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浅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袁林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应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政治素养和品德休养的提升。本文将浅析将思政元素溶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英语  思政  教学

教育部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要围绕“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应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政治素养和品德休养的提升。本文将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为例,浅析将思政元素溶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课程思政”,需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合作问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思政元素的融合上主要有两点问题的存在:

1. 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融合不足。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了解更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上会突出对西方节日或者文化的讲解,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内容则演练不足,比如,学生很难用英文去解释一个耳熟能详的民俗故事。长此以往,违背了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基本原则,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无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 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足。教师需要将语言的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将思政内涵的具体理解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能力的培养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往往这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生硬,让学生无法领略到真正的文化之美,多元化的文化用途。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的分析,深挖教材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分析,从课程思政实施的角度梳理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希望能够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我们既要考虑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承接性,也要兼顾授课对象的特点,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课程思政的目标要略有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立足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产学结合为手段,理论服务于实践,做到实用、够用,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结合以上构思,英语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设计出知识点不脱离教材,实施过程不依赖教材的结构,将本课程重构为3个模块11个项目,即总体分为:我的生活、我的职业、综合素养三个模块。Weather. Shopping. Invitation. Festival. Farewell从属于生活板块;Accommodation. Food. Travel. Cyber. Career从属于职业板块;剩余的部分放入综合素养提升板块。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体系,从思政问题导入、思政内容建构、思政语言运用、思辨能力拓展几个方面设立分支,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展有效地交互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合作性教学。强化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有效的课堂内外互动,把英语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交流中,实现隐性导入,显性提升的教学目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总结出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深挖单元主题,深入分析教材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精简拔高教学内容,从而确定课程思政内容切入点,接着根据以上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互动和作业,最后在课程完成后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围绕培养政治认同、信仰坚定、可持续发展时代新人的教学主题,以OBE为理念,运用学习通和ISMART平台,建设《大学英语》资源库,采用混合式教学。根据本课程实际教学需求,设计“三段六步”教学,将思政元素和课程重难点融合,作为本作品的总任务,并分解至各学习任务中,采用的教法包括任务驱动法、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第二册Unit2 Food为例,围绕该主题,确立出该单元的听说内容为预定餐位、餐厅点餐、举杯敬酒、结账离开等,阅读部分关于食物推荐及评价,写作和语法部分学习餐厅菜单设计和状语从句。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为掌握饮食服务的相关词汇、短语及表达方式,掌握餐厅菜单设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了解食物介绍、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掌握状语从句的用法;能力目标为能运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及表达方式进行饮食服务方面的交际,能设计餐厅菜单,能够对食物进行介绍,并客观地对餐厅食物给出评价,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状语从句;育人目标为熟悉涉外餐饮基本礼仪,并能得体地进行涉外饮食交际,熟悉中国传统美食及其蕴含的文化,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较、对照中外饮食文化异同,能够在涉外饮食商务交际的背景下,提高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来进行:

  1. 课前。根据问卷调查、权威期刊调查以及学生访谈,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有较大差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储备有限,语言组织缺乏逻辑,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接受度高,善于利用互联网等多渠道获取知识等特点。根据确立的三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制定出课程任务为中国某公司代表团出访饮食服务项目汇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预习课本内容和相关学习视频。
  2. 课中。教师以最受外国人喜爱的中国菜为讨论话题,带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与热情;探究重点,学习并练习相关词汇、句型;结合课前发布的小组任务,进行演练。针对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堂活动中出现明显易错点、课堂演练中小组对话情况等综合分析学生此节课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是否会组织语言,表达相关话题,通过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3. 课后。复习课堂知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及评价,修改对话内容,选择拍摄相关活动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共享平台,相互评价打分。

为了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教学团队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和各种移动工具形成数字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打通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壁垒,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二者优势互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教师们需要不断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大学英语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肩负着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进世界各国与中国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尊重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琳琳.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 2021,6

[2]李洪梅.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探析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J].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