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县G318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危险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6

八宿县G318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危险性分析

谢杰 ,何至霄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620010

要:八宿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南部,整个西藏的重要交通干线,其中,G318线八宿段(K3608~K3809)近年来该路段地质灾害频发,常致交通中断、人员伤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项目以G318线八宿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进行总结,初步分析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公路地质灾害成灾机制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G318线八宿段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宿县G318;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机制

一、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

G318沿线地层受构造作用影响,地层变质、变形强烈,岩浆岩也比较发育。G318沿线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下统和侏罗系中统、三叠系上统、二叠系、石炭系、前石炭系、元古界以及燕山期岩浆岩。

1八宿县地层统计表

序号

时代

岩性

1

K2

白垩系上统凝灰岩、角砾岩、集块岩

2

K1

白垩系下统泥岩、变质粉砂岩

3

J3

侏罗系上统含煤变质砂岩、板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砾岩、含砾板岩

4

J2

侏罗系中统粉、微晶灰岩、砂屑灰岩、变质砂岩、砾岩、板岩夹少量灰岩

5

T3

上三叠统灰岩、白云岩、变质砂岩、板岩、花岗质砾岩

6

P2

上二叠统灰岩、砂岩、页岩、安山岩、凝灰岩

7

P1

下二叠统灰岩、砂岩页岩

8

C2-3

石炭系上、中统绢云片岩、石英片岩夹结晶灰岩

9

C1

石炭系下统板岩、结晶灰岩夹砂岩

10

AnC

前石炭系石英岩、石英白云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变粒岩

11

Pt

元古界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

12

ηΥ5

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13

δ5

燕山期闪长岩

2、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新构造运动继承了早第三纪老构造运动。雅鲁藏布板片继续向北碰撞,使地层发生变形、褶皱,在坳陷带沉积上第三系拉屋拉组,其厚度>1000m,并伴有喜山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由于挤压碰撞,使拉屋拉组地层被较老地层超覆,代表性了县境新构造运动以挤压碰撞为主的造山运动。区域虽处于缓慢抬升期,但目前地壳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国家标准,研究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45s,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Ⅶ~Ⅷ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八宿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为第三组。

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按岩土体介质、储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冲积、冲洪积、冰碛、残坡积等松散堆积层,由降雨、冰雪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排泄给河流和蒸发。不同地段其径流、储存条件差异很大。富水土体,可在寒冻气候条件下形成冻土,并造成斜坡物理力学性质改变,从而破坏斜坡的稳定状态。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广大基岩山地,可细分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其含水岩组为(1)层状砂岩、板岩岩组;(2)块状二长花岗岩组等;(3)千枚岩、片岩岩组;(4)火山岩岩组;(5)灰岩、白云岩岩组。构造裂隙水均一性差,呈层间裂隙或脉状裂隙。基岩裂隙水,尤其是在岩体表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裂隙水,可产生动压力,并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可冻胀,从而加剧裂隙的发展及贯通,严重时往往导致边坡基岩崩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2)松散岩类孔隙水;(3)地表水。其排泄方式主要有:(1)补给河流;(2)形成泉水。

地下水的径流会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加剧滑坡、崩塌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条件。

二、 沿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

1、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规律

调查区处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切割深,相对高差大,最大达4242m,大地构造处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期~念青唐古拉板片上,昌都属中强度地震带,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地质灾害非常发育。根据本次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调查区地质灾害主要为泥石流、崩塌等,构成线路灾害的主体。本次地质调查共发现有各类灾害点130处,其中滑坡7处,崩塌55处,泥石流68条,危害线路长度22135m,约占该段线路总长的11%。另外还有局部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已经过治理,但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如冷曲下游窄谷和峡谷段。

2、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危害性

G318线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和崩塌,零星分布有滑坡。沿线216Km共有威胁道路的地质灾害点130处,分布密度60.19处/100Km,其中泥石流68条,崩塌55处,滑坡7处。其中,玉曲河流域公路沿线(3598~3625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1处,密度3.7处/100Km;嘎同曲流域公路沿线(3625~3658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18处,密度54.55处/100Km;怒江干流流域公路沿线(3658~3670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9处,密度75处/100Km;冷曲河流域公路沿线(3670~3775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99处,密度94.29处/100Km;江那曲流域公路沿线(3775~3795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0处,密度0处/100Km;帕隆藏布流域公路沿线(3795~3814Km)分布有地质灾害点3处,密度15.79处/100Km。

从地质灾害规模上来看,主要为中小型,没有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发育。中型55处,大型75处。从地质灾害稳定性来看,以基本稳定(轻度易发)和不稳定(易发)为主。稳定(不易发)2处,基本稳定(轻度易发)53处,不稳定(易发)75处。

