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781199106050485
摘要:追溯到西方文学史的源头,在男权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西方女性形象在坐这儿笔触之下逐渐发生着变化。女性形象一直作为一种“消耗品”,只作为男性作者笔下精神控诉的对象,以轻蔑嘲讽的姿态嘲笑女性存在的价值意义。西方女性形象是研究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必然是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典型代表角色。基于女性形象在两性文学中的塑造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差别。我们需要去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把在传统男权社会被刻意丑化的女性形象彻底打碎,并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领下,进行拆解和重塑,重建女性的真实自我。
关键词:西方女性形象;女权主义;文学
引言:西方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从女权角度入手,重新审视对西方传统女性社会主义形象的错误解读,并重新建构被传统文学曲解的女性主义形象,重新剖析女性主义的真正面貌。
一、在西方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服从于男性的归顺者
最初,女性还残留着一部分的女性权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女性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地位,男性的优势逐渐在社会突显,并且占据各层阶级的顶峰[1]。于是女性地位沦为被男性支配,且只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总体上来说,女性是男性的陪衬品,只有男性力量才能主宰世界,最终女性被贬低至社会的最底层,是受人歧视的主要对象。所以当时的女性就如同一只被驯化了的乖巧绵羊,愿意为了丈夫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是生命。
这个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都被忠贞、臣服等代名词替代。这种天使形象主要是为男性角色服务的,就正如衡量一位男性是否成功的标准(总有很多价值判断的定式,尽管有的时候它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是否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所以这种天使型女性大多都具备着温柔恬静,富有圣母一般的美德。
比如说,小时候睡前常听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白雪公主的形象就是纯洁和善良的化身,想必是每个女孩小时候都幻想成为的样子,与梦中的白马王子相会,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不排除某些女性愿意听命于丈夫的一切安排,始终以他人的需求为中心,甚至有一种,为了爱情,我愿意丢掉自己的一切,来成就最终的你。比如说在《奥赛罗》这部著名荷马史诗中,就有位温柔忠贞的代表者——佩涅洛佩,由于她的丈夫长期出征在外,近几十年都没有回过一趟家。但是在这几十年里,有不少的英俊男子都前来追求佩涅洛佩,相继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都被她一一婉拒了。在长期居家守寡的特殊情况之下,佩涅洛佩依然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肯,守护着丈夫的财产和自己的贞操。
(二)人类邪恶欲望的化身
继归顺者之后的另一种女性形象,是父权制支配女性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在潜意识层面间接体现出男性作家对某些与生俱来的气质感到不满甚至达到抵制和厌恶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往往代表着邪恶力量的驱使[2]。其中最经典的例子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无非就是《创世纪》中夏娃的角色,夏娃作为圣经中人类世上出现的第一个女人,是根据亚当的肋骨创作而成的,它隐喻了一旦没有男人的出现,女人就将不复存在;也正是由于男人的出现,才赋予了女人生存的意义。原来,亚当和夏娃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伊甸园之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某一日,夏娃因为不能控制住自身的情欲偷食了禁果,进入为自身的邪恶寻找救赎的无限深渊当中。夏娃的女人形象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二个要点:第一个在于,表明女人无法控制自身内在的情欲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来与内心的魔鬼角色进行抗衡;第二点说明,不但女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踏上充满罪恶的邪恶道路,还会引诱男性一同踏上给邪恶之路,把男性也牵扯到危险重重的境遇之中[3]。
(三)突破传统束缚的孤勇者
不论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权社会,还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的的思潮之下,女性意识的重新觉醒,导致勇敢与传统价值观念相抗衡的女性形象的出现[4]。比如说,托尔斯泰勾勒出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一角色,就是一位善良聪颖、美丽动人,又勇敢追寻爱情的女性形象。从小出身于贵族的世家的安娜,在如花似锦的年龄就接受了家庭内部的安排,嫁给了一位家境与自己相仿,但比自己年长的卡列宁;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爱情,卡洛夫身上自带的属于贵族的严苛与冰冷,无法满足安娜对爱情的畅想和渴望。但她并没有做出反叛的行为,直到英俊的沃伦斯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看似平常的生活。两人似乎在见面的第一眼就已经坠入爱河,安娜这次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在旁人冷眼相待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她勇敢的与传统封建主流思想抗争,但在这种时代背景的映衬之下,似乎预示着安娜最终的反抗会以失败告终。当爱情的激情渐渐褪去,现实的刺骨还是会原封不动地显露出来,她疯狂的思念自己的儿子,但又渴求与沃伦斯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安娜没日没夜的纠缠着,直至心理已经无法承受外界任何的冲击,她难以面对沃伦斯基对自己的疏远和淡漠,她不相信昔日美好的爱情终究变为了一场玄幻的泡影,酿成了最后故事悲惨的结局。但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追求一生挚爱,突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进取精神,在现今社会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二、结束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正拿起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不在受制于男权社会的压迫,通过白纸黑字所呈现出的有力话语,打破传统意义上男性对奴性的刻板认知,重新塑造属于新时代女性的全新形象。这也在证明着,女性有能够主导自己身份的权力,她有能力为自己所做的选择承担责任;女性并不是被驯化的生物,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拥有自我思辨的能力,并且能在社会活动中诠释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做为一位母亲,亦或是一位妻子。相信在未来女性形象可以跳脱出男性社会的束缚,证明女性在柔弱外表下的刚强与坚毅,那种不输于男子的勇气和意志力是女性独有的魅力所在。不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希望女性能够活出自己,绽放出最为璀璨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蒋碧玉.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魅力中国,2017(15):138.
[2]王一妃.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J]. 文学教育(下),2020(6):104-105.
[3] 马淑娟. 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1):31-32.
[4] 舒琴.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与《西方文论史》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比较[J]. 青年文学家,2018(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