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作体系与机制在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3

浅谈工作体系与机制在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

瞿懿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自2019年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而高校由于高聚集性、高流动性、高政策敏感性等特点,自然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及高校工作内容的转换,各地高校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的疫情防控策略及应急方案,但由于各高校所属地区、部门、管理队伍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人员配备情况、工作体系与机制等不同,其疫情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及可执行性也就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将对工作体系与机制在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作体系与机制;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

1 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特点

传染病是指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及人与动物之间通过不同途径相互传播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流行的3个主要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由于其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当传染病流行时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势必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全球暴发的各类传染病如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甲流等,尤其是此次暴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在不断地对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工作体系机制提出新的挑战。

2 校园疫情防控的难点

2.1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容易出现思想偏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别有用心者甚至颠倒黑白,企图制造恐慌和混乱,给我国抗疫斗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有较强的时代使命感,对各类现实问题、时事热点格外关注。同时,他们由于社会经历尚浅,缺乏判断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复杂多变的疫情信息,容易产生信息辨识困惑和思想困惑,更有甚者会被网络谣言所误导,不加辨别地随意发表错误观点,引发舆情,触犯法律法规。因此,如何加强教育引导已成为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2.2 网络教学模式虽然新颖,但教学效果难以把控

疫情防控期间,多数高校开启了线上网络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与传统“面对面”教育模式相比较,网上教学的互动性有待增强,对于没有很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力的学生,如果课程缺乏趣味性,将无法坚持学习下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网络教学依赖网络性强,由于各地区网络条件不同,各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学习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由于技术原因,网络教学平台也容易出现画面卡顿、服务器崩溃等问题,给正常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2.3 学生地域分布广泛,学校难以把控学生的实际行程动态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分散区域广,各地区受疫情影响差异性大,加上学生活动自由度高,一些学生仍然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责任感,例如不规范佩戴口罩、不按频次参加核酸检测、体温数据报告不及时等,加剧了学生管理的困难。一是要严格出入校门审批制度,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或高风险地区的学生严格按照属地要求做好隔离和健康监测工作;二是要把学生按男女生建立晨午晚“三检”体系,每两个宿舍为一个组,统一配发测温枪,设专门的测温员、登记员,即时测量登记体温,进行身体健康状况访谈、记录,确保不漏一个环节。三是一旦发生校内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按照流程报告,配合属地卫健、疾控、公安等部门进行转运、隔离、流调等应急处置工作。因此,为确保学生安全,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预防控制意识,让他们掌握与流行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 工作体系与机制在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

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与机制构建是适应疫情形势变化,加快全面复学复工复产的现实要求,更是着眼长远,筑牢扎紧校园疫情防控制度屏障,是提升疫情防控危机处置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需要围绕做好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要及时总结和运用好校园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围绕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校园卫生体制,改革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学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办法,健全校园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应对常态化疫情风险挑战的强大校园治理效能。

3.1强化疫情防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

首先是健全领导体系。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疫情应急处置防控工作,在组织领导、疫情预防、宣传引导、日报制度等方面作出部署,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要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防控领导小组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分阶段调度工作;其次是落实工作体系。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留观转诊组、学生管理组、安全保卫组、心理辅导组、物资保障组、后勤服务组、舆情引导组、涉外疫情组10个专项工作组,特别是海外留学生多、国外实习人员复杂的学校,要专门设立涉外疫情组,具体联系海外实习生,处置突发事件,在后来的外防输入和保障海外师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组长由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除本部门人员外,抽调全院党员干部、专业教师等人员统筹安排使用,责任到岗、到人。正在外地探亲或休假的党员干部,闻令后要放弃所有休假,主动迅速返回学校投入防疫工作。再次是网格化空间管理体系。为抓好落实,强化责任,必须对疫情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空间职能和分工,将学校分成若干网格,每个功能化网格由一名轮值领导领衔,划定边界,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无漏洞。防控无真空,责任无缝隙,具体由班子成员、责任处室和责任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最后是工作督导推进体系。设立学校疫情防控专门督导组,由学校纪委(监察室)、办公室人员组成,列入校长办公会督办事项每周通报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督导组一旦发现防控漏洞立即反馈至指挥部或者领导小组,及时纠正偏差。

3.2 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诸如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产品,为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此,疫情防控的各类档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的应用,要以疫情防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内容。首先,做好疫情防控档案的数字化。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概念,而数据转化则是数字化的核心内容。数字化的实质是将现实世界中复杂多样的信息转变为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再借助信息系统将二进制代码组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数据,并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数字、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分析与应用。借助录入、摄像、扫描等,将纸质档案、实物档案数字化,形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数字档案资源。其次,打造疫情防控档案台账和资源库。以稳定性、简便性、可拓展性为要求,建设疫情档案台账和资源库,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数据资源的分类与整理,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最后,提升疫情防控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依托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提升疫情防控档案数据的安全等级,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降低数据丢失、泄露、损毁的风险。