三、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主要采用信息量法、逻辑回归法、证据权法等统计模型方法进行评价,以孕灾地质条件为基础选取适用的评价指标,阈值的选取应与野外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匹配。本次采用信息量法对G318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析评价,具体评价因子及权重如下:

表2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评价指标

坡度

工程地质岩组

坡形

斜坡结构

切坡高度

距水系

距离

权重值

0.2727

0.2068

0.1927

0.1483

0.0932

0.0864

3   崩塌易发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评价

指标

坡度

工程地质

岩组

斜坡

结构

坡形

距构造

距离

切坡高度

权重值

0.2918

0.2104

0.1665

0.1508

0.0904

0.0900

4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评价指标

melton比率

流域内崩滑密度

流域内平均坡度

流域内相对高差

流域面积

流域内平均植被覆盖度

权重值

0.3069

0.2835

0.1286

0.1077

0.097

0.0764

易发性评价结果如下:

1、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A)

(1)K3669~K3680崩塌泥石流极高易发亚区(A1)

该亚区东至冷曲河口,西达瓦曲河沟口一带,行政上包括林卡乡的子嘎村小部分、拉根乡瓦来村,线路长度11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海拔2700~2950m,切割深度500~800m,地形坡度多大于45°,该段近于直立,地形呈“Y”型;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植物为灌丛,偶有乔木,植被覆盖低。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极高易发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21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91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危害较严重的有69道班对岸崩塌、加腊西崩塌等。

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B)

(1)K3625~K3669崩塌泥石流高易发亚区(B1)

该亚区东至业拉山垭口,西达冷曲河口,行政上包括邦达镇的同尼村、嘎马村、林卡乡的子嘎村小部分,线路长度44km。该亚区为怒江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海拔2700~4700m,相对高差500~2000m,地形坡度多大于45°,该段河谷地形呈“V”型;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植物为灌丛,偶有乔木,植被覆盖低。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26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59.1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危害较严重的有同尼滑坡、嘎玛村后山崩塌等。

(2)K3680~K3710崩塌泥石流高易发亚区(B2)

该亚区东至瓦曲河沟口一带,西达乃然村,行政上包括拉根白玛镇的尼巴村、西巴村、多拉村、折巴村、乃然村和拉根乡,线路长度30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海拔2950~3320m,相对高差300~500m,地形坡度多大于45°,冷曲河地形呈“V”型;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植物为灌丛,偶有乔木,植被覆盖低。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54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80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危害较严重的有洛如龙巴泥石流、拉根泥石流等。

(3)K3715~K3723泥石流崩塌高易发亚区(B3)

该亚区西至白玛吉达交界处,东达沙木村,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白玛镇,线路长度8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海拔2450~3530m,相对高差200~400m,地形坡度在35°~40°,冷曲河谷在该区段较为宽阔;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植物为灌丛,植被覆盖率低;该亚区降水量总体较少,但分布极不均匀,灾害性降雨较多,自1998年灾害性降雨以来,泥石流活动有加速发展趋势,2002年该亚区泥石流更为频繁,这与2002年八宿县灾害性降雨密不可分。人类活动工程亦较强,主要为筑路活动,其次为耕作活动,但地形较开阔,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弱。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高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37.5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暴雨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且近年来呈发展趋势。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4)K3745~K3752泥石流崩塌高易发亚区(B4)

该亚区北至赤都村,南达扎西贡村,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吉达乡,线路长度7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海拔3530~3860m,相对高差150~350m,地形坡度在35°~40°,冷曲河谷在该区段较为宽阔;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植物为灌丛,植被覆盖率低;该亚区降水量总体较少,但分布极不均匀,灾害性降雨较多。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高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42.8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暴雨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且近年来呈发展趋势。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3、地质灾害中易发区(C)

(1)K3598~K3625崩塌泥石流中易发亚区(C1)

该亚区东至八宿县和左贡县交界处,西至业拉山垭口,水系属玉曲水系,行政上隶属邦达镇,线路长度27km。该亚区属玉曲宽谷地貌区和高山地貌区。海拔4140~5000m,相对高差在1000~1500m,为县境内相对高差较小的区域。地形坡度较缓,一般20°~30°,局部可达40°~50°;构造受益青~邦达断裂带控制明显,益青~邦达断裂带、地层均呈北西展布,另一组近规模较小的东西向展布的平移断层;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受断裂影响,岩层破碎;该亚区气候为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小,蒸发量亦较小,植物以高山草甸为主,次为灌丛,覆盖率中等。灾害性降雨是导致该亚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人类活动对该亚区地质灾害的影响作用较弱。

