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合唱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中学校园合唱教学的思考

闫悦

天津市南开中学

内容提要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中学校园合唱团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结合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声线特点探讨了在实际校园合唱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学 校园合唱 青少年 变声期

在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谨记“立德树人”,重视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合唱”是一个立足于我国音乐历史的进程,适合国情并非常容易在中学校园开展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学的校园合唱也因着青少年们青春靓丽的音色特点以及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独有的烂漫热情的性格特点而别有魅力。但是青少年的歌唱也会因为其青春期声带发育的生理因素以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等种种因素而受限。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中学学段的校园合唱活动甚至班级合唱教学就需要音乐教师们认真思考和实践探究。

一  大力提倡开展青少年合唱教学活动的意义。

1、 合唱立足“美育”教育,塑造青少年的审美感知能力。

合唱依赖于对生活中美的感悟与情感的自然抒发。新课标明确的指出:“以审美为核心,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学生们在接触合唱,实践合唱这种艺术形式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感悟“美”,审美的能力便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 合唱立足“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理解与共情能力。   

优秀合唱的作品之多璨若星河。学生们演唱歌曲的过程无不是感受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过程。在音乐的艺术加持下,遥远的山川盛景仿若咫尺,古老的祖先文明映辉当下。合唱以音乐的渲染力帮助学生们更用心的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3、 合唱立足“开放实践”,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合唱是一种将个体融入集体,小我共成大我的过程。因此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加需要团结一致的信念和相互协作的意识,个人服从集体,集体跟随指挥,各个声部相顾相衬,才能最终呈现出一个和谐美好的音响效果。这对于培养青少年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的帮助青少年们的平衡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

二  中学学段学生声线特点分析

人声的音色在我们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有几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童声,童声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发育之前的时期,这段时间的音色无疑是人声当中最清透干净的存在,它没有经历太多岁月的磨砺因而显得柔弱而纯净。

再说说成年后的音色,大体指的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声期结束之后的长达几十年的音色。人声会长时间固定在所谓的成年人的音色上,虽然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细微的变化,但是基本大体音色已经固定。这时候的人声的艺术表现力也是最强的,各声部的声线特点都很明显清晰,共同合作也会呈现出很好的音色效果。

然而比较尴尬的就是青少年的这几年,儿童一旦步入了青春期发育,身体迅速成长,激素水平变化也很大,因此对于歌唱的影响也非常大。

青春期发育开始的时间参差不齐,近些年出现了越来越早的趋势。而青春期的发育给歌唱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进入“变声期”。男生和女生在变声期间声音上都会有很大变化。女生相较男生来说不是很明显,但也体现在声带变脆弱,容易疲劳和沙哑,音色也变得不像从前一般明亮。男生的变化就更大了,我们经常用“公鸭嗓”形容男生青春期发育期间的音色,男生在喉结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声带也在快速的成长。整个过程开始的很快,有时不经意间睡了一觉就会发生改变,但持续过程很长,要几年的时间。变声过程中每个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个别男生在变声过程中能够较自然的过度,但大多男生都会经历一个声音粗哑的青春期。所以基本可以说当学生们进入了变声期,也基本就步入了他们歌唱的“尴尬期”。

“尴尬期”可不可以唱歌呢?答案是:可以的。青春期的学生敏感,浪漫,开始独立思考并且共情能力迅速提高。他们非常适合接触音乐并且也很喜欢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在这几年给他们积极的艺术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青少年时期的声带和心理的脆弱。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变声期最明显。比如7年级时还明亮的男童声音不知道哪一天,一夜之间就沙哑了;又比如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性格突然羞涩内敛,不像儿童时期那么外放。这时的男声在童声合唱里就有些吃力了,有的甚至无法歌唱只能暂时退团。同一时期的女生相对显得轻松很多,她们通常是声带容易疲劳,音色没有之前的明亮,在高音区的表现也不如之前。合唱团的辅导教师这时应引导兴趣放弃难度,让这些有“困难”的团员以听和温和歌唱为主,鼓励他们接受自己新的音色并且引导他们不要为了保持童声时的清澈透亮的音色而“拼命”歌唱,不可为了能演唱高难度的作品而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强行“拔高”。

剧烈的变声过程大多只持续一两年时间,学生们进入高中学段时变声过程基本也完成七七八八了,嗓音条件优越的同学甚至可以用变声后略带青涩的成年嗓音进行比较高难度的歌唱了。这时候他们的声音并不成熟,但是绝对是美的,美的弱质纤纤又干净清澈。学生们刚开始是有些不适应、不自信,带着些试探的歌唱,一旦有了积极的引导,他们的进步也是很大的。这时候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都逐渐成熟,相对于童声阶段的表现力,他们可以自觉主动的诠释更深层次的“乐感”,比如“深情”、“惆怅”、“内敛”、“悠远”等。

中学阶段的合唱团在选择作品上要注意挑选适合合唱团能力的作品,辅导教师要熟悉自己团的歌唱音域范围和音色的表现特点,因材选曲,而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或者为了唱而唱,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伤害团员们还在成长期的脆弱的声带。

三  中学校园合唱训练的建议

1、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歌唱兴趣

校园合唱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合唱,应该是所有同学都敢于尝试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时刻牢记“美育”使命,通过合唱的形式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品位与修养。因此应大力发展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唱活动,比如“班班唱”或者“合唱节”。校级合唱团也不应提倡过高的进出团标准,拒绝热爱歌唱的学生。

2、 合唱选曲立足经典的同时兼顾青少年的喜好风格

从近代开始我国就有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合唱作品,我们也引进了许多国外的优秀作品。但是同时我们也有作曲家不断地创作出一些新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新颖,更具青春气息,更容易被年轻人喜爱。我们应当适当的挑选一些这样的作品,既兼顾经典也紧跟潮流,让年轻人们唱自己的歌,书写他们的青春。

3、 歌唱训练时重视视唱和乐理的教学。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加入视唱练耳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又可以培养学生将来独自识谱的自学能力。优秀的视唱水平可以帮助团员更精准的把握音准和节奏,帮助团员感受和声的效果,扎实的乐理基础可以帮助团员理解作品的结构和音乐的发展逻辑。虽然这部分工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作用,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来说是具有长期意义的。因此请不要为了急功近利就只教给学生一首歌曲,教会他们如何学唱一首歌曲才是一位合格的中学合唱团教师应该做的。

    我们总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孩子们美好的青春就短短几年。他们在这几年里热爱歌唱,希望歌唱,也愿意探寻更好的歌唱的方法。我们作为教师,应放眼长远,也要抓紧当下,思考每一节排练课,思考每一首合唱曲,关心每一个困惑的合唱团员,陪伴他们愉快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