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学术论文写作》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学术论文写作》课为例

徐霖

辽宁科技学院外语学院 辽宁省本溪市 117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介绍,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深入挖掘并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由此开展了该课程的思政建设。文章的结尾部分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成果两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教学目标、思政目标、思政教学

一、课程概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包括如何选题、立论、引证、分析、引用、注解等。指导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收集数据,做好学术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差异,论文中使用规范的措辞,把握好论文篇章的衔接与连贯,进而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的实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相关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文献查阅,对常见题材的论文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将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本门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课程特点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写作的能力。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为依据,对建构起实践教学的各个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进行重新的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推动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赵旭等,2019)。

第二,注重对学生书面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文秋芳等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相比,在校学习期间思辨能力进步不大(文秋芳等,2010)。由此可见,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成为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对所写论文进行思辨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更应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孙有中,2019)。

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程特点,笔者设计了五个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梳理科研文献的技能,并学会撰写研究综述。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设计研究,并结合自身选题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三,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引文献,在论文中通过引用文献增强研究的可信度。第四,引导学生处理论文数据的能力,能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解释。第五,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能力,能对所得结论进行客观评价。

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四个思政目标:第一,通过介绍我国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涵,并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第二,通过对党的文献、政府报告、法律文件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书面语写作的特征,引导学认识并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通过介绍学术文献撰写的规范,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第四,通过分析语言、文学、翻译、文化、教育等本学科领域的范文,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

基于对该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课程的教学模块内容进行了思政教学设计。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需要在直面西方意识形态这一特殊背景下进行价值观引导(杨金才,2020)。在设计实施方案时,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在课程中对价值观进行引导的重要意义。

(一)绪论部分:掌握十九大报告,了解学术语言的特点

通过通过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帮助学生认识到正式文献的语篇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别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差异,并由此掌握书面语言的写作特点,提高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写作的能力。

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这次党代会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掌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动态。

(二)确定论文选题:政府工作报告,熟悉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帮助学生了解学术文献的语篇特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及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引导学生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本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研读政府报告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党中央是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经济上实现正增长、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建成小康社会。

(三)文献检索与阅读:梳理历届党代会的文件报告,掌握整理文献的技巧

比较历届党代会的文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并由此熟悉如何对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增进对党的情怀。

通过研读党代会的文件报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参考文献的分析及引用:《共产党宣言》,掌握文献引用的技巧

通过研读《共产党宣言》,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过程中查阅的文献特点,以及引用方法,掌握其的主旨,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追求幸福美好社会主义生活的信念。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掌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五)论文摘要写作:分析无产阶级革命著作的摘要部分,了解摘要写作的特点,熟悉无产阶级思想

通过不同革命著作摘要部分的研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并理解摘要写作的具体要求。恪守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坚定自身政治理念,发扬刻苦学习的革命精神。

通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品格,引导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上带头争创佳绩,以坚定的信仰、纯洁的道德、优良的作风感动身边的群众。

(六)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1):分析革命文献的论证问题,确定论文选题,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品质

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阅读,总结出论证问题,了解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论文写作中如何确定论证的问题。掌握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反侵略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

通过对革命文献的理解,在思想和行为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七)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2):掌握革命文献观点的阐述,掌握如何提出论点、论据和论证,熟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理解,总结出文献中的观点是如何阐述的,了解无产阶级的思想内涵,使学生了解如何在论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从革命家身上学习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学习上做好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

在学习和生活中,号召学生以这些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八)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3):分析革命文献的结论,掌握如何撰写论文的结论,熟悉共产主义思想

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研读,总结作者对其观点进行总结的方法,了解无产阶级的批判性精神,使学生掌握如何在论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实践,掌握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九)语言学范文分析:中、美新闻语篇分析,了解文化差异

以中、美新闻语篇为例,剖析报道的公正性,揭露资本主义报道的荒谬,引导学生熟悉相关领域的文献写作。

通过比较,理解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在学习上学会信息辨认,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和没落的理念。

(十)文学范文分析:英、汉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英、汉比较文学语篇为例,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特点,认清资本主义文学作品中人性的虚伪,引导学生熟悉相关领域的文献写作。

通过文学作品的研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清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的颓废。

(十一)翻译学范文分析:中国优秀文本的翻译分析,通过翻译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以中国优秀文本的翻译为例,帮助学生认识到汉、英语言的区别、并深刻领悟思维差异,引导学生熟悉相关领域的文献写作。

通过研读翻译文本,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翻译者的价值观念,掌握如何向世界传递优秀的中华文化。

(十二)跨文化交际学范文分析:尊重文化差异

以跨文化交际为例,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在表象和内涵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熟悉相关领域的文献写作技巧。掌握不同文化体制下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十三)教育学范文分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体制的优越性。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的优越性,在思想和行动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十四)论文开题与论文答辩:中美外交谈判,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

以中美外交谈判为例,引导学生对双方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理解。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通过自身专业学习,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十五)论文开题与论文答辩:熟悉我国的防疫政策,确立制度自信

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为例,引导学生熟悉党的疫情防控工作。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工作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本课程全程贯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论文写作和科研工作时,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到学术剽窃、学术不端的危害,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保证自己的成果是原创成果。从2018级学生的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来看,所有学生的结果符合要求,比前几届学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学生在参加论文开题时,能认真对开题答辩材料进行准备,端正学习和科研工作态度。开题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开题委员会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对修改建议进行记录。开题答辩之后,认真地对自己的开题大纲和该题报告进行修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思政元素的选取上,以学生为中心,给与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方式上,在知识点导入、讲解和复习环节,均有思政元素的渗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孙有中,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9(6):825-959
  2. 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5): 350⁃355
  3. 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2020(6):11-14
  4. 赵旭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019(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