该亚区为崩塌泥石流中易发区。据调查统计,该亚区共有地质灾害点、隐患点1个,地质灾害分布密度为3.7个/100km。主要威胁公路。

(2)K3710~K3715泥石流崩塌中易发亚区(C2)

该亚区西至沙木村,东达乃然村,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白玛镇,线路长度5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海拔3320~3450m,相对高差200~500m,地形坡度在35°~40°,冷曲河谷在该区段较为宽阔;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植物为灌丛,植被覆盖率低;该亚区降水量总体较少,但分布极不均匀,灾害性降雨较多,自1998年灾害性降雨以来,泥石流活动有加速发展趋势,2002年该亚区泥石流更为频繁,这与2002年八宿县灾害性降雨密不可分。人类活动工程亦较强,主要为筑路活动,其次为耕作活动,但地形较开阔,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弱。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中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6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20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的暴雨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且近年来呈发展趋势。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3)K3723~K3745泥石流崩塌中易发亚区(C3)

该亚区东至吉达和白玛交界处,南达赤都村一带,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吉达乡,线路长度22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海拔3530~3860m,相对高差150~350m,地形坡度在35°~40°,冷曲河谷在该区段较为宽阔,冷曲流向由南北转北东向再转向东流,进入白马镇境内;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植物为灌丛,植被覆盖率低;该亚区降水量总体较少,但分布极不均匀,灾害性降雨较多,自1998年灾害性降雨以来,泥石流活动有加速发展趋势,2002年该亚区泥石流更为频繁,这与2002年八宿县灾害性降雨密不可分。人类活动工程亦较强,主要为筑路活动,其次为耕作活动,但地形较开阔,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弱。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中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11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50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该亚区巨型、大型泥石流均是在老的冰川泥石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暴雨型泥石流。冰川泥石流规模为巨型、大型,且已不再活动了。而新的暴雨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且近年来呈发展趋势。危害较严重有:色里弄巴坡面泥石流、森各宗泥石流和蹦衣弄巴泥石流等,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4)K3752~K3765泥石流崩塌中易发亚区(C4)

该亚区北至扎西贡村,南达谷母沟沟口一带,位于冷曲上游,行政上隶属上吉达乡,线路长度13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海拔3960~4240m,相对高差150~300m,地形坡度在35°~40°,冷曲河谷在该区段较为宽阔;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植物为灌丛,植被覆盖率低。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中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5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23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该亚区巨型、大型泥石流均是在老的冰川泥石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暴雨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且近年来呈发展趋势。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5)K3780~K3815崩塌泥石流中易发亚区(C5)

该亚区北至然支曲下游,西至波密县,水系属雅鲁藏布江水系,行政上隶属然乌镇,线路长度35km。地貌属高山地貌和冰川地貌区,亚区内海拔3965~4435m,相对高差300~800m,然乌湖附近,地形切割相对较小,地形坡度一般20°~35°,局部可达40°~70°;构造上位于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和毗弄~雅则断裂带之间,断裂构造、地层呈北西向展布;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该亚区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量较县境内其他地区为较高,而蒸发量较小。灾害性降雨是亚区泥石流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植物为乔木、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为筑路活动和耕作活动,对该亚区泥石流的影响较弱。

该亚区为崩塌泥石流中易发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8.6个/100km,主要分布于然乌湖北侧斜坡。然乌崩塌威胁318国道和然乌镇镇政府及街道安全。

4、地质灾害低易发区(D)

(1)K3765~K3780崩塌泥石流低易发亚区(D1)

该亚区北至谷母沟沟口,南至然支曲下游,水系属雅鲁藏布江和冷曲河水系,位于冷曲河和江那曲上游,行政上隶属吉达乡和然乌镇,线路长度15km。地貌属高山地貌和冰川地貌区,亚区内海拔4240~4350m,相对高差300~500m,地形坡度一般20°~35°,地形切割较小,地形坡度较缓;构造上位于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和毗弄~雅则断裂带之间,断裂构造、地层呈北西向展布;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该亚区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量较县境内其他地区为较高,而蒸发量较小。灾害性降雨是亚区泥石流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植物为乔木、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为筑路活动和耕作活动,对该亚区泥石流的影响较弱。

该亚区泥石流低易发亚区。无地质灾害发育。

四、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是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来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本次评价以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评价指标,重点考虑暴雨或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本次针对八宿县G318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选取区内月累积平均降雨量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本次降雨资料以收集的八宿县气象局近5-10年月累计平均值作为降雨量基础数据。

采用信息量模型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降雨因子的信息量值,将降雨因子的信息量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任一信息量进行对比,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降雨的权重,将该因子分级及权重带入易发性评价结果中,应用ArcGis软件进行叠加,最终得到八宿县G318线危险性分析评价结果:

1、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A)

