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对于我国干旱地区来说,进一步提升这些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生态环境的绿化起着关键作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推动林业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借助造林技术开展林业工程建设。从长远来看,生态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间的平衡,以及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对林业而言,如果造林与发展不达到平衡,林业和木材工业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当林业面临自然灾害时,能够借助更先进的技术保护树木免受损失。总的来说,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达成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虽然我国的林业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会一一得到解决。保护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一定要全方位实施绿色林业工程,促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保护可再生资源。
1. 抗旱造林技术的基本概述
通常,抗旱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是参照当地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选择的造林方式。该技术主要是结合林区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制定适合区域条件的林业工程建设方案。抗旱造林工程主要适用于一些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树木成活率不高,绿化面积难以扩大,将妨碍当代林业项目的快速发展。同时,团队一定要对林区的环境和气候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林区恢复施工过程中不断提高苗木的实际成活率,以达到保护林区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 . 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于林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抗旱树种的选择问题
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土壤不同,应因地制宜选择抗旱树种。选择前要增强调查,调查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树种,确保树种成活率,进一步提升抗旱技术水平。把握客观环境条件,进一步增强树种分析,明确树种抗旱性。如果想到达这样的效果,必须降低成本,树种的选择应根据成本效益和成活率。应参照当地实际情况考虑树种是否适合种植。在林业工程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效果,树种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条件,避免对原有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桉树的入侵会妨碍周围的树木,剥夺它们的养分,因此抗旱树种和原始植被一定要和谐共存。
2.2 操作流程有待完善
进一步增强林业人才培养,不断创新林业项目,进一步提升林业抗旱技术水平。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林业工程操作不当妨碍技术效果。二是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缺乏联系,从而致使种植作业不足,需要增强技术人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是有的项目重工艺,后期养护不足,抗旱林缺乏保护,不利于树木健康生长。四是林业在实施中缺乏监督,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导致技术应用不到位,不利于林业工程的发展。
2.3 林业工程管理模式滞后
造林抗旱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方法,但抗旱造林的林业工程技术管理相对落后,经营模式要随着时代一起成长,适应时代发展。要增强对当代抗旱林业技术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林业工程管理模式设计,将其全方位应用于林业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林业项目的实施,不能忽视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确保林业项目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抗旱造林技术的作用。
3.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应用策略研究
3.1 合理选种,加强设施和技术创新
参照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只有借助这种因地制宜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工程的价值。在选择品种时,还要充分考虑运输和制种成本,尽量选择当地能够种植的植物品种。如果不能结合土壤环境选择植物类型,也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使其适合幼苗生长。特别是在沙化严重的地区,能够先选择生长能力强的植物,改善土壤环境,再种植适宜的树种。鉴于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具备生存能力的树种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应当参照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当地的降雨量、文化和树种寿命、以及获得树种的难度和运输成本都应该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在树种的生长、保护和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更先进的机械提高林业种植效果。
3.2 创新林业工程管理模式
目前,应用抗旱林业技术的经验大多来自西方国家,与我们国家实际土壤结构不相符。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土壤质量,积极创新经营模式,确保在良好的管理和监督下,进一步提升森林建设水平。首先,考虑经济性、温湿度和抗旱性等方面,选择适合我国气候环境的抗旱树种。其次,充分考虑树种运输的便利性,避免树种资源异地采集,容易造成树种适应性低,妨碍种植效果的现象。第三,在抗旱林业技术应用过程中,选择专业人员对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微调操作步骤,确保抗旱树种健康生长。最后,参照树种类型,选择合适的补植工具和交通工具,防止树种在种植过程中受损,缩短生长年限。
3.3 有效提高幼苗成活率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需要科学选择育苗方法,实时补充森林资源。其中,育苗是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应用中最重要的内容。通常,幼苗在生长期对环境有较大的要求,要参照幼苗的特点适当调整种植计划。特别是水资源的供给,能够防止幼苗处于缺水状态,不仅会妨碍幼苗枝叶的生长,严重时还会妨碍其成活率。应当参照周围土壤环境安装供水设施,保证幼苗有充足的水源。
3.4 蓄积水资源
在干旱地区开展林业建设时,应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没有水资源的支持,植物就无法保证正常生长。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增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效果,采取多种措施,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配,确保水资源支持森林建设,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积极开展蓄水工程和节水设备的应用,在干旱地区应用多种先进蓄水技术,丰富干旱地区种植区水资源应用,确保可借助的水资源总量能够满足植树造林建设工作,为树木的正常生长予以更多的保障。
3.5 提高林业造林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造林队伍的技术水平在某种角度上看来取决于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林业部门应当增强人员的专业化管理。在过去的林业项目管理中,管理不善或维护不专业,很容易造成林业管理质量低下。林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一定要注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相关部门可结合自身管理情况划定相应责任保护区,定期对区内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评估,详细记录,及时处理问题,进一步提升树木成活率和整体成活率。那些在工作中犯错的人在管理制度下应受到惩罚,以保证林业生产质量。
结语
目前,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在林业工程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取使用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树木生长环境,进一步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选择合理的树种,改善土壤环境,规范林业作业,进一步增强技术指导,保证抗旱造林工程得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积累,更好地满足了林业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春.试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12):169-170.
[2]郑美丽.探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0(14):131.
[3]孙向旭.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2(4):139-140.
[4]姜秀荣.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7(8):225.
[5]高年勇.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