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252000 2. 临清市尚店镇卫生院 25266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92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取心理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心理特征、不良情绪、视力和眼压、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参照组(X2=8.363,P=0.00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X2=4.420,P=0.035)。观察组心理特征中,急躁冲动、孤独寂寞、忧虑担心、紧张恐惧发生率分别为6.52%、2.17%、2.17%、4.35%,均低于参照组(X2=4.389,P=0.036;X2=4.928,P=0.026;X2=6.034,P=0.014;X2=5.059,P=0.024)。观察组不良情绪中,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82±2.81)分、(47.04±2.77)分,均低于参照组(T=9.622,11.102,P<0.001)。观察组视力和眼压水平分别为(0.31±0.05)(18.72±1.36)mmHg,均优于参照组(T=13.543,19.978,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18.27±1.26)分、(17.89±1.27)分、(17.66±1.73)分、(18.89±0.66)分,均高于参照组(T=3.697,8.196,5.572,21.333,P<0.001)。观察组遵医行为中,坚持用药、自我检测、饮食控制、定期复查发生率分别为95.65%、93.48%、95.65%、97.83%,均高于参照组(X2=6.133,P=0.013;X2=4.840,P=0.027;X2=5.059,P=0.024;X2=6.034,P=0.014)。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当中,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患者不良心理特征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的眼病,主要由眼中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造成的房水流出受阻而引起,临床症状为视力降低、恶心、眼痛等,严重者会产生失明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对患者身心健康均构成严重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疗效[1-2]。临床在治疗该疾病的同时,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本文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2例实施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研究并比较护理效果,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以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用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研究对象分组,各组均为46例。参照组内,囊括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从37岁至74岁,平均年龄值是(49.28±3.17)岁;病程2天—14天,平均病程(6.79±1.36)天;左眼、右眼、双眼发病例数分别为18例、18例、10例。观察组内,囊括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从38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是(49.79±3.65)岁;病程3天—15天,平均病程(6.84±1.42)天;左眼、右眼、双眼发病例数分别为17例、19例、10例。两组相比所得,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较大区别,符合比较条件,P>0.05。双方患者均知晓该项研究目的,患者均已签署同意意向书,该研究的开展已经获取医学伦理组织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与《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共识系列(翻译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部胀痛、视力下降等表现;处于急性发作期;眼压急剧升高者;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肝肺等脏器损伤者;其他眼部疾病者;传染性疾病者;严重慢性疾病者;近期使用散瞳、缩瞳药物者;随访失联者。
1.3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指导患者用药,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为患者进行环境护理,等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入院后为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进行诊断、评估,首先组建心理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为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按照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对应的治疗、护理。②减少患者忧虑,为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在院内开展健康讲座,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③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和周期,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若患者脾气暴躁、易悲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平稳情绪;若患者敏感、多虑,则强化对其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减轻紧绷神经,从而降低眼压,减少症状。护理人员和患者多沟通,充分掌握患者喜好,可为患者播放音乐,分散其注意力;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行户外运动,鼓励患者和其他患者交流,改善其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观察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要求家属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护理人员做好亲友的思想工作,指导亲友多前往医院看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增加患者治疗信心。④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多休息,让患者维持良好心态,提醒患者做好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流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将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告知患者,向患者讲明如果眼部产生不适情况,要马上就医,要求患者维持心理平稳,避免情绪激动对康复造成影响。
1.4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心理特征、不良情绪、视力和眼压、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情况。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定,总满意度为非常、一般满意度之和。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角房粘连、角膜内皮损伤、视物模糊、感染、疼痛六方面。心理特征包括急躁冲动、孤独寂寞、忧虑担心、紧张恐惧四方面不良心理。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两方面,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深。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力和眼压水平。生活质量通过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活动、社会功能四方面,各项评分最高分2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遵医行为包括坚持用药、自我检测、饮食控制、定期复查四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工具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指标以计量、计数为主,检验标准分别为T值、卡方值,呈现方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和n(%),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护理满意度
双方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46 | 40(86.96) | 5(10.87) | 1(2.17) | 45(97.83) |
参照组 | 46 | 26(56.52) | 10(21.74) | 10(21.74) | 36(78.26) |
X² | 8.363 | ||||
P | 0.003 |
2.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双方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前房积血 | 角房粘连 | 角膜内皮损伤 | 视物模糊 | 感染 | 疼痛 | 发生率 |
观察组 | 46 | 1(2.17) | 1(2.17) | 1(2.17) | 1(2.17) | 0(0.00) | 1(2.17) | 5(10.87) |
参照组 | 46 | 2(4.35) | 2(4.35) | 3(6.52) | 3(6.52) | 1(2.17) | 2(4.35) | 13(28.26) |
