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华侨国际学校 323999
【摘 要】学校课程不断变革,课程的形态也千变万化,目前的课程形态需要变革以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需求,本文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为例,探索未来学校背景下通用技术科目的课程形态,期望能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目前的学科教学,能为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的课程形态建设提供潜在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未来学校 通用技术 课程形态
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的课程形态有无限的可能,很多专家学者也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与论述。无论是何种课程形态,都是不能脱离实际的,也是不能脱离学生的,也是不能脱离社会需要的,也是不能脱离国情的。本文以通用技术科目的实践探索为出发点,进行了未来学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形态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们身处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但是学校在教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机构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个人一生中有很长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校对于个人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而且在校接受教育时间有继续延长的趋势。
(二)、研究意义
既然学校对于个体的成长如此重要,且如前所述,个体学习十几年后才可以进入社会建设国家,我们最好能确保在个体每一阶段,学校都要尽量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同时满足个体和国家以及社会未来的需要,这样的话学校培养出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建设国家。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多数学校的多数科目设置等一般是按照国家和社会当前的需求而设定的,并没有过多考虑到未来,缺乏前瞻性,具有滞后性、僵化性,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等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个体的要求,或者说国家或社会对于某一个领域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没有学校曾经开设过相关课程或专业,也没有相关领域的人才,或者虽然有开设的相关课程或专业,但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我们可以容易看出,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基本是静态模式,不能动态性的适应国家社会对于个体未来的需求。而未来学校由于着眼未来,能够培养出未来所需的人才。
如此一来,未来学校的研究便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对于个体来讲,未来学校良好的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国家来讲,未来学校良好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提供当前以及未来所需的大量人才,支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通用技术课程形态展望
(一)、目前通用技术课程形态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课堂(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其优点有很多,比如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较好,教育资源占用少等。但是也有其弊端,比如死板僵化,教学单调乏味,容易走向单向灌输,缺乏创造性等。
(二)、未来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形态展望
那么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的课程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说具有哪些特点呢?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者模板,以后也不会有一个固定模板能够适用于一切国家一切地区一切学校。我们在此不研究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课程的特点进行描述,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的课程,是为了解决或者缓解目前学校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存在的,其根基就是现有课程,所以并不是完全天翻地覆地区别于现有课程,其形态应具备以下共性或特点:党的领导,五育并举,情境真实,团队合作,全过程主体性,社区融合。
因其源于现有课程,故这些特点有一些是传承自现有课程并进一步发展的,也有一些是区别于现有课程形态的,这也符合现有课程形态量变积累以致最终质变成为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的课程形态这一自然过程。本人以通用技术课程为例,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分析方法,对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以上特点进行了辩证全面的研究。其中,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传承自现有课程形态并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如下表1。
表1 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传承并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特点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的优势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面临的困难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实施行动 |
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功的根本条件,坚持党的领导能确保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尤其疫情以来,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原有的体系受到冲击。 | 坚持党的领导,做好立德树人根本工作,开足开好思政课,做好爱国、爱党、社会主义等教育。 |
五育并举 | 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课程内容实施上,要尽量做到五育并举,尽量避免单一化教育,比如仅仅看重智育等。 | 目前仍然存在应试化倾向,升学渠道相对固定,职业教育不受重视且毕业生待遇普遍低,教育以智育为主。 | 国家开拓升学渠道,大学、研究生等入学标准要五育并重,宣传崇尚职业教育,优化收入分配制度。 |
情境真实 | 课程要结合真实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课程内容要贴合生活实际,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培养老学究。 | 真实问题一般比较复杂,且有可能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可能对于真实问题也缺乏知识储备,不满足教学需要。 | 国家层面安排周期性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能力,适度在制度层面引导。 |
团队合作 | 校园内较多的团队合作机会能够锻炼学生集体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能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 团队合作可能会有一方有难八方围观的问题,团队管理、评价比较困难,尤其是班级、学生众多的情况下。 | 逐渐增加团队合作性教学活动,并且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做必要合适的调整。 |
分析完了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传承自现有课程形态并进一步发展的特点,我们看一下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相比目前课程形态的区别如下表2。
表2 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与目前课程形态的区别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特点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的优势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面临的困难 | 未来学校课程形态实施行动 |
全过程主体性 | 课程的内容开发要有学生的适度参与,学生适度参与课程开发,可以提前接触真实情境中的一些问题,更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开拓学生眼界,更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 | 目前的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几乎为零,几乎全部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学生开发课程实施难度很大,且各地区学生差异较大。 | 逐步开展学生研学活动等,逐步引入学生参与课程开发,逐渐在教材编写和审定委员会中适量、适度引入学生代表。 |
社区融合 | 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不能死板地局限于教材,要结合地区、学校、班级实际进行合适的融合或者优化。要与社区、生活融合。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视情况深入社区、工厂等,不仅仅局限于校园。 | 地区差异很大,尤其是农村和城市地区,如何与社区融合,如何评价,都无从借鉴。且需要的教育资源比较多,可能会有财政负担。 | 从小切口,低起点开始进行社区融合,起步不能选择高、难、大的问题,要选择普遍、常用、广泛的问题作为试点,逐渐进行拓展。 |
三、结论
经过分析,未来学校课程形态能够有更好的育人效果,但是新的模式下,所需时间以及资源等较多,实施起来相比传统模式更加困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与社区沟通,与社区沟通融合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社区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如何处理,如何获得学校、家长的支持等等。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如果课程全部要改变为新模式的话,还不是太现实。但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对于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可以适量的适度的,选择一些教材中比较合适的内容,按照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课程形态的模式实施教学,能够与常规课程形态有一个良好的互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