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7
/ 2

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禹小丽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目的:给儿科就诊的新生儿实施新生儿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评价新生儿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对象是124例新生儿,由我院儿科在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接诊,观察组的62例新生儿接受新生儿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的62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护理满意度。结论:在预防新生儿的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中,新生儿护理干预模式有良好的运用效果,应注重新生儿护理干预的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护理干预

在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活动中,因为新生儿缺乏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出现皮肤抓伤、管道脱落这一类意外事件的风险较高,对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可造成不良影响[1]。不仅如此,新生儿所出现的各类意外事件,会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或投诉。因此,临床十分注重新生儿的护理干预,强调借助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风险。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在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中积累了较多成熟经验做法,我院儿科也持续性优化新生儿护理干预方案,取得良好的运用效果,为便于进行成熟经验做法的运用及推广,此次以12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相关的研究成果作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诊124例新生儿,由儿科在2022.4月-2022.11月接诊,按照要求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①新生儿的一般资料齐全;②新生儿的父母同意本次的护理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新生儿不存在对某一项护理措施有过敏反应的情况;④新生儿的配合度较好。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②难以坚持回顾性研究或中途退出。124例新生儿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是62例,分别接受新生儿护理干预模式、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在入院之后,全部予以2-3d的心电监护,在输液时使用微量泵。待静脉穿刺成功之后必须用透明敷料有效固定留置针,并且使用防过敏纸胶布做好环绕固定。

1.2.1观察组

在实施新生儿护理干预之前,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参与随后的护理干预任务。在护理培训中,应详述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危险性,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后续护理中,主要做好四点。①必须对新生儿实施24h的陪护,认真观察及监测新生儿的临床体征,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新生儿营养支持。营养支持过程中应重点补充维生素。②制作医用胶布成蝶形,固定于新生儿的鼻梁、鼻管前端,用防过敏胶布进行脸颊部的固定,固定新生儿的下颌部时用透明敷料。③按照要求帮助新生儿佩戴小手套,包裹小手时必须使用无菌纱布,并要及时更换。贴敷部位应小心涂抹石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保护好新生儿的脸部皮肤。④在新生儿掌心填塞棉球,用砂纸将新生儿的指甲磨平,最大程度降低指甲的损伤力。

1.2.2对照组

鼻导管输氧的固定时,借助医用胶布在新生儿的嘴唇前段实施交叉固定,新生儿的脸颊上要贴另一条胶布。经口留置胃管的固定时,借助医用胶布在新生儿的下颌部后端实施交叉固定,协助新生儿正确佩戴小手套,但是不包裹小手。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对两组新生儿护理后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②由新生儿的父母对本次的护理干预进行评价,评价时用我院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安全这些方面的内容,满分是100分。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分值分别是“<60分、60-75分、76-90分、>9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检验、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平均年龄及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组别

性别(男/女,例)

平均年龄(d)

治疗方式(例)

鼻导管输氧

经口留置胃管

留置针输液

观察组

42/20

5.63±1.03

15(24.19)

14(22.58)

33(53.23)

对照组

41/21

5.62±1.05

14(22.58)

17(27.42)

31(50.00)

2/t

0.036

0.535

0.129

P

0.849

0.957

0.719

2.2 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比较(n,%)

组别

n

皮肤抓伤率

管道脱落率

氧管脱落率

胃管脱落率

留置针脱落率

观察组

62

1(1.61)

3(20.00)

1(7.14)

2(6.06)

对照组

62

8(12.90)

8(57.14)

3(17.65)

5(16.13)

2

/

5.871

5.526

P

/

0.015

0.019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5.16%、77.4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62

31(50.00)

15(24.19)

13(20.97)

3(4.84)

59(95.16)

对照组

62

20(32.26)

9(14.52)

19(30.65)

14(22.58)

48(77.42)

2

/

/

/

/

/

8.248

P

/

/

/

/

/

0.004

3 讨论

考虑到新生儿在就诊过程中易出现不良事件,应该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以求最大限度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为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最关键的是实现最佳的新生儿小手约束效果[2]。但新生儿的四肢是活动自如的,如果刻意的限制新生儿的肢体活动,则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哭、闹等不良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肢体挛缩、便秘及骨折的情况[3]。因此,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值得探究。

此次的护理研究中,十分强调“预见性”的护理,旨在从前期的护理干预方面避免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一方面,科室选用自制的小手套,还使用纱布有效包裹新生儿的小手,可以不影响到新生儿的肢体活动,且可以促使新生儿的小手丧失抓力,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在肢体活动中出现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情况。赵玉玲[4]在研究中指出,为进一步预防新生儿出现管道脱落事件,可以考虑使用3M透明敷料和3L防过敏纸胶布,可以起到双重固定的作用。观察组的皮肤抓伤率、管道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此次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科学可行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风险。除此之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新生儿的父母更为认可所实施的新生儿护理干预措施,并且可能会参与其中,和护理人员共同落实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可以在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预防中运用新生儿护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顾婷婷,孙婷,姚丽君.结构性防护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79-82.

[2]王红梅,胡美娟,孙倩.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1):1807-1808.

[3]王立禹.系统护理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西藏医药,2019,40(03):106-108.

[4]赵玉玲.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