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怎么讲的——从叙事时间、空间和叙述视角方面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故事是怎么讲的——从叙事时间、空间和叙述视角方面解读《我的叔叔于勒》

李乐琪

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  524048

摘要:“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莫泊桑的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以丰富的细节、丰满的人物、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更是支撑起整篇小说的关键。从叙事学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我的叔叔于勒》中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述视角的技巧运用,以拓展学习视野,深度理解小说。

关键词: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述视角

当我们看小说时,我们在看什么?一直以来,人们在看小说时,多关注小说“写了什么”,却忽略了小说“怎么写的”。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小说叙事学在西方兴起,引发了人们对小说的形式技巧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出发,从张弛有度的叙事时间、隐喻丰富的叙事空间和别具匠心的三叙述视角。

一、张弛有度的叙事时间

文学与现实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现实中只会规律性延伸的时间,在文学中可以产生畸变。叙事与时间的关系问题是保罗·利科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把控,可以让小说产生特别的意蕴。

1.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差异的效果

“叙事的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挑出叙事中的这些畸变是不足为奇的;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换为另一种时间。”法国文学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把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故事时间指叙事中主旨事件的跨度;话语时间指阅读话语所花费的时间,一般以作者叙述过程中文字篇幅的长短来计算。而一篇小说中,某个片段的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长短对比,各个片段间故事、话语时间长短对比的差异,都是把控小说节奏,使小说情节叙事张弛有度的关键。

2.闪回的妙用

在现代叙事理论的叙事时间问题研究中,顺序是主要议题之一。顺序又包含了“正常序列”和“错时序列”,其中错时序列又分为“闪回”和“闪进”两个类型。《我的叔叔于勒》中,在描述完菲利普一家每周日到海边散步,“父亲”期盼于勒的归来后,马上闪回到于勒“无赖”一样的年轻时候,时间由几十年前约瑟夫的儿时又回溯了几十年。这样的跳跃与错置的叙述拓展了时间的广度,增大了故事的容量。同时,读者在读到“父亲”对于勒归来十分期盼的情节时,对于勒的看法是积极的,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人。但马上了解了于勒流氓、无赖一般的过去,对于勒的看法立马变为排斥。而读到于勒好像变得富裕并要赔偿菲利普一家的时候,又觉得他改过自新了。短短几段话就让读者对于勒看法不断改变,能够使读者对情节更加投入,使小说主题的呈现更加深刻,这也是闪回的妙用了。

二、隐喻丰富的叙事空间

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突破了经典叙事学的单一的时间维度,强调叙事是时间与空间互动的产物,正是因为空间的建构,小说的时间性才变得鲜活丰满。

粗读《我的叔叔于勒》时,对于叙事空间,“防波堤”、“海船”、“码头”、“牡蛎
”等元素总让人感觉是在单一的海边,但其实小说中故事发生的空间是不断在变化的,并且蕴含着丰富的隐喻与象征。菲利普一家三处主要的活动场景,整篇小说最主要的三个空间是“海”、“船上”和“岛”,这三个空间和发展的叙事时间相辅相成,投射出人物的心理空间。

1.海

首先,“海”这一空间主要发生的情节是菲利普一家尽管拮据,每周日也要穿着隆重地去散步,因为他们坚信富裕的于勒会从海的那边归来接济他们,所以他们每天都对未来充满希望。而莫泊桑正是设置了海这一个广大开放、充满未知又蕴藏可能的空间,承载起菲利普一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船上

菲利普一家在二姐结婚后决定到哲尔塞岛旅行,来到“船上”。相比广袤无垠的海,船无疑就狭小、逼仄得多,往往意味着人物陷入困境。果不其然,在船上菲利普一家就偶遇了落魄的于勒,富裕梦在眼前破灭。狭窄的“船上”空间就映射了菲利普夫妇骤然紧缩的心理空间,隐喻菲利普一家美梦成了噩梦的绝望。

3.岛

故事最后发生在“岛”,“我”对这个岛的认识是“一片紫色的阴影”,这压抑地色彩和形状与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船时“我”看到的“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阔的海承载着一家对未来的希望,阴翳的岛就显现出一家对穷困未来的绝望。

偶遇于勒前看着广阔的“海”充满希望,到希望破灭后在狭小的“船上”惊惧愤懑,再到穷苦生活无法改变时面对阴影般的“岛”绝望压抑。叙事空间与叙事时间互动,隐喻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与变化莫测的命运。

三、别具匠心的三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我的叔叔于勒》就以独特的三个叙述视角转换,两对“看与被看”关系,而产生回环曲折的叙事效果。

首先,是约瑟夫的同伴“我”的限知视角。外层故事的开端就是“我”看见约瑟夫给乞丐五法郎而感到惊奇,然后“我”听约瑟夫讲述儿时一家与于勒叔叔发生的故事。外层故事的结尾“今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于此”,约瑟夫的口吻却出自“我”之口,这更是证明了这篇文章是“我”作为一个不认识于勒叔叔的旁观者为约瑟夫的故事的转述。而另外两个叙述视角分别是成年的约瑟夫和儿时的约瑟夫,这两个视角穿插交织。成年的约瑟夫一边讲故事一边看故事,儿时的约瑟夫以孩童的视角去看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态度关系变化。如此交替使用成人视角和童年视角,体现的是约瑟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事情的不同认知。

四、结语

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写了什么”,而“写了什么”都是依靠“怎么写的”来支撑。用躯体的各成分来比喻,如果小说内容是血肉,那小说的叙事艺术就是骨架,没有骨架,就无法直立。讲故事的小说有很多,篇幅更长内容更丰富的小说也有不少,但《我的叔叔于勒》闻名于世的秘诀,就在于张弛有度的叙事时间、隐喻丰富的叙事空间和别具匠心的三叙述视角等叙事技巧。正是这些技巧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加专注,使小说固有的内容在表现上更加灵活有趣,使作品主题更加意蕴深远、内涵丰富。

参考文献:

[1]李彦.叙事时空视角下的经典重读[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21.

[2]郑丹.为什么是“我”——《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选择[J].语文教学通讯,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