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累计孕妇死亡人数可超过30万人。在上述数据中,由产后出血直接导致孕妇死亡的比例已上升至28.7%,并逐渐成为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产后出血的具体特征,并根据孕妇的具体生理特征对防护流程进行动态调整,希望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切实保障孕产妇的安全。
一、产后出血简述
(一)具体类型
在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若孕妇出血量达到一定标准(顺产500毫升;剖宫产1000毫升),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数据显示75%以上的产后出血多集中在产后0~2小时内,部分产后出血也会出现在分娩后7~14天,为晚期产后出血。现阶段产后出血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但整体上发病率达到3%~5%。产后出血在医疗能力较低的区域致死率极高,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
(二)发病原因
现阶段,多数国家都认为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以下4种:(1)宫缩乏力,该诱因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高达70%,宫缩乏力导致子宫对血管失去有效压迫,进而出现大量出血。技术发展后现代医学也对宫缩乏力进行重新定义,并将致病原因重新细分为精神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三种,其中精神因素有明显上升趋势。(2)胎盘异常。胎盘的异常滞留、粘连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该出血有明显特征,如该类型血块多聚集在子宫腔内部,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出血。部分研究证明,若孕妇曾经进行过多次宫腔手术,胎盘粘连植入的概率会明显增加。(3)软产道裂伤,分娩期间,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软产道裂伤,如巨大儿会直接导致阴道会阴撕裂,而孕妇的错误用力以及接生技术不正确也会导致裂伤的出现。(4)凝血功能异常,该因素与患者本身身体情况有明显关系,如部分疾病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但整体较为少见。
二、产后出血预防
(一)提前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
孕妇生育年龄差异较大,很难用标准规则进行统一评估。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提前结合孕妇身体情况对产后出血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如若孕妇年龄超过35岁,就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对于产后出血出现的影响。以具体实例分析,目标孕妇年龄37岁,身体原因于一年前进行过抗凝治疗,妊娠中期监控中发现有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期糖尿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判断该名孕妇产后出血概率较高,为高危风险目标人群。
如上文所述,在对妊娠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后,可提前对产后出血因素进行规避、排除。如可以提前将孕妇运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相关医院,抢占黄金出血控制时间。其次,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提前确定分娩方式,并做好输血方案及出血预防方案。
(二)重新核实产后出血评估管理方案
妊娠初期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妊娠风险分为绿色、橙色、红色、紫红色四种级别,并分别进行建档管理。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如紫红色患者可在妊娠期内进行三次定期的方案调整,确保出血应对管理方案的科学有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重新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通过分级针对调整降低医疗资源损耗。评估中可适当调整孕妇的反馈占比,如紫红色孕妇患者管理中,孕妇自身的话语占比要达到30%。
(三)对产后出血进行快速应对
(1)团队建设
各医院产后出血应对能力差异较大,但整体上需要根据我国产后出血的具体应对流程组建相应应急团队,满足孕妇的产后出血控制的基本需求。团队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演练,并对团队成员进行补充,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应急小组须包括两名产科医生、数名护士(助产士)、血液科医生、检验科医生、麻醉医师、重症医生,部分情况下可加入放射科医师。若出现出血情况,需立即对孕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测,并在20~30分钟内协调止血,启动预期止血计划。
(2)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多出现在出血早期,主要目的是防止孕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其中成分输血作用最佳,也是液体复苏的关键,良好处理能够在保证患者生命的情况下,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液体复苏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指标调整,当出血量较大时,可适当调整输血范围,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指标。若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则需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若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血回输方案。
(四)积极对孕妇进行产后出血知识科普
部分孕妇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这导致部分孕妇产后宫缩乏力风险增加。针对该情况,孕妇应该配合院方积极进行相关知识获取,尽可能降低自身心理压力,院方也可以安排医务人员对孕妇进行科普宣教,一来可以通过该方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二来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