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锡佳祎

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社会转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传导,据此提出社会转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生态模型,在该模型中社会转型首先影响宏系统、时间系统中的相关因素,进而对外系统、中系统、微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的研究与教育实践中应深入分析生态系统间互动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设计与实施积累更为丰富的实证证据。

关键词:身心发展;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生态系统理论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各种心理操作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得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有限。而生态系统理论把个体生活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分为四个明确的子系统,扩大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控制环境因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启示。

生态系统理论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青少年期通常指11,12岁至18,19岁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身体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达到成熟,自我意识的增强促使青少年产生寻求自主的心理倾向,但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化明显且消极感体验较多等等遥在心理与生理双重压力下的青少年进入了疾风骤雨的时期。青少年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时期。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困扰。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一项在我国的中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62.7%的中学生表现出轻度的心理困扰,21.7%的中学生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突显在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青少年不仅要迎接身心发展带来的挑战,还面临着家庭学业和人际关系还有网络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验。内忧外患下的青少年又缺乏成熟的应对方式,所以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非适应性行为继而发展为心理问题。

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

  结合心理学研究重视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对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进行阐述,通过与传统发展理论的对比,对其局限性及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

  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4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直按程度分界的,从微系统到宏系统,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这个层次青少年的发展,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人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它承认人类发展的环境与生物因素的作用,但其研究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物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扩大了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包括了儿童周围的环境,还包括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大的社会,文化环境。确定了相关的4个系统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的联系及影响,使心理学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布朗芬布伦纳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动态性,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生态发展观将环境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强调发展来自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环境的限定的局限性,拓宽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范围。尽管在生物因素影响及人类发展连续模型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情境影响提供了与众不同和全面的解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把正在成长中的个体看成是受他尚围环境多种水平影响的复架关系系统。这一概念扩展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把环境看成是五和联系的从内问外的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每一层环境与人的关系都是双向和交五的,都对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地论把环境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发展着的人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如家庭、学校等);中介系统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家庭和学校之问的相互关系);外层系统指发展的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如父母的经济收入);宏观系统指“各种较低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任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和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这些层次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同心圆,前者逐个地包含在后者之中,又受到后者的制约。同时各个系统之间世会相互影响和作用。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不是以统一的方式影响人们的静止的力量,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力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人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个体的发展既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单独取决于个人的内部力量。

(二)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不仅在个体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期望与关注、家庭氛围均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养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心理状况良好的青少年的父母相对于一般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更倾向于民主、宽容而非专断,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内部特征,而不是外部特征。父母期望产生的作用机制与罗森塔尔效应相类似。当父母的关注与期望符合青少年的发展实际且有恰当的教养行为相辅时,个体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敢想、敢做、敢说,孩子才能全面健康成长。家庭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无形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国。有研究表明,关系和睦、气氛融洽、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青少年多表现出自信、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性格直爽、温和目独立性强:相反,如果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专制,青少年则多表现得自卑、孤僻、冷漠。由此可以看出,和陸、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国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从六七岁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在长期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同伴、学校环境会对其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如果说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土壤,那么学校则是雨露和阳光,学校在系统全面培养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培养模式以及教师的作用三个方面。在我国,学习成绩一直是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然而,这种考核评价标淮,却成为了正处于成长黄金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双重阻碍。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学校评价标准的执行者,他们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风格、管理模式以及创造性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朱小同,王强强. 浅谈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2.

[2]刘杰,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3.

[3]谢莉.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