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

陈辉

盐城市第一中学 224005

摘要: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就要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合理的设计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要求

1.树立教学新思想。

在历史课堂上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努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取舍,通过设计学案导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2.编写有效学案。

在历史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法时,要编写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案。以基于问题的导学案为教学载体,以导学为基本方向,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3.精选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时,要精选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对时间的梳理,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根据学案的具体内容,合理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当教授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内容时,可创设问题情境:辛亥革命的失败与哪些因素有关系?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资产阶级有哪些局限性,正因为有这些局限性,他们所领导的革命失败是必然的,从而了解历史事件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进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问题设计好之后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出问题,在情境创设时注意多样性与趣味性,把问题与情境紧密贴合,在课堂上形成探究氛围,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基于情境思考问题,且对历史事实产生兴趣,扩大导学的范围。另外,问题情境创设须真实、可靠,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反应,激发求知欲,进一步带动个人探究热情,在问题导学过程中延展足够的探索空间。例如,教学“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出行工具有哪些?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出现了哪些变化?目前与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是什么?这些现代通讯方式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学生在课前自行收集有关图片和文字,对预习问题简单解答。教学“交通工具的进步”时创设情境,利用船只、马车、铁路、公路、航空等图片反映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变化过程,先让学生基于图片情境提出问题,表达个人想法,并在班级范围内讨论,教师再利用史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下解答问题,感受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完成导学目的。

2.提出的问题应合理。

首先,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转化为问题,创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仔细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内容,通过思考和讨论问题掌握知识点。例如,有学者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评述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其次,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欧洲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宗教改革具有哪些必然性?请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这样,既能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同时也结合了新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探究问题时具有挑战性。最后,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例如,在介绍鸦片战争时,可以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期间有哪些历史事件发生?最终产生哪些影响?通过逐层深入来提出相关问题,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思考深度的目的。

3.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

教师在学案中提出问题后要逐一解决。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回答,敢于追问,师生配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提问、搜集资料、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等活动,能够促进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

4.对提出的问题要练习巩固。

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练习巩固。在设计练习问题时,要注意多设疑问,并且对各年级学生设计的练习的针对性要有所不同。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问题导学。对于练习题,学生要当堂完成,这样,教师可得到直接的教学反馈,学生也能再次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5.总结反思,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为问题导学提供了方向,创设情境为问题导学搭建了平台。完成这些教学活动之后,教师须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使其课堂学习经历先思考、再探究、最后反思的过程,在逻辑思维作用之上加深理解,把引导、探究、思考相互融合,完成历史深度学习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总结反思可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方面由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围绕学习过程与结果反思总结,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学习感悟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结果。另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思维架构与完整的知识体系,彰显问题导学的成果。

例如,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教师运用提问和情境辅助依次完成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设计自评环节,由学生围绕本课内容和学习感悟完成自我评价,提出存疑的地方由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将关键时间节点、事件、影响及学习难点均表现在思维导图之上,对导学内容加以总结,使问题导学过程合理,结果明确。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式学案导学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及旧知识的巩固,进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文星.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210-211+231.

[2] 陈勇.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7):60.

[3] 周晓诚.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1):99-100.

[4] 王锦凤.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 甘谷列.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