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 要:轨道站点周边道路是其一体化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城市轨道沿线地区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道路衔接规划设计的重难点和关键技术,为城市轨道站点周边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轨道站点周边;道路交通;衔接;关键技术;规划设计
0 引言
公交优先一直是我国各大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发展策略之一。截至2021年,中国内地地铁里程共7253.73公里,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均已超过了500公里,建设中和规划建设里程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受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阶段受限因素较多,尤其是轨道站点与周边路网的衔接。在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大都是在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规划建设。轨道站点周边的路网往往较为成熟,若不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容易造成流线混乱、衔接不便和交通拥堵[1]。
为了避免轨道对城市总体结构引导不足、轨道站点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缺乏衔接、空间无序、换乘低效、用地浪费等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5年颁布了《城市轨道沿线地区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主要从城市功能和空间一体化层面对各系统进行引导,对站点周边道路衔接的规划设计也做出了宏观规划层面的要求。本文在导则要求的基础上,深化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重难点和关键技术。
1 城市轨道沿线地区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总体要求
轨道交通在廊道选择阶段,一般选择沿就业岗位与居住集中的道路布设,减少与干路交通的互相干扰[2]。为保证轨道影响区内的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能够达到80%以上,导则5.3.5建议采用小街坊、密路网的路网结构,支路网密度原则上需达到6-8km/km2以上,宽度不宜大于20米,超过45米的道路宜分解为两条单向道路。
在轨道影响区进行道路系统规划时,还要满足以下原则:
1)根据轨道交通线路位置,校核确定沿线区段道路功能,将通过性交通功能布置在轨道站点核心区范围以外。
2)轨道影响区内垂直于轨道线的横向道路中,应优先安排一般通过性或集散性交通功能,通过这些道路和微循环服务道路系统,为各种车辆特别是公交车辆提供安全、顺畅的衔接通道。
3)优化轨道沿线地面公交系统,应根据需要适当保留平行于轨道线的公交线路,以满足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客流需求,实现公交走廊的复合功能。
2 站点周边道路衔接基本要求
站点周边道路是其交通衔接的最核心载体,包括:步行、常规公交、非机动车、出租车、小汽车和对外交通方式,规划设计一般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1遵循上位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道路的交通衔接规划是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需要符合城市总规和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1)与城市具体特点结合;2)与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3)与区域综合交通环境结合。
2.2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站点周边道路交通衔接涉及到城市多项专业、多种交通方式,实际操作中也涉及到各个工作部门,需从整体角度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和优化平衡,寻求整体效益最佳。
2.3 供需平衡原则
由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环境、各种交通衔接方式特点、乘客的出行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不同,不同车站各种交通衔接设施的需求和供给条件会根据情况发生变化。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基础上,道路设施尤其是慢行系统应尽量满足未来交通需求,保证功能发挥和服务水平。
2.4分级、分层次梳理
站点周边道路衔接规划设计需考虑各种衔接交通方式的不同优先级、不同区域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不同时期的过渡。
2.5以人为本、高效复合
轨道站点的步行衔接需求最大,也是最末端的交通衔接形式,周边道路还需要结合过街设施、建筑进行综合考虑,保证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和便捷性,考虑非机动车车站设置。另外,与公交车站、出租车、停车场的高效、安全衔接也是道路规划设计的重点。
2.6注重交通管理
轨道站点周边衔接各种交通流线交织,系统化、智慧化的交通管理也是道路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核心。
3 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3.1道路交通需求预测
轨道站点周边道路交通需求预测不同于常规市政道路,需要充分结合轨道客流预测分析结论,考虑近远期客流的不同变化,合理布置道路断面和衔接设施[3]。
图3-1 轨道客流预测的常用方法
3.2道路衔接设施布局
1)衔接流线分析
各衔接方式的流线分析是轨道站点周边道路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道路范围内的衔接设施布局的主要依据,分析车站吸引范围及其用地功能,结合道路网络布局,可以得到各衔接方式的主要衔接方向和走行路径,进而指导衔接设施布局。
2)步行设施要求
步行设施需满足安全性、连续性、方便性和舒适性要求:首先需要核实通行能力要求,避免人流拥挤;其次,应保证人车分离,避免平面穿越主干道路,合理设置过街信号和转换空间;超过4条机动车道时应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路线应避免绕行;与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结合,有条件情况下引向地下,减少地面干扰;与公交、停车场、商业区和大型共建等尽量设置直行通道, 缩短换乘距离;统筹考虑绿化、导向、照明和隔离设施等;重视无障碍。
3)非机动车
站点周边道路在具体实施设计时,需通过分析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和道路网络分布,确定非机动车衔接客流流线,并结合出入口设置和车站用地供给条件,规划设施空间布局。
4)其他(公交、小区、出租车和停车场等)公共衔接设施
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公交线路、停靠站的系统分析,道路规划设计需结合远期客流,合理确定公交站的位置和长度,提高轨道交通与公交的衔接效率。对高密度居住小区可设小区专线以方便居民。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出租车、网约车停靠点结合站点、商铺、小区出入口宜多设置。停车场的出入口设计要结合周边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而定,应优先保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空间和组织效率。
4 结论
轨道站点周边道路的衔接设施应作为具体工程实施的核心关键,并从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系统考虑,具体项目实施还要结合建设条件、城市发展特点灵活决定,本文抛砖引玉,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道路衔接规划设计的重难点和关键技术,为城市轨道站点周边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谭敏,魏曦.TOD 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J].建筑学报,2010,8:101-104.
[2] 周俊,徐建刚. 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与土地利用分析—以上海市轨道明珠线 ( 一期 ) 为例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1) :79.
[3] 易汉文.城市用地分析与交通预测模型系统概述[J].城市交通,2006,4(5):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