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31
/ 2

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

王朝智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0

引言

根据专家提醒,近年来,接诊的手足口病患者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其中5岁以下患儿居多,占患儿总数的95%左右。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儿童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避免其感染手足口病。此外家长还应了解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一旦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及时治疗疾病,以免手足口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患者绝大部分为婴儿,可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包括EV71病毒。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病几率,尤其是5━7月发病率极高。其症状相对较轻,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同时手、脚掌心会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而且疹子周围可能会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者溃疡,使患者感到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疾病,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前驱症状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初期症状相对较轻,发疹前会出现发热、头疼、厌食等症状。重症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发烧等症状,其体温通常为38℃~40℃。

(二)手足损害

多数患者在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在手指、指甲周围、足跟边缘或足背处等地方会出现皮疹,发生水疱,其大小为米粒大小或豌豆大小,形状多为圆或椭圆形,其疱壁较薄,内容澄清,呈乳白色。少数患者在掌跖及指的掌侧处也有可能会出现水疱,其长轴与皮纹走向相同,面部会存在自发性疼痛或触痛现象。

(三)口腔损害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粘膜疹,通常为散发性疱疹或溃疡,多在咽峡、硬腭、唇、颊粘膜等处出现粟粒大小的水疱,伴有明显疼痛,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者前溃疡,周围发红,导致患者出现厌食现象。

(四)心脑损害

手足口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还有可能会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炎等疾病。

(五)神经系统损害

手足口病发病时还会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肢体会发生抖动,肌阵挛现象,眼球有可能会震颤或运动障碍,出现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等症状。神经系统查体可能会发现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彬基征阳性。其常见症状患者多为2岁以内儿童。

(六)呼吸系统损害

严重的手足口病会并发肺水肿,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导致其呼吸较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节律改变等状况,同时患还会出现者口唇粘膜发紫、咳嗽等症状,咳嗽时常会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七)循环系统损害

手足口病还会对循环系统造成损害,其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异常,脉搏增强、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湿冷,皮肤出现大理石纹,增长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压出现异常。

三、手足口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余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这些病毒多数可通过消化道、飞沫以及与患者进行密切接触感染。感染后存在3-7天左右的潜伏期,口腔粘膜及咽喉部会出现疱疹,手足心皮肤可能会小疱疹,但在七天左右后会自动消除。

四、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有至少15种肠道病毒可以引发手足口病。这些病毒可在患者的口咽、鼻咽以及肠道内复制,也会存在于患者皮肤的疱疹内,因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口水、粪便以及皮肤疱疹内都含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等都有可能存在病毒,当健康的儿童在触摸附有病毒的墙壁后吃手时;与患者密切接触,触碰到其皮肤上的疱疹时;将病毒附着的玩具放进嘴里时,都会感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比如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刚好在呼吸,极有可能会吸入病毒,导致患病。

五、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多为学龄前儿童,一般五岁以下的儿童极易患病。目前来说,主要高发人群为幼儿园幼儿,小学学龄前的儿童,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可能会发病。通常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体免疫力较差,若其出现手足口病前期征兆,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六、如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一)一般治疗

1、一般情况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都需要隔离,接触者也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

3、患儿的衣着应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及时清洁。

4、除此之外,还应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患儿挠破皮疹、水疱,导致进一步感染,必要时还应将其双手包裹起来。

5、若患儿臀部出现皮疹,应随时处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

6、应多给患儿食用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等物质等食物。

(二)合并治疗

1、若患儿出现高热症状,且其体温高于38.5℃,可以选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对其进行降温。

2、若患儿出现腹泻等症状可选用蒙脱石散调节其肠道。

3、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

4、患儿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5、如果患儿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症状,应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6、同时应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注意其血压是否稳定。

小儿手足口病通常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以采用抗病毒口服液或者利巴韦林等口服药物,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喷雾剂、康复新液等局部用药类等进行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往往在发病24小时至48小时前服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而在儿童确诊手足口病时往往已经错过了药物治疗的最佳阶段,因此现尚不提倡药物治疗。

七、如何正确预防手足口病

(一)养成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良好习惯,不能让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病毒经口感染。

(二)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替其更换尿布前、处理其粪便前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避免引起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

(三)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

(四)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同时还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将衣物被褥随时晾晒。

(五)若儿童出现手足口病前期的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其及到医院就诊。若确诊为手足口病后,患儿一定不可以接触其他儿童,且父母应及时晾晒或消毒其衣物。若为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以居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六)将儿童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每天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七)托幼单位应及时关注幼儿状态,若儿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将其送往医院就诊,或使其居家休息,并及时消毒处理该儿童使用过的物品,避免造成更多儿童感染。

(八)若托幼单位中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较多时,应立即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根据病情防控需要,采取放假措施,避免传染更多儿童。

结语

手足口病可以并发多种疾病,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其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以支持治疗为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患病。若家长发现儿童出现相关症状,除了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还应为其补充足够水分,保证充足休息,清淡饮食,尽量不带儿童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在其症状消失前一周内,使儿童居家休息,不去幼儿托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