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第四小学 山东省 滨州市 256600)
摘要: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符号语言也愈加丰富和完善。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方式,人们善于运用符号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命题和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引入生活化素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数学符号,学会利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总结数学符号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为素质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特点;培养对策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独有的学科性质,符号与数学相辅相成。数学符号意识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一线教师只有认识到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性,才会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符号、使用符号、感悟符号的机会和平台。
一数学符号的划分
1.无符号无思维
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如“+-×÷”就分别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这类问题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往往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张冠李戴或者哑口无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心中没有符号,也就是脑中没有建立对应的符号系统。而且,因为在学习中缺少对实际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整理训练,无法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因此,运算时既无符号意识,也无逻辑思维,只能凭空想象,闹出笑话。面对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符号语言转化成熟悉的生活化语言。学生在求“几个几”的情况下用“×”,在求“平均分”的问题时用“÷”。中年段学生要理解运算律,尤其在简便计算当中,要合理地使用运算律使得计算更为简便。高年段学生则要开始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性质和规律,感悟用字母表示具有一般性。在小学阶段关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不仅看到符号抽象的一面,还要认识到用符号表达的数学意义是准确且具有实际意义的。
2.有符号无思维
在学习数学符号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数学符号的一些概念和信息,但思维还没有到达能熟练运用的地步。表现在学生做题时,能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列出算式,但是算式的结果却并不是题目要解决的问题。光会使用数学符号还远远不够,学生更要深入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并能解释代数式。例如,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适时提问学生在算式“a-8=b”可以从中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要学会找到这三个关键信息:①a比b大8,②b比a小8,③a-8等于b,反之亦然。这样看来,式子中含有的数学符号,更能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简练、明确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数学思想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对策
1.使用符号,要以学生初步学习符号为基础
应用符号,是就学生灵活地将符号应用于各种场合而言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平台。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思考题中描述:松鼠妈妈打算存80个松果过冬,已经存了50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再存5个,可是小松鼠每天会悄悄吃掉2个。这样,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经过2天呢?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个?大部分学生选择用“第1天存53个,第2天存56个,第3天存59个……”这样类推的方式解决。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接下来松鼠妈妈每天再存5个,小松鼠偷偷吃掉2个,每天只能增加3个,以此类推。也有学生认为关系式是(存满的80个-已存的50个)÷每天增加3个,答案是10天。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使用50+3个“几天”=80个,答案是10天。老师可以追问:三年级学生怎么理解3个“几天”呢?学生的想法是:50个是已存的,每天增加3个,假设需要存几天,就是3+3+3+3+……+3=3个几天,50+3个“几天”=80个,求出是10天。这3种方式都很不错,第一种最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一一列举。第二种,学生已经利用符号去简化过程,用关系式代表烦琐的列举过程。第三种,学生已经用假设的量去表征,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教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呈现这样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灵活应用符号,简化解决过程,有很大的益处。
2.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坚持与创新,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才能实现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点为例,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符号的应用方法,以此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实验小学修筑一条长4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已经完成了130米,剩下的要在30天内完成,那么平均每天要修筑多少米才能完成任务?明确学习任务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分析如何利用数学符号将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体现出来,确定最终的问题答案。经过学生的讨论后,得到(400-130)÷30=9(米)的答案。生活化素材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熟悉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数学符号与生活的关系,为他们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世界的符号,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符号表示—符号意识的建立”这一符号化的过程。例如,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加法、减法,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空水杯,其中一个水杯中放置2颗石子,另一个杯子中则放置5颗石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提前准备的教学器材拿出来,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代表事物,如用圆形代表杯子,用三角形代表石子,然后利用课本中基础知识进行计算,确定最终的问题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符号产生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符号的运用可以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升解决问题意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符号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符号解决问题,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教学中,符号语言与直观想象密不可分,它伴随着数学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依托于符号语言来表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各个知识领域的教学过程,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切实有效地发展数学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廖莉莉.小学数学符号深化理解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9):47.
[2]陆素蓉.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3):3-6.
[3]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高丽华.培养数学符号意识提高数学理解能力[J].山西教育(教学),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