练习题,这样学生一定会感觉学习是枯燥和乏味的,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单调的算式、繁琐的计算使学生无法理解问题的本质,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更无法想象学习后的用处。如果整节课都是一个接一个、一串接一串情景,这样形成生活情景大串联,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算法探究、算理感悟。例如:有位教师在上“小数的加减法”时,设计了好几个情景,一会儿到超市里买礼物,一会儿到肯德基店里吃肯德基,学生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吃那个,只见一个接一个生活,而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逛商场还是在数学课堂。
怎样把生活情境与算法探究有机结合,使生活情景能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安排的生活情景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生活情境中所承载的其他信息我们要进行合理取舍,本着有利于学生算法建构的思想及时进行再次开发与加工。比如:在人教版二上P56“乘加乘减式题计算”的教学中,先出示教材中的小熊采摘玉米棒的情境:四棵玉米树,前3棵玉米树上都有3个玉米棒,第4棵树上只有2个玉米棒,小熊摘走了1个。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3-1和3×3+2 。此时我已经达到了“以用引算”的目的,但我并没有就此放手。在让学生尝试计算后,提问学生为什么4×3-1要先算乘法?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原来4棵玉米树,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要先算一共有几个玉米棒,所以要先算4×3=12。通过图与算式的结合,学生自主发现了为什么要先算乘法,生动直观地理解了算理,突破了先乘后加的难点。
三、算理“直观”与“抽象”的配合,让计算更扎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同样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是十分必要的,算理简单地说,是算的一种道理、想法,是计算的依据,是对算法的解释;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形式或书写格式,是计算的方法、程序,比较抽象。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如果教师在计算教学时直接将计算法则教给学生,也就是说直接把算法跟学生说,我想学生也会照样画葫芦的画下来,但是他们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是课改前的大部分教师的教法,将目光转向课改课堂,有的教师十分重视过程性学习,特别突出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但忽视算法抽象概括。这种偏重算理、忽视算法抽象的做法,致使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了断痕,算理与算法成了独立的两部分,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计算教学的效率。我想,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应架设一些联结桥梁,通过教师的引导、铺设,为学生搭起理解的台阶,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出示了一家三口吃大饼的情景图,问题是爸爸吃了3 8张饼,妈妈吃了1 8张饼,他们共吃了多少张饼?算式是3 8+1 8= 如果此时教师直接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学生一下子会了,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教,而是再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圆形图来帮助理解,让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为什么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就可以了道理。又如: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8×12的算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8×2=56表示什么?28×10=280表示什么?56+280=336表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先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第一个乘数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抽象写出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最后运用简化算法复习训练提高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和谐联结,学生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四、算法“多样”与“优化”的融合,让计算更全面
《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提出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其实,这只是相对于原来的“单一化算法”的教学提出的。在多样化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些不合理。《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生的优化算法,为这些学生提供模仿和学习的范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方法,来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这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课程标准》在分阶段内容里明确指出:“在计算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也强调口算,而且在口算的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提高计算速度,方法必须优化高效,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又要重视算法的“优化”。
例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探索40×6的算法,学生思维活跃,各显神通:有想加算乘的,有看图算的,有利用4×6迁移的,有想“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的等等。在这种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接着教师就应该领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听。” 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 “先算4×6,再在末尾加0”的这种算法速度快,准确率高,并让学生说“4个十乘6得24个十,24个十是240”这样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
这样一来不但呈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而且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为学生后继学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算法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的巧妙融合,计算教学的效率由此倍增。
五、“错题纠正”与“知识弥补”的联合,让计算更深刻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看似很低级的错误,我们往往把这些错误归结为学生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学生计算错误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知识缺陷,有的是因为旧知识负迁移,有的是因为认知偏差。
例如:学生计算时出现700-356=254,学生是这样想的:被减数个位上0减6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从百位上退1,10-6=4;十位上0减5不够减,再从百位上退1,10-5=5;百位上两次退1得5,5-3=2。很明显,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从百位上退1表示1个百,或没有弄清楚1个百表示10个十,也表示100个一。 这时,教师首先要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让学生明白,从被减数百位上退1表示1个百,1个百是10个十,也是100个一。如果直接退到个位就是100个1,而100减个位上的6得94,所以从百位上退1不能直接退到个位,而应该先退到十位,表示10个十,再从10个十里拿1个十退到个位得10个一,用10个一减去6
个一,得4个一,也就是4,所以在差的个位上写4;这时十位上还有9个十,用9个十减5个十得4个十,所以差的十位上写4;百位上仅仅被退了1个百,还有6个百,用6个百减去3个百得3个百,所以差的百位上写3,正确的差应该是344。这样就从算理上帮助学生理清了出错的原因,弥补了这一知识的缺陷,从根本上纠正了错误思维。
总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切实组织好计算教学, 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既要让教师教得轻松,又要使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