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法下的文言文教学思维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法下的文言文教学思维引导

廖伟勋

怀集中学 广东 肇庆 526400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后,学生沉淀了一定基础的文言语感,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技巧,但还是缺乏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习技巧。对此,可以把文言文的高考题型拆分为三大板块一个语法来进行思维引导教学。在释义板块中利用语法知识判断、区分;在文言句式中通过语法去分析、拓展、判断;在文言断句中也通过语法分析法去划分句子层次。在整个文言文板块中,通过这种语法技巧去系统、规范地实行文言文的拓展思维引导教学。

一、文言文板块中通过语法分析释义的教学思维引导

    在高考文言文中的第一道选择题,判断字词的释义正确与否。其实,对于这类题我们可以拓展到平时学过的词性分析及语法成分结构。并根据句子的基本成分结构公式进行分析,(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还有一些固定的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文言文的三道选择题,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思维去延伸做题技巧。

判断释义:使者以蒙恬属吏,属:下属。

我们通过翻译后可得出句子结构:使者(主语)+把蒙恬[状语]+属(谓语)+官吏(宾语),通过成分分析,“属”应是一个谓语动词,首先它在状语[把蒙恬]之后,再之,它位于宾语(官吏)之前,应是一个动宾短语,例如:“吃西瓜”、“打羽毛球”、“写作文”等,这都是动词+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跟“属官吏”有结构上的相似点。因此,把“属”译为名词:下属,是不符合这种语法成分规则的。

此外,我们能概括到一类情况就是:两个名词并列的话,其中一个肯定活用为名词。例如:“履至尊而制六合”,“履”有名词:鞋子的意思,“至尊”是名词:“帝位”的意思,因而变成两个名词并列,此在我们现代汉语语法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其中肯定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如何判断动词到底是哪个,就得通过短语搭配判断,若是动宾结构,动词在前,名词在后;如果是主谓结构,必然名词在前动词在后。通过“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而”表并列,并列是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制六合”:控制天下,是一个动宾短语,因此可判断并列的“履至尊”为一个动宾短语,所以“履”应译为“登上”,即为“登上帝位”,这就是两个名词并列的动宾短语中的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以此延伸,我们拓展到其它类似的题,如:今臣将兵三十余万,释义:将。我们已知“将上”有名词:将军,动词:带领,的意思。所以根据语法拓展模式去分析成分可知:现在[时间状语]我(主语)+将(谓语)+士兵(宾语)+三十多万(定语),得知这个“将”应是一个谓语,所以它应是一个动词,于是译为谓语动词:带领。

在文言文释义板块中,我们应用这种语法分析去引导学生划分文言文的成分,来判定哪些词充当哪些成分,从而可以技巧性地攻破释义板块。

二、文言文板块中的特殊句式拆分成分思维引导

在文言特殊句式中教学中,也可通过现代汉语的成分结构来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这样的公式来判别。

例如: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分析句子成分结构为:秦王(主语)+购(谓语)+之(宾语)+金( )+千斤(定语),在学生看来,其中“金”成分不明,但词性明确为名词,所以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可知此处主语为秦王,所以可明确这是作宾语成分。

由此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敲,“金千斤”可由学过的“金城千里”、“金人十二”拓展可知这是一个名词+数量词构成一个定语后置成分,因此“金千斤”为:千斤黄金,此处为一个定语后置句。基本翻译可知:秦王重金征求樊将军的头颅千斤黄金,按照现代汉语语法得知此句子缺少了个方式状语介词所以不通顺,应再加一个“以”字到“千斤黄金”前,可判断为此句还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以千金黄金”作为方式状语,这样的句子就符合了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了。通过延伸到学过的“以”的用法有“用”的意思后把句子译成:亲王重金征求樊将军的头颅用千斤黄金。这时候再思考,“用千斤黄金”这个方式状语位置是否恰当。通过语法得知,状语的位置应位于谓语之前,而此刻它把介宾短语后置了。所以又判断出此句包含的特殊句式还有:状语后置句。应翻译为:秦王[用千斤黄金]来重金征求樊将军的头颅。

例如:何厌之有,先引导学生一一对照着翻译:何(什么)厌(满足的)之( )有(有),通过现代汉语语法及语感比对,正确的语序应是:有什么满足的。然后分析此句子的成分“何”(什么)是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成分,而“有”是谓语动词,正常的语序应是动宾短语“有什么”,现在它把宾语“什么”放到前面了,这就是通过语法结构推敲出来的宾语前置句,而“之”的用法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再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一一对照翻译可得: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主语:太子和宾客,中心谓语:送,宾语:他,再看具体成分:“知道这件事的”是修饰宾客的定语成分,定语应在主语前或宾语前,而此句把定语放在了主语之后“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因此推敲出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所以文言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文言题目过程的时候,不妨耐心地拓展学生的延伸能力,利用经常用到的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去分析、论证,步步推敲。

三、利用语法成分引导文言文断句中的思维教学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可知:一般完整的句子由“主谓宾”构成,所以无论再复杂的句子只要找出主谓宾都能划分出句读。

主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而名词一般是文章的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说明句子通常以它们为开头以做说明,所以在它们的前面,往往都要进行断句。而名词(代词)也常常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说明一个句子的核心部分主谓宾已表述完毕,所以宾语后面也需断句。在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所以只要找出了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等谓语,也就能够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通过句子成分分析,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确定主语及宾语,也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可找出主语:秦孝公,谓语:据、拥,宾语:固,地。可根据“主谓宾”划分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再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确定主语:君臣,谓语:窥、有,宾语:周室、意、心,因此可划分句读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确定主语:胡人、士,谓语:不敢南下牧马、不敢弯弓抱怨,根据语法分析出主谓亦可划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因此,在文言文的第三个板块当中,我们依然可以应用这种语法分析来确定这类教学思维模式,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文言文学习的思维习惯。

四、总结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授之以渔,要灌输学生以语法的形式去分析、拓展、推敲做题,使他们形成有思维、有规律的答题思路,必须要求我们要形成一种在语法下的文言文教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81.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6]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7]邢公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J].《词语搭配是不是语法问题》,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