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育人先育德——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陈刚平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946

摘要:“育人先育德。”这足以显示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光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交流能力方面上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本身具备的人文性特点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都是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无法做到的。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形成的,但是初中的学习任务又比较紧张,因此要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育人;渗透

前言:语文这门学科作为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仅融入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同时其中还渗透了丰富且深厚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思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应该积极地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作用与价值。通过深入地挖掘与探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初中生的道德品质获得很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奠定夯实基础,并且也为学生的终身稳妥发展而提供有力保障。

一、引入红色教育资源,强化学生家国情怀

初中生无论是心智、人格还是品德情操,都处于高速发展和完善阶段,语文课程是最佳的德育平台,教师加强渗透德育树人思想,并融入红色教育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开阔学生的心胸和情感视域,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培育学生的语文认同意识和内在品德,从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空间,加快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需求关键能力品格的成长步伐。红色教育资源近年来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我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艰辛曲折的革命历程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积淀出光辉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是其他教育资源所无法媲美的。教师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初中语文德育育人工作,不但可以扩充学生的历史人文知识储备,也能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使学生能够吸取历史教训、承袭红色革命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以及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也能切实优化学生道德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操的自主发展。

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文章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中国志愿军的英勇、可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树人思想时,应该立足爱国主义教育视角,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引入相关的红色教育资源,借助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奋斗史,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以及华夏儿女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文追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语文、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使红色精神内核厚植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与进取精神,从而拓展德育树人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空间。

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在新时期下,会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还能给学生带来新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实现德育教育促进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师还需要组织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展开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一单元的学习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认真感受课文中所讲内容的含义。随后,老师再以“生活”来命题,让学生进行相关写作。此外,还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比如走在路上看到在一堆枯草中绽放的鲜花、秋天里不断掉落的黄叶,捡起一片制作成书签……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有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入手,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从而树立起感知生活之美的信念,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念感,并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三、结合名著阅读,树立正确三观

德育教育绝对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论教育或说教教育。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自身的自控能力不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且很多初中生会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认知经验不足,而无法评判一些事情的正确与否。在这一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以语文教育为基础设施德育指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在讲解一些故事性的文本时,其中会涉及较多不同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独立的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评判人物的好坏或分析人物的特点。以《西游记》为例,就可以要求学生就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评价唐僧的人物特点。有的学生认为唐僧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会多次选择救助看起来柔弱的人;而有的学生认为唐僧不是一个好人,他会冤枉自己的徒弟,甚至三番四次地不听劝告。听过学生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先不评判对错,而是另辟蹊径,引出另外一个思考角度,那就是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每个人都有好有坏。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标准,使之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生成完整的个人品格。另外,还要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围绕讨论主题来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主动提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密切观察,对其想法意见做出合理分析。之后,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将自身想法分享给学生,通过这一沟通交流过程来实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强化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系统化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师不光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德,增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育人先育德”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彩兰,杨波.初中语文德育内容落实及实现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1(11):164-165.

[2]邵斗娟.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1(1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