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东区小学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有效抓手,语文学习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文学习提质增效赋能。兴趣的价值体现在:有利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吸收与反馈;有利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做到四个有:有味;有趣;有情;有思。
关键词:兴趣;有味;有趣;有情;有思
对于兴趣重要性的论述,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这些名言名句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尽管老师们都认同兴趣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可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反观小学语文教学,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恶学习语文。多数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从听课现场看,有的学生不知听课,不想听课,人是坐在教室里,可心不知在哪里;从完成作业情况看,有的学生纯粹是应付了事,更有甚者想尽一切办法,说出各种理由不交作业,逃避交作业;从阅览室阅书情况看,有的学生一本一本乱翻,毫无阅读的样子,好像是老师逼着要他来似的等。以上迹象折射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甚至没有兴趣可言。
一、学习兴趣的价值
(一)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与反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组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信息的输出,需要学生的输入;教师通过学生信息的输入,调整教学,实现教学的信息畅通。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师的信息输出不理不睬、无动于衷,教学变成了一厢情愿、单相思了,谈何效果?反之,学生兴趣浓厚,对教师的信息输出,能及时输入与反馈,课堂教学就产生了良好的信息循环,这样的教学是两厢情愿,当然效率高。
(二)兴趣有利于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习语文对于他来说就不是苦差事了,而是日思梦想的事了。诸多例子证明,兴趣是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源泉。
(三)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兴趣能激发学生不断地学习,深入地学习,在班集体中能形成一种影响力、感染力,对于暂时还没有兴趣的同学是一种熏陶,再这样的班集体中,通过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感化学习兴趣暂不浓厚的同学,形成良性循环,非常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提升学习效益。
二、培育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路径探寻
(一)要有味。人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想看个究竟。小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因而,激发兴趣首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课堂教学保持新鲜感,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盼头。
首先要因文章施教。根据文章的特性,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文章,以此满足学生新鲜的求知心理。部编版语文教材遴选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就要教出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它是一幅恬淡的水彩画,教师要教出水彩画的横式结构图之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四幅图的特色,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春的魅力与美丽。教学《海滨仲夏夜》,作者是以定点观察海边的仲夏夜的角度描绘海滨仲夏夜之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住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从不同的时间感受海滨的不同美。因文章的特点施教,使学生感受每一篇文章的特点,领略每一篇文章的精彩,保持新鲜感,为学习兴趣的激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其次,教师站位要高,视野要广,胸襟要宽,教学时能多维度、全方面、开放性、总揽式把握课程,灵活调整课程,从不同的侧面、方位,吸引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要有趣。人们对于有趣的事物总是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小学生年龄小更是喜欢有趣的事物。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必须要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喜欢有趣的心理合拍,使教学做到两厢情愿。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学的课程有趣味性呢?
首先要借助直观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文字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为直观。直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知识的层面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思维的层面有利于学生从浅层走向深层。例如教《藤野先生》,借助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直观照片,展示他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将抽象的文章内涵化为具体的照片体验,学生可感可知可趣。以直观为手段,目的是有趣,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有支撑物。
其次要以点带面。教学最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好啥都没有抓手,有效的教学是以点带面的,抓住核心点,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网,形成文章的脉络网,从整体到部分到细节感知理解内化文章的意境。例如教学《荔枝蜜》,以“蜜”字为核心点切入,从结构到小虫子到蜜蜂等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深层次学习,最后串联成文章脉络。
最后要制造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人善于制造悬念,吸引人们往下听。同理课堂教学也要学习说书人的制造悬念技巧,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适时制造悬念,给学生欲罢不能之感,俘虏学生学习心理。
例如教学鲁迅先生文章《孔乙己》,学习说书人制造悬念: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被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的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通过制造悬念,学生的思维被吸引了,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不断推动着学生学习的活力。
(三)要有情。情指的是情感、情境、情怀。课堂学习贯穿两条线索,一是知识线,二是情感线,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情感的发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在知识的教学中得到彰显,要使知识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情感的汇报,失去情感线的教学,将是冷冰冰的、僵化式,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关注情感教学的同时,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因为教学是在情境中完成的,每一个小的情境串联起了大的情境。因而,教学要做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要了解当时闻一多先生是在什么背景下所进行的演讲,只有教师的入情,才能引发学生的入情,做到以情递情。其次教师要创设以景入情的磁场。任何学习都是要借助具体的情景展开,学生对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他的情感认知是一个不断升温的过程,而促进升温的载体就是具象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要还原当时作者写作的不同情景,通过情景的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与作者同呼吸,同命运。
(四)有思考。思指的是思考、思维、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思考、独立思考、深度思考。思考是促发思维发生的利器,产生思想的法宝。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思考,想作者之所想。
首先要开放课堂。只有开放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是自由的,思考才是安全的。教师要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其次要适当引导。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审时度势,把脉课堂的走向,为学生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教学要注重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