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继善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511453
摘要:针对公路边坡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个典型断面并对其进行了监测,采用位移监测桩对其表面位移进行监测,并采用多点位仪对其进行监测,以反映开挖时的真实情况。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验证位移监测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边坡工程的稳定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路;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稳定性
引言
边坡工程的检查和监测是边坡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从事边坡工程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边坡的稳定状态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而且经常会出现开挖或开挖后的不稳定情况。因此,对边坡进行稳定监测是保证工程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通常可分为施工期间的监测和后期的长期监测。这些监测内容包括地表位移、深层位移、锚杆(索)应力、孔隙水压力、支挡结构位移及承载力。
1边坡变形常见类型
松弛张裂。在边坡形成时,因沟道附近的岩石被冲刷、人为开凿,导致边坡岩体失去控制,加上应力的再分配,导致对边坡岩体的回弹和接近与边坡平行的松弛张裂。
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岩石等突然倒塌,滚落下来,堆积在斜坡上,这就是所谓的崩塌。在坚硬岩石中的崩解又称为崩塌,而在土壤中的崩塌称为土崩。
滑坡。边坡岩体在受重力作用下,主要是沿着贯穿的剪切面产生的滑移破坏。在边坡的各种类型中,滑坡的危害最大,分布最广。
边坡稳定性问题因其地质情况的复杂性,而受到岩土工程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工程活动将会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同时,由于施工场地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在某种程度上,工程设计也将面对更为复杂的地质环境。因此,在进行边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边坡地质情况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和变化趋势。
2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2.1监测的目的
了解工程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发展方向、大小和发展趋势;掌握潜在滑移带的范围和各种介质的变形和发展;通过对变形的观察,对影响其变形的因素进行分析;可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对边坡的变形进行预报,进而有效指导公路工程的建设操作。
2.2监测内容
根据以上监测目标,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主要包括:第一,裂缝监测。在有裂缝的边坡或滑坡上,设置简易监测桩、滑坡记录仪监测,监测裂缝的距离应为20~30m,并与滑坡主要方向或滑坡位移方向平行,了解滑体的张紧度、压缩幅度以及新裂缝产生的部位。第二,深孔位移与滑面监测。深孔位移与滑面的监测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多个点位,所以可以对两个典型断面进行监测。第三,横向位移监测。通过对地面水平位移的监测,掌握测量位置岩土表面水平位移的大小、方向和发展趋势。
2.3位移监测布置
针对公路边坡的特征,仅选择一个典型断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在边坡底部、中部、顶部设置地面位移监测桩,在斜坡中部及上部设置多点位移监测仪。
2.4监测网
监测网是一种常规的监测方式,滑坡区有几根监测桩(短期短桩可以采用木桩,长期内采用水泥桩),组成多条监测线,构成监测网。在两条监测线的两端,采用镜桩、照准桩、护桩等方法,对各桩竖向测线的位移值进行测量,使得各监测桩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量和方位的指标都得到有效获取。
3边坡监测技术问题分析
3.1工作量大,耗费财力、人力和物力
传统的大地测量法、斜测法、缝测法等常规的监测手段,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实地进行监测。一旦发生滑坡、滑坡等地质灾害,将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尽管这种新的监控技术具有自动化、远程、实时的特点,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提高监控的效率,但目前由于成本过高,还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2受外界影响因素制约
大部分的监测方法都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大地测量法等,对监测环境的要求较高。高山丛林地区GPS监测信号容易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定位;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如InSAR、近景摄影等技术的精度将会下降。一方面,由于各种监测仪器在野外长时间难于维护,在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下,各类传感器容易被腐蚀,容易受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从而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特点,TDR技术是以缆线变形为前提的,如果线缆形状参数很少,没有发生变形破坏,则无法精确地获得边坡的变形动力学。而近景摄影技术由于其精度不高,仅适合于在形变大的边坡进行监测。
3.3监测内容局限,无法综合分析
目前的监测方法主要是对某一项指标进行单独的监测,TDR技术仅能监测到滑块的位置,而不能探测到滑块的运动方向和位移。尽管不同的监控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实现多个指标的一体化监控,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坡面、深部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降雨量等进行监测,并可自动采集、存储、发送、分析等数据,从而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当一个边坡的监测指标被限制在表层,而没有更深层的监测时,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只能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此基础上,对滑坡风险的预测也就丧失了意义。
另外,目前的滑坡监测方法还很有限,如目前的滑坡监测工作多以土体滑坡为主,但在监测方面尚未有较深的认识,其滑坡机理复杂、不确定等原因,使得现有技术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其监测预警的要求。根据大部分的文献资料,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位移变量和诱发因素,忽略了滑面的形成机制。同时,由于边坡的监测技术和监测网的设置不够合理,后期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未能对假数据进行有效地消除,难免产生误导。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制定有关边坡监控的技术标准,而且各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交流,造成了数据资源无法互相学习和使用。
4边坡监测技术的对策
4.1选取适宜的监测手段
为确保连续监测,必须结合气象条件、地质环境、规模、成因机制、变形阶段、诱发因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从专家们对各种技术的实际运用来看,非接触式监测技术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采用接触式监测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滑坡发生变形时,需要选择一台具备自动变频采集功能的监测装置,随着坡体变形速度的增大,其数据采集频率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实现对整个变形规律的监控,为研究边坡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了依据。
4.2多个角度进行滑坡监测
滑坡发生机制复杂,必须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并从内部和外部进行综合评价。“十滑九水”是以往的滑坡经验总结,其内在的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破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水文的监测,并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较为全面的资料。
4.3合理布设监测网
实时动态监控系统是一种集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预警发布于一体的综合性监控系统,因为全链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系统的瘫痪,所以必须对监控系统进行定期的维修,保证其安全。对监测网的布置要因势利导,建立一个三维的立体监控网络,可以很好地监测边坡的变形方向、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此外,要尽量提高后期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处理速度,避免延迟预报的时间。同时,对于监控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值,要对其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分析,去伪存真,避免产生误导和误判。另外,有关部门要制订监测技术标准,并对各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为以后的边坡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边坡监测成果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因此,必须将资料处理与施工、设计、监理结合起来。在诸多监控环节中,位移监测是最重要的,能够为边坡稳定性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武泽键. 公路边坡稳定性三维变形监测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21.
[2]申靖琳. 基于实时角度监测的公路边坡变形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交通学院,2021.
[3]詹伟,丁剑,余以强,周展. 基于时序InSAR的公路边坡巡检技术应用[J]. 交通世界,2021,(25):111-112.
[4]王彦章. 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监测与分析[J]. 山西交通科技,2022,(01):43-45+49.
[5]邵迎. 公路路基高边坡变形监测方法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