3.3 健全联防联控联动联治“四联”防控机制

疫情发生后,学校要从日常管理状态迅速转入疫情防控状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联防联动联控联治的防控机制,疫情防控办公室全权安排学校防控工作,形成由学校防控办、物业公司、行政值班人员共同防守的联防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微信平台,第一时间转发各类信息,第一时间通报防控情况,第一时间处置防控问题。为加强新冠肺炎防控校园技术指导,要依靠驻地医疗机构,成立由医院门诊部、急诊部主任和医生组成的疫情防控专家组,指导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总务处和安保处分别与驻地医院和派出所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主动接受卫生健康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建立与定点医疗机构病例运送和诊治绿色通道。要强化健康检测三个体系的建设,首先是学院总体防控体系。建立疫情防控校领导带班、中层值班、防控办人员值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组建“校园疫情防控值守”和“校园卫生防疫”微信群。各部门按要求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其次是按照“四早”要求,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体系。各部门每日14:00前向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情况,确保疫情信息畅通,应对处置及时。最后是师生员工的健康自测和报告体系。辅导员掌控所有学生的健康信息,所有教职工每天自测体温后通过钉钉系统形成个人报告体系。

3.4注重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宣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环节,在提升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疫情防控能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疫情防控案例在助力疫情防控宣教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比如,科研机构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档案,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防控的意识,降低人民群众的恐慌感。又如,新闻媒体的纪实材料、宣传报道等档案,可以展现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迹,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各种疫情消息满天飞,部分消息更是未经考证就发布出来。因此,网络舆情和正向引导显得也是弥足珍贵。一方面,引导学生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正常途径反馈;另一方面,“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做新时代有规则意识的新青年。同时,学校宣传部、工会、公众微信号等要开展图片征集和征文活动,加大对防护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3.5 创新疫情防控教育方式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媒体,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内容集成化、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效力增强化等优势,在发挥疫情防控档案教育价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着力创新疫情防控档案教育方式,利用好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校园各类疫情防控措施和抗疫先进事迹和个人,让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充满耐心、细心和爱心。

3.6 点面结合、精准施策,助力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受疫情影响,各大高校推迟开学或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开启线上线下教学即时切换模式,这意味着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能够自主、自律的开展学习活动。如何做好学生居家期间的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学生因居家学习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的不适,并以此为契机督导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年级大会到班会,从学风建设到心理调适,从电话交流到视频对话,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建立一系列梯度化、扁平化的督、管、比的学风建设重要举措,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了线上优良学风的创建。此外,考虑到校内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顾虑和不便,辅导员还需要做好学生在此期间的生活保障工作,提供“暖心服务”,尽可能帮助学生能够正常的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

3.7 保护师生易感人群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有人群普遍易感,所以必须保护每一位在校的师生员工。目前的主要措施就是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师生饮食营养、提供预防性中药、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及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如果把高校的教学活动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列为2项并列工作进行就会产生一些矛盾,会出现因为疫情防控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师生满意度的认识和想法,导致部分师生产生对立或抵触情绪。但反过来从疫情防控方面则会感觉由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对疫情防控增加了困难和风险,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让大家明白:疫情防控是大局,教学活动是常态,大局不稳,常态工作必受影响。我们必须将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外部影响因素,建立起由学校主管教学及后勤保障两方面工作的主管领导共同负责的领导小组,从传染病防控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疫情防控保障方案,将所有防控措施分别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明确各种疫情状况下教学活动开展需要采取的防控措施等级,确保疫情下教学活动以1种或多种能够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及安全的方式进行。高校的这2项工作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书育人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要建立健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的工作机制。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复工复产复课,学校以及校内的餐厅、超市、物业等后勤部门等都要制定契合常态化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方案;要强化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确保检测、排查等工作不走过场、岗位不虚设,责任要到人,坚决杜绝制度空转,避免防控要求流于纸面;要不断强化抓落实的主体责任和岗位工作责任,倒逼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有效运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现实性,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持续抓紧抓实抓细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文.赵建平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尤应重视[N].医师报,2022-11-03(B08).DOI:10.44211/n.cnki.nysbz.2022.000699.

[2]王盈,杨波,贾树波.挑战·反思·创新: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路径选择[C]//.2022年第六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摘要集.,2022:166.DOI:10.26914/c.cnkihy.2022.027080.

[3]秦利君,邹国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校园马拉松融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06):42-48.DOI:10.15877/j.cnki.nsin.2022.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