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探讨

李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即大中小学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自然也要迎合时代潮流,肩负起劳动教育的重任。鉴于此,如何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成为了现阶段广大历史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紧扣上述课题,重点探讨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意义、路径,希望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历史;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全面发展

近年来,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新方向。其中,劳就代表了劳动教育。它是新时期党与国家对学生所受教育的诉求,更是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探寻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有意识地将二者融合起来,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历史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实现良好进步与成长!那么,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达成这一目标呢?具体如下。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意义重大,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个人素养方面的培养,令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三观[1]。其中,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历史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进步、发展,并不停留在成绩、分数上,更重要的是有更加宽广的外延。其中,正确劳动观念、能力的养成都是学生成长发展中必不可缺的因素,这也体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十分重要、必要。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寻找合适的时机,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并不断内化,将其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为[2]。这也正说明了一点,将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助推学生文化知识习得,也为其劳动素养提升带来了帮助,这对学生长远进步、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构建劳动课堂

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中,教材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基于劳动教育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将教材作为入手点,深入挖掘、开发,探寻其中的劳动元素,是最为直接、便捷的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课的时候,涉及到不少劳动素材,如下: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学会了用火,并利用粗制的木棒从事渔猎,一开始,他们在河滩捡贝壳、在河里徒手抓鱼,后来用石器、木棒砍鱼……其实,这些都属于劳动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利用,这些都能够成为劳动教育的“利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可以进行延伸,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故事,如在墨子看来,食物必须要通过劳动获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劳动也愈加多元,但依旧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教师抓住机会,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3]。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教材中还包含了其他德育素材,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利用,将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劳动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体会劳动解放人类、劳动创造历史的重要性。

(二)立足历史事件,渗透劳动教育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含着无数历史事件,犹如一颗颗“珠子”,串联起整个历史结构、脉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各大历史事件予以高度重视,并善于注重其反映出的各种细节,探寻蕴藏于其中的劳动元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启迪,达到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这一课的时候,包含了不少知识点,其中就有“万里长城修建”、“秦兵马俑修建”等内容,在授课时,教师通常都会强调这是当时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劳动教育视角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延伸,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古人依靠劳动、智慧创造出来的财富[4]。这样,学生就懂得长城、兵马俑背后的劳动内涵,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技术如此落后的时代,这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其实,这也在无形之中渗透了劳动的价值、意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对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热爱劳动,并学会尊重自己及他人劳动成果。

(三)设计多样活动,感知劳动价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新课标也强调教学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强化教学实效。同样的,在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可以开展一些生动、精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知劳动价值、意义

[5]。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课程特点、学生学情,聚焦劳动价值观培养,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历史调查等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了“探寻当地劳动文化历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此之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的劳动文化历史。如,①小组对当地的刺绣工艺进行了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了许多文献史料,包括县志、族谱等,还采访了当地的手工艺者,学习、了解刺绣。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刺绣承载的劳动智慧、文化等有更深的领悟,感受到劳动人民身上的工匠精神,欣赏、尊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心中油然而生,并且自觉将其付诸于实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劳动教育素材,教师要把握好契机,从深入挖掘教材,构建劳动课堂;立足历史事件,渗透劳动教育;设计多样活动,感知劳动价值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历史教学与劳动教育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教育,强化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朱银凤. 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J]. 新课程,2021(41):232.

[2]李晶晶.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方法[J]. 文渊(小学版),2021(3):1711.

[3]王巧萍. 高中历史运用史料开展德育的教育研究[J]. 科学咨询,2021(26):273.

[4]吴春祥. 立德树人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1):145-146.

[5]杨雪峰. 立德树人,感化于心: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