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风险管控背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对于风险管控背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贾璐铫

南大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结构愈加复杂,带来更多经济营收的同时,也使得土地污染日益加重,有关部门需要更先进的防控理念,并制定对应的策略,方能缓解当前的资源矛盾。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风险管控下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明确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助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风险管控;土壤污染;污染防治;防治措施

近些年,在风险管控的要求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明确了工作重心,开始以预防为主,不断收集土壤污染数据,了解风险来源,并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时至今日效果显著,许多地区的污染情况都得到了有效管理。但考虑到土壤污染的诱因复杂且危害性较高,故而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当前污染防治体系中的问题,提升风险管控效果的同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一、风险管控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控理念的出现,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也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体制可以融入更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致使传统的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得以有效解决,目前传统体制已经成为了污染防治的辅助手段,更多地需要相关人员融入技术优势,同步提升污染效果和目标管控针对性,进而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全过程、全周期处理,阻断污染源的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资源利用率。总而言之,基于风险管控视角下建立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而做出有效改革,现有的土壤防治工作也能够从原有的数据测算细化为为场地监测、调查评估和决策制定等多个环节,深入了解土壤防治的重点内容,并基于其生命周期特征,实现高效稳定控制,同时将成本有效降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难度较大
    结合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可知,当前我国土壤结构污染的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加强,详见图1,虽说少区也存在土壤结构崩坏或其他类似情况,但土壤污染数据缺失,新型污染风险来源增加,致使土壤结构的酸碱度等基本信息变化仍然是污染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稳定运行的主要诱因,具体情况如下:

AIL1DVI_C}%_C[{6ZGHK_[B

图1 环境污染示意图

1)环境因素众多:结合以往的地理信息,配合土壤污染防治需求后可以发现,我国本身具有人口基数庞大、幅员辽阔且地形类型复杂等特点,所以我国在出现土壤污染问题时受地方经济结构,地区植物品种和气候特征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表象和危害性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结合污染特点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案也能够影响后续工作的推进进度。另外,现有的土壤污染防治不仅是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更多时候需要将原有的土壤类型养护成适宜种植或其它用途的功能性土壤,从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隐患问题,但这种工作模式也会影响其治理进度,难度大幅提升。
    2)技术手段落后:新时期土壤污染类型变得更加多样,致使治理难度显著提升,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在工作前收集地质水文信息还需要结合现场需求,选择规格准确的仪器设备,这都在无形中为技术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致使污染治理难度不断提高。
(二)污染源头难以确定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并且具有很多的共性,大部分土壤污染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复杂程度较高,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结合周边的客观因素影响还会发生一些化学现象,致使其物质性质发生变化,土壤结构也会随之带来负面影响,致使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出现异变,还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污染风险。但上述情况时至今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即:
    1)重视度不足:为缓解环境污染压力,确定污染源头并加以防治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且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的数据调研和现场勘察等工作,无形中会为有关部门带来较高的工作压力,致使很多工作人员为减少工作量,会忽视部分细致工作的规范性,甚至还存在主观臆断等情况,这都会使得污染源头无法被有效发掘,长此以往其将会成为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首要因素。
    2)物质分析不到位:想要确定污染来源,分析污染成分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环境下会涉及许多物质的突发或异变反应,且受客观因素影响,不同时期的污染物性质也会发生细微变化,无形当中为污染源头确定带来了较高的难度,使得其无法被有效探查。
(三)安全防治不到位
    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相关人员需要以保障地方群众基本权益为核心,提升农作物等相关产品的产量,同时确保土地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地区受群众认知差异和基层管理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进行土壤修复和主体责任划分时不够明确,致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受到影响,积极性下降,制约体系的推进效率。

三、风险管控理念下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更新技术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想要提升污染防治效率,减少防治难度,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融入信息化技术,借助其设备性能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提升土壤相关信息的收集效率。基于此,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利用场地调查技术,结合先进的检测设备,明确土壤污染物种类和地质水文信息,确保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时,皆有理可依,以免出现工作体系过于架空的情况。但考虑到土壤资源分布不均匀,所以在进行污染防治时也要合理联合使用增量采样技术,了解各个区域具体的土壤性质,并根据其样品特征对污染现状进行管控。其次,需要利用工程控制技术阻止污染传播途径,尤其是已经存在污染物的混合物料,更要隔离储存并加以处理以及运用土壤修复和减缓技术,实现生态系统的养护与运维,从而在根源上降低污染问题的发展效率。
(二)加大管控力度
    对于污染问题,有关部门需要秉承从根源防治,尽快找出污染来源来加以纠正,但事前预防需要大量的数据以作支撑,为获取相关参数,同时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妥善管控体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基于此,首先,工作人员需要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对潜在的隐患问题和监管问题进行把控,并定期进行阶段性会议总结,对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调整,以免影响后续体系的推进。其次,需要根据调研结果对隐患程度进行评估和层级划分,根据其紧急性和污染危害性进行阶梯性防治,从而确保方案更加完善合理,成本也能有效控制。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

想要实现妥善的安全治理,单靠人力效果不够理想,故而相关人员需要更多地了解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工作网络,从而实现服务全面化。基于此,首先,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调整自身人力资源配备情况,并根据现场工作需求,针对预防获取相关信息,并以阶段性信息为单位收集存储,上传到数据库中,确保后续制定工作时有足够的数据。其次,需要建立运维系统,对硬件、软件进行实时探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风险管控理念应用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是项相对新颖的想法,其立足于从根本上提升污染防治质量,同时检测出风险问题源头,剖析其危害性,并针对过程中的污染物性质,建立对应的方案,积极应用新兴技术,以期扩大土壤污染防治覆盖面。但为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同时实现全面化管控,相关人员仍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收集信息,以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大卜. 基于风险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探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19(27):219.

[2]许凤生. 风险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与展望[J]. 大科技,2018(24):352.

[3]刘瑞平,魏楠,王夏晖,等. 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技术体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17-21.

[4]王志峰. 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风险管控研究[J]. 区域治理,2021(15):85-86.

[5]缪周伟. 土壤污染防治背景下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2019,27(2):36-40,44.

[6]陈平.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土壤整治方案研究—以云霄县某垃圾填埋场为例[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8):1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