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日报社 615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不同民族之间语言交流的差异性,在实际进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教育来说,需要在一些地区开展普通话的教学,尽可能的让其在学前将普通话学会,这样能够为后期教育的发展奠定相关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学前学普”;现实需求;行动
引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国家发展的政策,开展相关的脱贫攻坚战略,开始在彝族地区发展“学前学普”的教育行动,通过在学前阶段上学好普通话,为多民族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笔者对于当前进行“学前学普”相关工作的现实需求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促进“学前学普”相关工作开展的创新途径,期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学前学普”当前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彝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
彝族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一些阻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开展以及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在彝族地区已经开始建设教育设施和学校,在大部分地区都能够让学生达到去学校上学的状态并学习到之后教育发展需要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那就是普通话与彝族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由于当地教师是国家颁布政策性引进的一些高技术人才,其所讲的语言大部分是普通话,在彝族当地采用的是彝族当地的语言,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彝族地区的教育。开始制定了一系列“学前学普”的工作,希望能够解决教育过程中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
(二)“学前学普”工作开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济的落后导致彝族地区长时间将教育或者文化发展放在提高经济收入的身后。对于学校开展教育发展来说,资金的缺乏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导致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还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彝族地区对于教育的思想观念落后性,许多家长会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为其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开始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并且对相关多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希望能够将国家的教育事业开展到民族的各个方面。
2、普通话推广存在障碍
普通话的推广是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十分重要的一个阻碍,由于没有共同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会存在,教师讲授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吸收知识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够跟上教师实际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导致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彝族地区,会出现大面积学生辍学或者厌学的情况。通过普通话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阻碍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一组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将普通话作为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先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了一系列“学前学普”的政策。
(三)“学前学普”的政策解读
“学前学普”行动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共同发起的一项教育扶贫专项活动,旨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帮助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3岁至7岁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思维习惯,做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养成好习惯,从源头上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门先后下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加大贫困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力度,开展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行动”等要求,从国家层面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使用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为“学前学普”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支撑。
二、“学前学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行动创新路径
(一)正确制定“学前学普”的教育策略
要想开展“学前学普”的教育策略,首先需要根据一组地区实际的教育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强化了教师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之前,了解当地学生普通话的学习情况。在学前阶段培养学生勇敢使用普通话、学会使用普通话、将普通话作为之后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语言的思想,并且在实际教育策略开展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观察当前教育策略是否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通过试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之后“学前学普”工作的开展做出借鉴。
(二)提升教师资源的综合素质
要想更好地开展“学前学普”行动,在正确制定相关的教育策略之后,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在引进的过程中最好让其懂得彝族原本的语言,这样能够在一押一租学生学会普通话之前正常的与其进行交流,在开展“学前学普”试点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对教师的整体水平进行判断,在聘请教师开展普通话教学工作之后,还需要让不同区域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及时的开展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更好地推动普通话教学工作,为彝族地区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必须把提升师资水平作为“学前学普”行动试点的重要抓手,外聘内调、全员培训,确保试点工作赢在师资、胜在师资。
(三)在“学前学普”发展中实施多元性的学段融通
在课堂教学中,学段融通是思想融通、内容融通、技术融通、方法融通的综合运用,具有多元性,首先从学段融通的多元性来看,首先,需要先做好思想方面的融通,通过在思想方面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学习普通话对实际学生后期的发展的作用,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学前学普”政策当中,自觉地接受普通话的学习;其次,需要做好内容方面的融通,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编写的导向,处理好教学内容,熟悉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内容的前后相关;接着,需要做好技术方面的融通,由于“学前学普”政策的特殊性,在进行彝族学生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并且还要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打下基础,做好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做好方法方面的融通。由于普通话教学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寻找到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成了“学前学普”政策能否正确开展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在思想上、内容上、技术上、方法上的结合,推动“学前学普”政策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体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学普”行动作为语言扶贫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是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开展衍生出的一个策略,也是在新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教育事业发展到全民族各个区域的一种途径,通过发展“学前学普”政策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彝族地区整体的普通话水平,让相关的学生能够听得懂教师的语言,学习到许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为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开展做好教育方面的准备,在当前学府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学前学普”发展中实际的问题存在情况采取一定的解决途径,以此更好推动“学前学普”政策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任然.“学前学普”点亮大小凉山彝族幼儿的梦想[N].中国妇女报,2021-10-26(004).
[2]阿汝洛日.“学前学普”从“破题”到“深耕”[J].中国民族教育,2021(05):30-32.
[3]成定彬.“学前学普”的现实需求与行动跟进[J].四川教育,2020(18):9-10+13.
[4]任然.“学前学普”点亮大小凉山彝族幼儿的梦想[N]. 中国妇女报,2021-10-2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