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迈丘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校园作为一个教育空间,其园林景观设计一直偏重于附属配套功能,缺少与自然教育的融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与自然的疏离,使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多来自书本知识,缺乏近距离的观察与了解,不利于探索、创造等能力的形成。中小学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园林环境对其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园林设计方面需发挥自然教育的作用。本文以育才二中的“共建花园”为案例,将自然教育理念落实到设计及劳动实践中,全过程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对于当今的自然教育如何运用于校园的园林规划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然教育;中学校园;共建花园;景观设计
前言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自然活动场所日益减少,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也在不断减少。学生大部分只能通过书本、网络等了解大自然,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敏感,对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很不利。中学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逐渐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教育中引入自然教育是必然趋势。
一、自然教育概述
“真正的世界,不在书籍里,也不在地图里,而是在外面”。自然教育思想的源头是法国哲学家卢梭,他从自然神的哲学观点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概念[1],它充分地反映了“人文”的内涵,卢梭认为,“自然”是一种不为社会、不为环境所扭曲、不受习俗、成见所束缚的“人性”,也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心和善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自由的,其教育就是要遵从自然规律,顺应人性,每个阶段的教育都要符合这个时期的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发展。卢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物”,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三种教育的影响。自然的教育是“我们的天赋和身体的内部发展”,而人的教育是“他人教会我们怎样运用这些发展”,而对事物的教育就是“我们能够从影响我们的事情中得到很好的体验[2]。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者之间的“完美配合”是必要的,一旦矛盾产生,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这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是可以控制的,他提倡的是不受人的影响,走自然的道路。现代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相区别,现代自然教育思想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为载体,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儿童通过与自然物质的直接接触,收集、整理、编织自然信息,让儿童与自然融为一体,发挥自然的潜能;引导儿童自立、自强、自信;[3]但二者又有共同点,即注重以活动为主体,以学思为本,而反对忽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别人的新知识强加给别人。自然教育会自觉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而不是单纯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要使学生自己理解某些问题,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思想中找到新的问题,并且在正确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自然教育是一种与其它教育方式相区别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以儿童为主体、以自然为目的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自觉地去探索、认识、理解和连接自然,体会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并在自己的经历中增强对自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爱护生态。以往注重考试,教学方法太过死板,忽视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这种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而素质教育则以德智美、体劳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吸收了以儿童为本、重视儿童天性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4]。
二、项目概况
项目场地位于深圳育才二中运动场西南角的三角地,占地450㎡。场地现状有四棵见证工业区发展的荔枝树(见图1),遗存有原来作为公园一角的休憩小木屋和观赏石灯笼。长年无人打理让荔枝树分支点低且伸展凌乱,空间遮阴覆盖太密,活动空间不足。经年累月的杂物堆积让场地摆满混乱盆栽植物、各类生活教学器物等,整体环境拥挤、杂乱不堪(见图2)。
图1 花园鸟瞰图
图2 改造前的花园
三、设计理念与原则
(一)设计理念
设计以自然教育理念为基础,围绕生态、功能、文化三个层次而展开。生态层面,引导学生学习本土物种,研究物种的多样性。功能层面,结合学生需求,将户外课堂的场景置入共建花园之中,构建课堂之外、书本之外、自然之中的多种功能空间。文化层面,引导学生走进自然,通过观察、学习、自主研究、团队交流、专业设计指导等,共同完成花园的设计与建造。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设计与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利用闲置空间、符合生态需求、彰显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学与游,习与智齐长”的思想。
(二)设计原则
校园是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的,其自然生态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校园的园林规划,既要美化环境,又要让活动在其中的学生得到一种启发及归属感,以此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遵循生态、审美、经济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校园园林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原则
校园园林是为师生服务的,在儿童安全意识不足的情况下,设计应该以安全为首要原则,考虑到支撑、栏杆、长凳等的结构安全问题;木屋需要有坚固的金属网固定、各种安全支架等,防止发生事故。在选择植物时,要避免对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易引起过敏的品种。
2.科普性原则
在室外景观设计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知;通过科普性、参与性、实践性的交互作用,增强对书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参与花园实施建造的全过程,学习各种基础技巧,树立主人翁思维,培养有担当、重合作的团队精神,体会相互帮助的快乐。
3.功能性原则
校园景观除了要达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具备教育意义,将教室内的文化知识与室外景观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园林中认识到种子如何发芽、植物如何开花、蜜蜂如何采蜜。利用有趣的场所和设备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来获得新的知识[5]。
四、花园景观设计策略
育才二中共建花园划分为雨水花园、生长园、阴生园、植物循环园、生境花园等5个部分,在材质上采用自然元素和材料,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展开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的同时,让同学们更好的亲近自然,理解自然生态内涵。
(一)雨水花园
白色拱形花架倒映在生态水池里,石灯被保留,搭配大小石头和水生植物营造自然,质朴的氛围,引得周围的小动物造访饮水。原有的450㎡场地梳理重建后,形成丰富多彩而又疏密有致的植栽组团,增加的生态小水池和雨水花园的多样化三角花园,承载了花园的地表水汇集和学生认识自然的教学功能,同时也是四海公园大自然场地到二中运动场地大活动场地的自然过渡空间。
图3 拱门倒影
图4 各类植物
(二)生长园
设计结合农业景观,将可食用的农作物植入屋顶景观中,为学生提供花园式农业景观的同时,也可提供学生教学实践、休息活动和生态体验等场所。在荔枝树旁的自然种植园,秋葵、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应季实践种植的自然农作物生机勃勃。沿种植池设置特色座椅,供学生休憩、玩耍、交流,打造一个易交流、学习的趣味空间,让学生可以拥有班级以外的同年龄归属感,并融入景观小品,沿四周栏杆栽植攀缘植物,如蔷薇、竹篱等,形成绿墙,保障安全。休息座椅和平台选用栅格网式材料既可以承载课堂时人的活动,也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场地地土质场地,让场地土壤里的物种能随着时间而生长出来,甚至会形成一个小型的原生的群落空间。
图5 荔枝树和白色木屋
图6 农作物
图7 树池座椅
通过对细节的表达,多角度的展示设计的主题,让园林设计变得可触摸、可看、可使用,学生可以在此实践有关自然、植物的种植与管理,营造学生与校园、人与自然的最直接的情感连结,激发学生的情感反馈,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花园场所感。
五、结语
在校园中引入自然环境,不仅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资源,提高绿地率,还能提高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共建花园项目在设计时,将学生的各种创意融会贯通,并结合校园文化、学生心理等特定的环境,营造出一个休闲、娱乐、增加各类植物知识的“花园”,并为自然科普教育提供室外活动场所和素材。
参考文献:
[1]孙光琼,冯文全.寓“积极”于“消极”,以“无为”成就“有为”——论卢梭的“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德育,2006(9):19-24.
[2]刘洁.大自然教学环境下儿童精神世界建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3]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Japan. A Collection of Exemplary Design of Kindergar-ten Facilities — — Based on the revisions to the Guidelines for Design-
ing Kindergarten Facilities.2010.
[4]钱佳怡,吴晓华.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以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2):43-47.
[5]闫淑君,曹辉.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园林,2018(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