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电子游戏是复杂的技术人工物,目前学界对电子游戏的分析集中在游戏学分析、游戏艺术分析等领域,对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有所忽视。在技术哲学中,技术不止是工具,更是存在方式的体现,电子游戏作为技术人工物已经在当代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因此需要对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进行辨析。从技术哲学视角分析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电子游戏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技术哲学;电子游戏;技术身份
电子游戏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社会焦点。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和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国电子游戏用户总量于2020年达到6.65亿人,游戏总收入达到2786.87亿元。2022年人民网发布文章《人民财评: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呼吁对电子游戏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进行深挖,避免错过全球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布局。然而学界当下对电子游戏的分析,却陷入跨越多个学科难以深入的境地。这是由于电子游戏作为复杂的技术人工物,拥有游戏、技术、艺术、媒介等多重身份,应首先对不同身份进行厘清,才能对电子游戏进行深入分析,尤其应重视电子游戏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所遮蔽的技术身份。
一、电子游戏多重身份的区分
1.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与游戏身份
电子游戏的游戏身份是电子游戏最被熟知的身份。作为“游戏”这一人类古老行为的最新形态,电子游戏延续了游戏相关的诸多定义,如“游戏是一个系统,其中玩家参与到一种人工的冲突之中,而这一被规则所定义的冲突会导致一个可量化的结果”[[1]]。但电子游戏的特殊之处在于技术手段的介入,正是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编程技术等技术提供基础,使电子游戏超越传统游戏,在当代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游戏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电子游戏的规则、游戏性、架构,而技术哲学则指出,电子游戏的游戏研究需要建立在技术分析之上,因为技术在电子游戏所起到的作用更为基础,也更为关键。换言之,电子游戏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游戏,其技术身份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其游戏身份本身。
2.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与艺术身份
电子游戏的艺术身份是近几年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由于电子游戏炫目多彩的呈现形式,因此被视为艺术形式的一种。2011年美国艺术基金会宣布, 所有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而创造的媒体内容、包括电子游戏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形式,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前八种艺术分别是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 (文学) 、舞蹈、戏剧、电影。[[2]]对这九种艺术形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区分标准正是所使用技术的不同。事实上,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艺术研究中长期关注的话题,在早期人类社会,“技”与“艺”并未明确区分,“技术”真正的独立,是工业化时代出现大量的机械化技术。从艺术研究视角出发,将关注电子游戏的文本、符号、设计,但难以将电子游戏同其他艺术形式区分,换句话说,重点是艺术而非电子游戏本身。而技术哲学关注人与技术互动过程的存在状态,艺术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与媒介身份
技术和媒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体的,媒介的概念是由技术发展而来。所谓“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技术,而在技术哲学的分析中,任何技术都并非中立,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技术与媒介的界限在很多领域都有重合。但将电子游戏视为技术或媒介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将电子游戏视为媒介,其关注的重点在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与环境,继而探讨社会群体的大众文化。技术哲学不同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技术哲学强调对中介物本身即电子游戏进行分析,要从技术本质和技术意向性的角度分析电子游戏作为技术的特性。事实上,只有先从技术哲学角度对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进行祛蔽,才能对电子游戏进行深入探讨。
二、电子游戏技术身份的哲学分析
1.技术本质主义分析
电子游戏拥有纷繁复杂的技术表象,但其质料没有超出物的概念,因此,无论形式上电子游戏如何复杂多样,其都建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曾在对技术的追问中,将现代技术的本质概括为座架,即对真理解蔽的逼促。座架的危险在于它的遮蔽和伪装:座架遮蔽了解蔽即真理的本质;座架伪装着真理的闪现和运作。[[3]]电子游戏依托于现代技术,便不能将电子游戏单纯视为技术手段或技术工具,一旦将技术视为工具,便偏向于技术的中立属性,实际上电子游戏的技术意向性十分明显。首先,电子游戏在吸引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不断驱使、逼促用户与其互动,这种驱使远不同于游戏的初衷或对存在的体验;其次,电子游戏继承了近代以来的数学模型思维,电子游戏中看似对现实世界的高超还原,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呈现,其本质在于将所有存在显示为千篇一律的功能性材料。
2.技术现象学分析
技术本质主义过于强调对技术的抽象理解,并导致“悲观”的技术批判,技术现象学从抽象的形而上学研究转向对技术经验层面的研究,强调对具体技术的分析。
[[4]]电子游戏的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程序开发技术等,这几类技术的有机组合,在电子游戏中生成与主体意识相对的化身,与现实世界相对的灵境。电子游戏的技术特殊性在于相较于书本的知识性意义,电子游戏的世界是直观的,而相较于影视艺术的直观,电子游戏的互动模式又是具身的。这里体现出几层值得技术现象学关注的关系。首先,电子游戏捕捉用户的知觉感官,其形成的化身实际上是视觉感官的强化,感官的截余将影响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其次,生活世界被定义为最直观的世界,因而与存在相关度最高,但电子游戏塑造的虚拟世界同样是直观的,虚拟并不等同于虚假,因此,电子游戏实际上拓展了生活世界的领域范围;最后,电子游戏技术的有机结合指向艺术,艺术是技术现象学推崇的创造性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电子游戏同样受到商品化、功利化的影响,如何发挥电子游戏的技术潜力,避免技术异化,将是走出对电子游戏理论分析后的主要思考议题。
三、结语
对电子游戏进行技术哲学分析,可以发现在其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电子游戏的技术身份正是电子游戏的基础及其特殊性所在。作为技术的电子游戏同其他技术一样拥有技术意向性,在人与电子游戏的互动中,会潜移默化地对个体的存在进行影响。这里的影响并非日常对电子游戏常规批评中提及的影响,而是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既认识到电子游戏走向艺术的技术潜力,也批判电子游戏技术的遮蔽属性。未来电子游戏还将进一步发展,在完成对其技术身份的辨析后,还应进一步进行电子游戏技术意向性、具身性、主体性等方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Salen K,Zimmerman E. Rules of Play:Game Design Fundamental. Cambridge,MA:MIT Press,2004:80.
[[2]] 王晓华,张越.从艺术欣赏角度审视第九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9):122-123.
[[3]]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45-946.
[[4]] 陈凡,傅畅梅,葛永义.技术现象学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