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650101
【摘要】在肿瘤患者长期持续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处置过程中,择取和运用适当方法,针对患者的静脉血管组织开展保护性护理支持,能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展示出扎实且充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护理;治疗依从性;安全性;探讨分析
肿瘤患者受自身所患疾病影响,需要长期持续接受静脉药物输液治疗处置,客观上在连续反复实施静脉血管组织穿刺操作条件下,极易引致静脉血管组织结构遭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作用[1]。PICC护理干预模式是指向需要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加以运用的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其能实现针对患者静脉血管组织的有效保护,且展现出扎实且充分的应用过程安全性[2]。
1 PICC护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1)建构形成专门化的PICC护理工作实践小组,且借由所在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的组长,且立足于临床护理工作完整实施过程,确保所有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均全面学习掌握PICC导管穿刺操作技能,具备PICC护理专业工作资格[3]。
(2)强化推进开展围绕PICC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环节,规范贯彻PICC穿刺操作与导管护理操作基本规程,根植于临床护理工作完整实施过程,随时关切和归纳具体呈现的各类问题,运用科学化有效方法推进开展改良调整环节,且将安全护理指导原则覆盖贯穿临床护理工作完整实施过程,提升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4]。
(3)要立足于护理工作过程,全面做好各项前期准备环节,指导患者全面关注和恰当把握PICC导管材料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确保患者的临床安全状态[5]。
2 PICC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
某研究团队择取108例需要持续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PICC护理,并且测算对比了两组的临床指标,证实PICC护理干预方法的良好应用价值。
2.1两组的治疗行为依从性计量指征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行为依从性计量指征94.44%(51/54)高于参照组74.07%(40/54),组间存在差异(卡方=8.447,P<0.05)。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指征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指征3.70%(2/54)低于参照组24.07%(13/54),组间存在差异(卡方=9.368,P<0.05)。
2.3两组的生存质量计量指征比较
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计量指征(85.66±11.86)分高于参照组(74.28±12.00)分,组间有差异(t=4.957,P<0.05);研究组的生理职能计量指征(86.73±13.04)分高于参照组(75.18±11.74)分,组间有差异(t=4.837,P<0.05);研究组的躯体疼痛计量指征(88.78±7.44)分高于参照组(76.38±11.08)分,组间有差异(t=6.828,P<0.05);研究组的社会功能计量指征(85.19±12.05)分高于参照组(75.91±11.43)分,组间有差异(t=4.106,P<0.05);研究组的主观精力计量指征(86.73±10.05)分高于参照组(76.31±8.47)分,组间有差异(t=5.826,P<0.05);研究组的情感职能计量指征(87.14±12.58)分高于参照组(78.43±11.41)分,组间有差异(t=3.769,P<0.05);研究组的精神健康计量指征(90.49±8.05)分高于参照组(79.58±11.05)分,组间有差异(t=5.864,P<0.05);研究组的基础健康计量指征(89.48±10.29)分高于参照组(79.39±10.28)分,组间有差异(t=5.098,P<0.05)。
2.4两组的睡眠质量计量指征比较
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计量指征(0.70±0.22)分低于参照组(1.32±0.25)分,组间有差异(t=13.681,P<0.05);研究组的入睡时间计量指征(0.55±0.03)分低于参照组(0.88±0.06)分,组间有差异(t=36.150,P<0.05);研究组的睡眠时间计量指征(0.65±0.09)分低于参照组(0.83±0.12)分,组间有差异(t=8.818,P<0.05);研究组的睡眠效率计量指征(0.90±0.22)分低于参照组(1.43±0.35)分,组间有差异(t=9.421,P<0.05);研究组的睡眠紊乱计量指征(0.86±0.22)分低于参照组(1.04±0.29)分,组间有差异(t=3.634,P<0.05);研究组的安眠药物计量指征(0.31±0.08)分低于参照组(0.65±0.11)分,组间有差异(t=18.369,P<0.05);研究组的日间功能计量指征(0.59±0.16)分低于参照组(1.00±0.29)分,组间有差异(t=9.097,P<0.05)。
结语:
借由归纳梳理已经发表的临床文献资料,不难理解,指向肿瘤患者开展PICC护理干预,效果优质,改善调整患者的临床行为依从性,确保患者的用药治疗处置过程具备较高水平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丽,张小鑫,朱彩兰,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2456-2462.
[2]白小丽,王革.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2):2102-2104.
[3]陈民,游美,安明超.肿瘤患者行PICC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的价值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1,42(02):138-139.
[4]马珍珍,吴小娟,郭兰田.肿瘤患者PICC护理问题评估工具的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32):186-188.
[5]李玮虹.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36-237.
通讯作者:张丽,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