X² | 4.420 | |||||||
P | 0.035 |
2.3对比心理特征
双方心理特征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不良心理特征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不良心理特征发生率的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急躁冲动 | 孤独寂寞 | 忧虑担心 | 紧张恐惧 |
观察组 | 46 | 3(6.52) | 1(2.17) | 1(2.17) | 2(4.35) |
参照组 | 46 | 10(21.74) | 7(15.22) | 8(17.39) | 9(19.57) |
X² | 4.389 | 4.928 | 6.034 | 5.059 | |
P | 0.036 | 0.026 | 0.014 | 0.024 |
2.4对比不良情绪
双方不良情绪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不良情绪(±s,分)
组别 | 例数 | 焦虑 | 抑郁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6 | 67.37±3.83 | 46.82±2.81 | 63.74±3.27 | 47.04±2.77 |
参照组 | 46 | 67.40±3.58 | 52.83±3.17 | 63.38±3.16 | 54.27±3.44 |
t | 0.038 | 9.622 | 0.536 | 11.102 | |
P | 0.969 | <0.001 | 0.592 | <0.001 |
2.5对比视力、眼压水平
双方视力相比,观察组更高,眼压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5。
表5 对比视力、眼压水平(±s)
组别 | 例数 | 视力 | 眼压(mmHg)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6 | 0.12±0.04 | 0.78±0.23 | 29.53±1.56 | 13.73±1.01 |
参照组 | 46 | 0.11±0.03 | 0.31±0.05 | 30.14±1.64 | 18.72±1.36 |
t | 1.356 | 13.543 | 1.827 | 19.978 | |
P | 0.178 | <0.001 | 0.0.70 | <0.001 |
2.6对比生活质量
双方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见表6。
表6 生活质量的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躯体功能 | 心理活动 | 物质生活 | 社会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6 | 11.05±2.15 | 18.27±1.26 | 10.51±2.20 | 17.89±1.27 | 12.01±1.21 | 17.66±1.73 | 11.01±0.56 | 18.89±0.66 | |
参照组 | 46 | 11.35±2.85 | 16.85±2.28 | 10.11±2.05 | 15.77±1.21 | 12.00±1.33 | 16.01±1.02 | 11.10±0.46 | 16.02±0.63 | |
t | 0.569 | 3.697 | 0.902 | 8.196 | 0.037 | 5.572 | 0.842 | 21.333 | ||
P | 0.570 | <0.001 | 0.369 | <0.001 | 0.970 | <0.001 | 0.401 | <0.001 | ||
2.7对比遵医行为
双方遵医行为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发生率更高,P<0.05,见表7。
表7 两组遵医行为的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坚持用药 | 自我检测 | 饮食控制 | 定期复查 |
观察组 | 46 | 44(95.65) | 43(93.48) | 44(95.65) | 45(97.83) |
参照组 | 46 | 36(78.26) | 37(80.43) | 37(80.43) | 38(82.61) |
X² | 6.133 | 4.840 | 5.059 | 6.034 | |
P | 0.013 | 0.027 | 0.024 | 0.014 |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伴随病情发展,视力不断降低,且伴有眼胀痛、脉搏加快、瞳孔张开等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属于严重失明性眼病[4]。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晶状体异常相关,属于致盲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当,会合并并发症,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5]。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促,对患者造成的视力损伤比较严重,会导致患者眼部正常解剖结构、遗传特异性产生改变,影响患者正常生理状态,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而为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病情康复[6-7]。
伴随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护理内容不断增加,护理需求也随之升高,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突然,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变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所以要重视心理干预,心理护理主要按照患者不良情绪状态采用对应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8-9]。心理护理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10]。心理护理实施的基础为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按照患者病情表现将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类,包括恐惧紧张、孤独寂寞等,然后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并集合护理人员进行头脑风暴,确定最终心理护理方案,再将方案内容进行落实,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采取对应解决办法,从而帮助患者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11-13]。张红桃[14]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37.93±1.69)分、(34.85±1.73)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本文研究中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和张红桃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为:在不同治疗阶段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并结合不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干预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从而可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利于预后。
总而言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眼压,患者遵医行为较高,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佳,关晋英,李蓉,唐小涵.正念减压联合团体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青光眼病人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06):1066-1069.
[2]李楠.眼科临床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探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12):1248.
[3]王宁利,吴仁毅,原慧萍,等.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共识系列(翻译版)[J]. 中国医刊,2016,11(v.51):121-121.
[4]周化敏.个体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效果观察及对眼压水平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10-12.
[5]王金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162-163.
[6]高银凤,刘丽金,徐冬梅,张慧琴.叙事护理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眼科青光眼患者应激反应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84-285.
[7]王平,赵书平,田新.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389-390.
[8]王蕾.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372-373.
[9]蔡海娟.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21,40(07):147-149.
[10]仝彤.基于同理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3):568-570+574.
[11]赵书平,赵贤.探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409-410.
[12]谷乔,刘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综合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05):461-463.
[13]马斐飞,王玉娟,陈拥军,王小波.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9):1322-1326.
[14]张红桃.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