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

石文琴

湖南省益阳兴益水利水电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 益阳市413000

摘要:如今,河流依然是城市重要的资源与环境载体,担负着城市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及泄洪功能,是影响城市风格和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各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河道,河道负担日益加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设区,为了建设的需要甚至截弯取直、压缩河道宽度,加之人工化、渠道化的建设方式,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净化能力,出现了“血管堵塞、粥样硬化”等症状,导致生态退化及水质污染十分严重,黑臭水体随处可见。因此,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已成为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治理;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讲究环境保护的矿山开采和工厂生产,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破坏了水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近年来,河道治理力度在持续加强就是有力的证明。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人们在统一筹划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保护原则和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重心放在防洪结构的优化,景观绿化程度的提升,生态治理和河道疏浚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河道治理原则

1.1统一筹划原则

在正式开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团队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学习河道治理规划守则,将河流流域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地区同河道支流部分的治理工作进行统一筹划。筹划的重点是将河流水域周围的化工企业的工业用水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分开,同时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做好自然灾害以及重大问题的防治处理工作准备。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防水、灌溉、发电等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河道治理规划应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即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1.2协调发展原则

河道治理工程中,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首先要考虑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周边地区居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其次要考虑工厂的用水与排水,要强调外排废水的水质一定要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还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河道治理规划路线,将河流堤坝同周围群众居住区域之间的距离进行统筹管理,确保河道的宽度以及河床的覆盖面积不会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将美学融到河道生态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统一,形成河流景观中的一道亮点,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安排,要因地制宜,要因势利导。不仅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要就地取材,而且要在路线规划上要顺势而为,从而确保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达成河道治理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效率,优化施工结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应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

2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

2.1融入城市

水城河在适宜的地段设置亲水平台及活动空间,并借助河道绿带在两侧打造人行步道,引导人车分流,分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通过广场建筑、雕塑、彩绘等方式展示六盘水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实现河道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颇具内涵的历史文化长廊,提升了城市的品质。滨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将河道与城市休闲场所完美结合,应在保障防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慢跑、游憩、交流的场所,并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园林空间,展现城市历史,留住记忆。同时,为避免河道将城市一分为二,除架设车行桥涵外,还应考虑行人穿越河道两侧的需要,设置汀步或石桥,将河道两侧连接为一个整体。

2.2技术及理念创新

传统的河道治理技术对河道整治的效果较低,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建设发展需求。所以,在传统河道治理技术中融入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才能更全面地应对河道问题。加强落实河道管理新机制——河长制,即河长是河道的第一责任人,坚决把河道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对河道的生态环境、清淤疏浚、污染治理及垃圾存放等问题进行统筹负责。确立新的奖惩制度及合理的考察办法,对于优秀河道管理团队应给予肯定并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先进榜样,开办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优秀者的带动作用;对于没通过考察者,加强督促,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深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将河道管理问题落实到实处。监测体系、网络系统、监控中心等技术日趋完善,可以更好地运用在河道治理及水处理问题上,加强对流域内水环境管控应做到智能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构建智慧水务工程。

2.3提升景观绿化程度

合理利用水土保持技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对河流水域和周围地区造成灾害,同时还能扩大区域内部的景观绿化面积,优化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结果,提升区域景观的绿化效果。例如,我国深圳市茅洲河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重点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路线、高岸取土场以及整治工作等进行监管。在进行治理的河道周围,适当种植绿色植物。既起到了稳固水土的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环境。提升景观绿化面积时,综合运用定位监测、现场巡查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了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洪水对凹岸地区的严重冲刷,在凹岸地区增加了护坡护脚工程,有效降低了水流冲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为种植绿色植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做好河道疏浚工作

河道疏浚技术对于提升河流水域面积以及河道槽蓄容量等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水下疏浚、干河疏浚、水利工程疏浚以及爆破疏浚等。按照对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工程疏浚、生态疏浚以及环保疏浚技术等。例如,我国深圳市茅洲河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采用了河道疏浚技术,将河水中的有机物质等进行分解,同时将河床底部泥土中的重金属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避免了污染物质向河流水域以及周围土壤内部继续扩散。在采用河道疏浚技术的过程中,当地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团队还采用了曝气充氧技术,同时配合微生物修复以及植物净化等方式,提升了河道疏浚技术的应用效果。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河道环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河道水环境又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终将是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保护河道环境的宣传力度,人人都参与其中,不随意将垃圾扔入河道,雨水污水分离,谨防工业和生活废水乱排现象,为河道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种治理手段应加快发展的步伐,开拓创新,将生态发展落到实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水环境。同时,应注意河道的景观建设,提高河道两岸的观赏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久涛.秦皇岛市内“六河”旧貌换新颜[N].人民政协报,2011-01-19(A03).

[2]沈心媛,宋飞婷,周丹玲,等.浅析沿海城市河道水质问题及治理措施[J].江苏水利,2017(10):53-57.

[3]韩启霞,宋润峰,顾小凡,等.巴音河河床硬质化对地下水循环模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0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