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爱尔眼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99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生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结论:目前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青少年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快;随着调查对象年龄增大,屈光度进展减慢;小于等于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工作时间越长,屈光度进展越快;但目前证据尚未表明低度近视眼青少年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进展相关。
【关键词】 近视眼;近视进展;近距离工作;戴眼镜;户外活动;
【背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全球的近视眼发生率在近一个世纪呈爆发式增长,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层人群中,近视眼的患病率各不相同,据调查,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人群中近视眼患病率约为20,---30%,东南亚地区的近视眼高发,其中部分地区的患病率甚至高达80%t卜31。中国中小学生的近视水平亦逐年上升1131,广州荔湾区15岁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为73.1%‘3l;广东潮汕农村地区也有39.3%的12’17岁青少年因近视眼导致视力不良…。近视眼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历压力,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高度近视眼还常合并诸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病变、黄斑病变及青光眼等并发症,有致盲的危险。
1.实验设计:
研究方法
本研究按回顾性研究设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单纯性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在既往一年内的视近、戴镜习惯资料,分析戴镜习惯与这一年内屈光度变化的关系,并找出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人体研究伦理学标准,并严格保护调查对象隐私。
2.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调查问卷详见附件)
第一部分: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
身高、体重、联系方式、就读年级和发病年龄。
第二部分(共30个问题):26个问题针对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主要活
动的时长、用眼距离、戴镜频率,要求调查对象尽可能仔细回忆平时情况并填
写平均的资料;4个问题针对单次持续的视近活动时长、放松眼睛的方式、放
松眼睛的时长、学习成绩。各项活动具体如下:
①上课;
(考虑到戴镜习惯是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故将可能与戴镜习惯相
关的上课、看电视等中距离活动亦纳入研究范围)
②课外阅读(除学校上课以外的所有阅读活动,包括完成课后作业,课外
阅读,补课,及画画等);
③玩手持式游戏机(包括手机、手持式电子游戏机等);
④使用电脑;
⑤看电视;
⑥户外活动(包括户外玩耍、运动);
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了与近视眼进展相关的主要因素: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中国中小学生的各项主要视近活动、用眼距离、每项活动的戴镜频率、户外活动时间、用眼卫生情况、学习成绩等。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量随着学期变化呈一个周期性硎,
而不同季节的近视眼进展也不~致删,因此本研究考察屈光度变化的时间范围
是一年。所有活动的时长都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学制分为3个时间段来提问,分别是①寒暑假(以12周计)、②非寒暑假(以40周计)的周-N周五及③非寒暑假(以40周计)的周六日。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眼科标准
1.一年前(其中均包括寒暑假)卓比安(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沈阳兴奇制
药,0.5%托吡卡胺+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散瞳后主观验光结果(MPMVA
原则)符合以下要求:
双眼等效球镜度数(SER。)在-1.OOD’-3.OOD之间,SER=球镜度数+1/2
柱镜度数;
双眼柱镜度数≤1.OOD;
屈光参差度数<1.50Ih
2.从未配镜,或既往一年内只配戴同一度数的眼镜(初始戴镜矫正视力1.O);
3.双眼最佳矫正视力≥1.O;
4.双眼眼压正常(非接触眼压计法):l 1"2lmmHg;
5.无明显斜视;
6. 未患可能影响视力和屈光度变化的眼部疾病;
7.既往未曾行以下几种治疗:
A.弱视治疗;
B.长期使用具有调节麻痹作用的眼药水或者眼药膏;
C.服用治疗近视的药物;
D.使用其它任何治疗仪器;
非眼科标准:
1.完成问卷调查时年龄在10’16岁之间;
2.出生时为足月顺产;
3.出生体重大于12509;
4.未患可能影响视力和屈光度变化的全身系统疾病;
5.没有长期用药史;
6.家长同意接受检查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4.收集调查对象:
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眼科中心的验光配镜中心收集符合屈光度标准、年龄
标准并有完整联系方式的患者资料,在其中筛选来自广州市区(天河区,荔湾
区,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的资料,以保证调查对象的生活、学习环境尽
量一致,再用分层抽样的办法随机抽取400个对象,通过电话随访确认其符合
非眼科标准并同意参加调查后邀请其回访。
7.概念和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重测信度分析:对25个重测对象的2次回答作重复性分析,发现除了用眼卫生资料重复性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持续看近的时长"r=O.281,
P=-O.174,“放松眼睛的方式’’r=O.376,P=O.07),问卷中剩余问题的重复性均较好(Spearman相关性分析,r值在0.452、O.898之间,p值均
故剔除用眼卫生相关资料。
近距离工作的定性:广义的近距离活动:除了课外阅读、玩PSP、看电脑等短距离活动以外,还包括、上课、看电视等中距离活动;狭义的近距离活动:仅包括课外阅读、玩PSP、看电脑等短距离活动。近距离工作的定量:以加权平均的每周工作时长计算,单位:小时/周(h/wk)。12近视眼青少年的近距离工作及戴镜习惯与近视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视近、戴镜习惯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远点(FP=I/SER。)、各项视近活动的用眼距离(D)及戴镜频率将调查对象的视近、戴镜习惯分为4种情况【① D≤FP时戴眼镜;②D≤FP时不戴眼镜;③D>FP时戴眼镜;④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T1、T2、T3、 T4,h/wk)。
父母近视眼的定义:回访父母的小瞳电脑验光SER<~0.50D;未回访父母的电话调查结果符合①初次戴镜年龄430岁、②看远戴眼镜或者看远、看近都戴眼镜m1。体重指数(Body IIIaSS index,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
