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灵宝)472500
摘要: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当代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包含党的艰辛诞生史、发展史和建设史,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民主的重要底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能够借助党史精神补足学生精神生活,牢固自身思想意识,在新时代,在思想上做到坚定信念、坚持理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在学习上做到读史明智、读史崇德、读史鉴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塑造的前沿阵地,也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能够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对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四大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中思政课教学;策略
引言
波澜壮阔的党史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以史育人、以史赋能,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用党的伟大精神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充分发挥党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价值。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有利于把紧“思想关”,坚定理想信念
“欲事立,须是心立。”立大志、明大德是思政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总书记强调,“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这与思政课的教学形式相吻合,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经受种种风险考验而形成的伟大精神谱系,无不是思想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鲜明体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中讲授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用鲜活的英雄人物、生动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现实,开展浸润式的现场教育,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其思想升华,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共产党人勇于革命的顽强意志、红色政权建立的艰难曲折、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历史飞跃,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2)学党史可以知古今,强使命
从史实中汲取经验和养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小康”“天下大同”一直是中国人民心向往之、力行践之的美好追求。在中国共产党之前,没有一个政治力量或政党能够做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一百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即使在此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广开言路,自觉接受监督,一次次拨乱反正,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学习伟大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增强政治认同,明确使命担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二、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四大优化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融合意识育人者,先育己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秘书长对思想政治教师六项原则的新要求,继续学习党的历史,建立四种信任,强化四种观念,认识历史爱心党,认识历史爱国主义根据CNNIC发布的第49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3.32亿。从年龄结构来看,2021年上半年,10至19岁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达到12%,受到互联网的严重影响。教师要在课堂上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机融合的认识,在高中政治思想的整个教学模块中提高对党历史的认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一个不分国界的党的历史交流平台。我们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历史生活智慧和前进的力量,利用党的斗争历程和优良传统,以明确持久的旗帜团结力量,进行自觉的抵抗。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作用,即校园之外的各类教育实践场所,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等教育场所和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劳动活动为载体的课堂。“第三课堂”重在实践,引导学生在行中思、行中悟,做到内外兼修,学以致用,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旧址等教育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过程中的艰辛和共产党人的无私及伟大。除了文化活动课程之外,活动也是教授心理健康教师的有效手段,包括通过主题讨论、风格设计、演示和报告。教师可定期举办研讨会,重点讨论中共的党的功能,如需要明确区分学生的团体交流学习成果,举办研讨会,编写PPS和编写团体报告。一方面,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深入调查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英雄主义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间接经验。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了不断地相互碰撞团队成员的想法,发展新的想法。此外,还可以在业馀时间学校教育中发起党内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是很容易的。
(3)改变党史教育评价方式,深挖党史教育元素,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
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做好党史教育,提升学生的党史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此,思政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将党史知识与思政理论课程深度融入,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坚定的社会主义发展信念,成为符合国家发展的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借助党史精神来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用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来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力,让学生在百年党史的学习中启迪智慧,能够用历史、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如学习党的发展史,学生能够感知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根植校园学生心中,实现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自发地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肩负起祖国发展的使命。
(4)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去
故事是一面镜子走近看得更清楚。教育者必须深入探索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当地学习。它被引入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开展了沉浸式学习红色文化的活动。充分利用善良、共鸣高、贴近学生、贴近当地红色文化的现实生活等优点,对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党的历史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入党的历史教科书。有效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改进课程知识转移目标的实现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传授红色基因,自觉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加强当代青年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感,充分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定期举办文化研讨会,并通过举办讲习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发挥其作为文化照顾者的作用;定期组织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活动,使校园内的社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巩固、交流和学习其历史资源,发展创造性教育平台,进一步扩大教育。并利用新媒体、移动终端和更多平台,以最受欢迎的形式共享资源,提高学生对激情的参与,扩大党的功能知识,提高党的领导效率。
结束语
“十四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高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需要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祖国建设的使命;党史教育是思政教学的有力抓手,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党史资源,促进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把握发展大势,从党史中吸取精神力量,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庄子涵.高中思政课教学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2.
[2]王敏洁.接受理论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大学,2022.
[3]张静萍.党史学习教育嵌入高中学校育人的途径与方式[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10):8-10.
[4]李永枫,陈阳芳.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31):116-118.
[5]刘雪.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