(1)K3632~K3647崩塌泥石流极高危险性亚区(A1)

该亚区位于72道拐,行政上包括邦达镇的同尼村、嘎马村,线路长度15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亚区。共有地质灾害10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66.7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

(2)K3669~K3680崩塌泥石流极高危险性亚区(A2)

该亚区东至冷曲河口,西达瓦曲河沟口一带,行政上包括林卡乡的子嘎村小部分、拉根乡瓦来村,线路长度11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地形呈“Y”型;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极高危险性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21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91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

2、地质灾害高危险区(B)

(1)K3625~K3632崩塌泥石流高危险性亚区(B1)

该亚区位于观景平台至72道拐之间,行政上包括邦达镇的同尼村,线路长度7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亚区。共有地质灾害2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28.6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

(2)K3647~K3669崩塌泥石流高危险性亚区(B2)

该亚区东至72道拐,西达冷曲河口,行政上包括邦达镇的同尼村、嘎马村,线路长度22km。该亚区为怒江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第四系松散堆积分布于河谷及缓坡地带。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14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63.6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

(3)K3680~K3710崩塌泥石流高危险性亚区(B3)

该亚区东至瓦曲河沟口一带,西达乃然村,行政上包括拉根白玛镇的尼巴村、西巴村、多拉村、折巴村、乃然村和拉根乡,线路长度30km。该亚区为冷曲窄谷地貌,部分为高山地貌区;构造上为位于益青~邦达断裂带与巴曲~东村断裂带之间。地层受断裂控制,呈近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其间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泥盆系,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常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

本亚区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亚区。据统计,共有地质灾害54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80个/100km,主要危害318国道,人民生命财产、车辆,其次是水渠。

(4)K3715~K3723泥石流崩塌高危险性亚区(B4)

该亚区西至白玛吉达交界处,东达沙木村,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白玛镇,线路长度8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高危险性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37.5个/100km2。。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3、地质灾害中危险区(C)

(1)K3598~K3625崩塌泥石流中危险亚区(C1)

该亚区东至八宿县和左贡县交界处,西至业拉山垭口,水系属玉曲水系,行政上隶属邦达镇,线路长度27km。该亚区属玉曲宽谷地貌区和高山地貌区。构造受益青~邦达断裂带控制明显,;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受断裂影响,岩层破碎;该亚区气候为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小。

该亚区为崩塌泥石流中危险性区。该亚区共有地质灾害点1个,地质灾害分布密度为3.7个/100km。主要威胁公路。

(2)K3710~K3715泥石流崩塌中危险性亚区(C2)

该亚区西至沙木村,东达乃然村,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白玛镇,线路长度5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中危险性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6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120个/100km2。主要分布于318国道沿线。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3)K3723~K3765泥石流崩塌中危险性亚区(C3)

该亚区东至吉达和白玛交界处,南达谷母沟沟口,位于冷曲中上游,行政上隶属上吉达乡,线路长度42km。该亚区属冷曲宽谷地貌区;构造上区位于巴曲~东村断裂带和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之间,受断裂构控制,地层、大部分沟谷呈北西向展布;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沿冷曲河谷及支沟沟岸、沟、缓坡地带分布。

该亚区为泥石流崩塌地质中危险性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16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38.1个/100km2。主要危害对象是318国道,其次是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

(4)K3780~K3815崩塌泥石流中危险性亚区(C4)

该亚区北至然支曲下游,西至波密县,水系属雅鲁藏布江水系,行政上隶属然乌镇,线路长度35km。地貌属高山地貌和冰川地貌区;构造上位于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和毗弄~雅则断裂带之间,断裂构造、地层呈北西向展布;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

该亚区为崩塌泥石流中危险性亚区。据调查统计,共有地质灾害3处,地质灾害分布密度8.6个/100km,主要分布于然乌湖北侧斜坡。然乌崩塌威胁318国道和然乌镇镇政府及街道安全。

4、地质灾害低危险区(D)

(1)K3765~K3780崩塌泥石流低危险性亚区(D1)

该亚区北至谷母沟沟口,南至然支曲下游,位于冷曲河和江那曲上游,行政上隶属吉达乡和然乌镇,线路长度15km。地貌属高山地貌和冰川地貌区;构造上位于觉洛藏布~恶鲁弄巴断裂带和毗弄~雅则断裂带之间,断裂构造、地层呈北西向展布;该亚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和元古界,以及燕山期花岗岩,该亚区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量较县境内其他地区为较高,而蒸发量较小。

该亚区泥石流低危险性亚区。无地质灾害发育。

五、结束语

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随时有新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可能性,建议完善常态化的巡排查工作机制,在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分3-4次进行,查清新增地质灾害隐患,核实已有隐患点现状,开展宣传教育及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