/身高(m)。调查资料录入后由专人校对,以减少录入错误。用专业统计软件R(vet
2.10.1)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双眼初始屈光度高度相关(r=O.757,
P=O.000),双眼初始屈光度相差O.02±0.42D,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
t:O.620,P=O.536),故近视进展以一年之内双眼SER变化(△SER)平均值进
行计算138,71,72]。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其中Tl、T2、T3、T4作为连续性变量)与 ASER的相关性,再对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做以△SER为因变量、以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分析。
注: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成功邀请271人回访(回访率67.8%),其中18人未完成检查
(外斜视9人,曾行弱视治疗4人,早产儿2入,曾行近视治疗1人,圆锥角
膜1人)。完成全部检查并完整填写调查问卷253人。
调查对象以汉族为主(满族2人,壮族3人),年龄在10’17岁之间,平
均年龄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SER。)一1.97±0.56D,平均屈光度进展
(△SER)0.68±0.41D。
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等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
各组初始屈光度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初始屈光度与屈光度进展不相关
(Pearson相关性分析,r=O.057,P=O.364)。男生与女生的屈光度进展无统
计学差异(独立t检验,t=-I.824,P=O.069);调查对象接受检查的年龄越大,
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问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one—way ANOVA,
F=17.929,P=O.000);调查对象的发病年龄越小,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
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one—way ANOVA,F=8.868,P=O.000);近视
眼家族史对屈光度进展有影响(one—way ANOVA,F=3.236,P=O.04)。家族史
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有家族史的调查对象发病较早(Spearman相关性分析,
r=一0.302,P=0.000)。
用眼习惯及户外活动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上课时长与屈光度
进展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r=-O.21l,P=O.001)。其余各项活动
的时长、用眼距离及戴镜频率均与屈光度进展无相关。广义的近距离活动时长、
狭义的近距离活动时长、户外活动的时长均与屈光度进展不相关。除了看电视
和户外活动时间,其他各项活动时间均与调查对象接受检查的年龄呈正相关,
年龄越大,活动时间越长,不同年龄组分别作各项近距离活动时间与屈光度进
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仅412岁组调查对象的狭义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
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各年龄组的其他近距
离活动时间(包括上课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均不相关。各年龄组之间的戴镜习
惯和近距离时的用眼距离无显著差异。初始屈光度与各项活动的戴镜频率均相
关:初始屈光度越小,戴镜频率越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r值在-0.177’-0.304
之间,P值均<0.000)。
其他因素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BMI与屈光度进展不相关(Pearson相关
性分析,r一0.049,P=-O.44)。成绩越高,屈光度进展越快,组问屈光度进展
有统计学差异(one—way ANOVA,F=IO.646,P=O.000)。
总体调查对象的多重回归分析:以△SER为自变量,以T1、T2、T3、T4、性
别、接受检查的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成绩为因变量,做多重回归分析(回
归系数见表3)。说明,≥14岁和12、14岁年龄组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分别比
≤12岁年龄组慢0.30±0.09D/y(P=O.000)、0.21±0.07D/y(P=O.003);发
病年龄>12岁的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比<7岁的调查对象慢0.30±0.14D/y
(P=0.04):T3(D>FP时戴眼镜)的时间增加1小时,屈光度进展增加0.004
±0.002D(P=0.05);其他影响因素均对屈光度进展无作用。
≤12岁调查对象的多重回归分析:进一步做≤12岁年龄组调查对象的多重
回归分析,以ASER为自变量,以T1、T2、T3、T4、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
狭义近距离活动的时间为因变量,(回归系数见表4)。说明,狭义的近距离活
动时长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进展增加0.012±0.025D(P=O.05);其他影响因
素均对屈光度进展无作用。
讨论
本研究所用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分析结果提示,该问卷的重复性较高,可以
作为一项有效、可靠的收集有关青少年学习、生活、戴镜习惯信息的手段。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平均屈光度进展与广州地区、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其
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类,似。
参考文献
【1】 Lin LL,Shih YF,Hsiao CK,Chen CJ.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aiwanese schoolchildren:1983
to 2000.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4.33(1):27—33.
【2】 Fan DS,Lain DS,Lam RF,et a1.Prevalence,incidence,and progression of myopia of school children in Hong Kong.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4.45(4):1071-5.
【3】He.M.Zeng J,Liu Y,Xu J,Pokharel GP,Ellwein LB.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Invest OphthaImol Vis Sci.2004.45(3):793—9.
【4】Sharm A,Congdon N,Gao Y,et a1.Height,stunting,and refractive error among rural Chinese schoolchildren:the See Well to Learn Well project.Am J ophthalm01.2010.149(2): 347-353.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