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朋辈群体一般指年龄相同或相仿,有着相同或相似生活环境,拥有相似的社会体验、价值观念、且关系亲近的群体。朋辈群体之间通过群体认同、榜样示范等推动相互之间知识和技能学习,相互影响思想与道德发展。促进朋辈互育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要增进群体价值的吸引力,发挥榜样示范的引领力,提升合作学习的协同力,优化教育场域的涵育力。
关键词:朋辈;朋辈互育;高校;学生;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全员育人、隐性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善于挖掘大学生朋辈育人元素,探寻朋辈育人规律,以朋辈互育延伸高校思政课育人空间、拓展高校思政课育人途径、丰富高校思政课育人形式。
一、增进群体价值的吸引力
群体认同的逻辑在于通过认同本群体提升个体自尊并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和价值感。班级价值观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政课堂教学要建设出倡导勤学会学、善学乐学的“高势位”价值观,进以带动、规制、引导班级成员自觉自愿、比学赶超地学好思政课[2]。
首先,我们要肯定和鼓励思政课堂上学生群体中业已形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其价值影响力和价值辐射力,借以不断培植和巩固“高势位”的课堂价值观。如倡导课前积极预习,关注时政;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发言;课后巩固复习,知识拓展,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同时,在评价机制上,思政课教师要有倾向性地肯定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强化价值观培养和巩固。
其次,也要重拳出击对思政课堂上存在的歪风习气予以打击,在价值认同上予以否定,在习惯和态度养成上予以纠正和指导。如迟到早退、在课堂上睡觉、打游戏、吃零食等罔顾课堂纪律的行为,不仅有害于自身的学习,若不及时发现整改,还容易借助寝室、小组、同排等关系,产生“连带”后果,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些与正向课堂价值观建设背向而行的行为,思政课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已经建立起来的且为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同的正向的“高势位”的课堂价值观基础上,利用学生“入圈入群”而带来的自尊心、自豪感满足的需要,引导、拉拢他们认同思政课堂的正向价值观,提升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效果。
二、发挥榜样示范的引领力
一是要注重为朋辈受教群体选好榜样。要切实加强学习中的榜样培养和榜样引领,榜样的选取不一定要“成绩唯上”,学习进步大的、迷途知返的、有特长爱好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榜样。在榜样选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党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端正对于上思想政治课和接受意识形态灌输的态度,在同学之间形成一支充满榜样力量和正能量,不断正向影响身边同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二是要做好榜样人物的宣传工作。根据“利益驱动原则”,人们之所以愿意向榜样学习是因为模仿榜样后所能得到的“收益”。因此 ,要想采用的榜样教育方法能发挥最大效度的作用,就要旗帜鲜明地将榜样学习与获得利益的“正相关关系”讲清楚,理直气壮地宣传出来。可以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媒体资源,开辟思政学习专栏,宣传身边的学习榜样以及他们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让学好思政课成为一种受教群体间的氛围导向。
三、提升合作学习的协同力
首先要注重生生协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换。在课堂上建立学习小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是迎合“生本课堂”理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如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分享会、思政课程半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采取小组协作、小组调研、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尝到小组合作的“甜头”,增强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提升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注重师生协同。“生态课堂崇尚理解、对话、共生的师生关系,它主张师生在平等的交流与讨论中,实现思维的共振与感情的共鸣,从而促进双方的生命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升华。”[3]强调师生合作学习,要从“师”和“生”两方面入手,落实“双主体”理念,使得在生态课堂建设的大环境下主导性建设和主体性建设能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取得师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圈禁中解放出来,向启发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认知转变,发挥学生知识学习的“脚手架”作用;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唱独角戏”的教育方法;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教育姿态;改善师生之间对立、斗争、疏远的关系;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之冰,建立平等协商、合作对话的关系。
四、优化教育场域的涵育力
首先是课堂场域优化。基于场域理论的介绍,能否创设一个好的课堂场域,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但不失知识传授的严谨性、生动活泼的同时也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客观关系网络,决定着思政课堂场域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情境是课堂场域的重要元素,与文化资本、惯习等因素一同形成思政课程强大的能量场,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入场、吸引学生在场、减少学生离场”
[4],提高思政课堂的真实性和感染性,提高学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对宿舍场域的优化。宿舍作为大学生日常作息起居的重要群居场所,深刻地影响着宿舍内的每一个人。宿舍的场域氛围就像一个“染缸”,有什么样的宿舍场域氛围,就会在宿舍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人。因此,一个宿舍是乌烟瘴气的虚度光阴之所,还是互帮互助、协同共进的进步新平台,直接影响着宿舍成员的成长发展和学习进步。学生先是走出宿舍,然后再是进入思政课堂学习,因此宿舍场域氛围的好坏与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所得的收获都有很大的关系。为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开展“文明寝室”、“达标寝室”、“学霸寝室”等评选活动,通过一学期一次的评选活动,开展宿舍风气专项整治行动,抓典型、树榜样、立新风,了解整体情况,对症下药不断改善宿舍场域氛围。同时加强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管理、从辅导员、部门社团等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形成团结、上进、勤学善思的宿舍风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 陈秉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建设基本理论研究[J].新长征,2017(08):48-51.
[3] 施雪莲.生态课堂:价值、特征与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93-95.
[4]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41-49.
作者简介:胡涛(1997—),男,四川达州人,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