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3.河北农业大学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学生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建设的国之大事,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就业是否幸福,不仅是关系其自身利益,更关乎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强盛发展。
关键词:职业观,大学生,就业意向
一、研究的意义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慢就业、缓就业和回避就业等情况日益彰显,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意向感、满意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业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不仅仅反映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标准,是关乎民生的问题,更是影响着人民是否幸福的关键。
二、调查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选择了某地某市的2020、2021、2022三届共321名本专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定项选择答题)和部分的走访座谈,力图掌握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特点及对就业意向的认定标准,发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总结大学生对就业意向的理解和诉求,对学校的就业课程、就业服务、就业宣传、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工作加以梳理,结合马克思职业观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对就业教育、就业工作进行审思,提出运用马克思职业观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问题。
调查发现,在就业选择上有83%的毕业生将考研和进入体制内作为自己的职业第一选择,有66%的毕业生表示不愿到西部或县区基层工作;有63%的毕业生将薪酬高低做为职业选择的第一指标,有54%的毕业生表示只接受在城市工作。在对就业意向的认可标准上,有7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意向的标准只能通过薪酬和工作所给自己带来的地位所体现,有5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的幸福感和自己在单位所处的位置呈正相关,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自己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就越高,还有3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意向在于工作所能给自己带来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综上所述,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已呈现偏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负面思潮对大学生就业选择、职业幸福的冲击极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观、职业观的偏差主要受社会巨变带来的影响、社会负面思潮的冲击、学校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滞后以及自身因素的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就业育人教育体系,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是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马克思职业观指导下大学生就业意向方法与策略
1.从国家层面而言,以马克思职业观为理论指导,教育宣传劳动创造价值、服务国家人民的就业意识,坚持立德树人,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育人系列工作,从在思想上为学生指引方向、强基铸魂,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为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和幸福就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保障。
2.从社会层面而言,多渠道助力大学生就业,相关部门引导助力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加大对吸纳毕业生的中小企业的优惠支持,开展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交流活动,支持开发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做到线上线下同向而行,运用微信平台、视频号、抖音等新兴网络媒介,开展线上宣介、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活动,提供线上宣讲直播教室和远程面试专用场地,推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全方位对接。
3.从高校层面而言,要构建新时代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马克思职业观为价值引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基础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职业探索,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激发其的内生动力、成长观念、职业意识,构建构建胸怀家国情怀、厚植实现伟大“中国梦”理想,践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科学规划学业发展和社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为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精心培树就业典型,挖掘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应征入伍等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典型事迹, 选树一批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将其成长事迹和思想感悟提炼整理成案例文本、制作成视频案例,引导毕业生保持平实之心,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通过学校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毕业典礼、就业宣传报告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展现当代大学生在各行各业担当责任、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激励和引领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奋斗的精神,主动到基层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达成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以马克思职业观为指导,鼓励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培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重视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理想追求、奉献精神的培育,通过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汇通,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贯穿大学生涯的教育谱系,突出引导大学生在就业工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精神追求,解决毕业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补齐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就业指导、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全力保障毕业生更充分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意向感;构建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开展育人活动弘扬马克思职业观的主旋律。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以学生关切诉求为服务的起点,以学生就业求职面对的问题为内容,以学生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为沟通桥梁,策划的主题活动和内容深入学生内心需求、认知特点、表达方式,通过“私人订制”的形式,提升就业育人成效。开展就业政策讲座、校友宣讲、“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班会等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学生树立将自身进步和国家发展相匹配融合的职业观。构建三全育人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全要素覆盖、全员参与构建思想引领、政策保障、生涯教育、宣传引导、平台搭建、实践体验、精准指导、追踪服务八位一体的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引导毕业生服务地方、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职业观。
4.从学生家庭方面而言,高校与大学生家长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的合理布局。转变大学生的错误就业观念,鼓励子女正确认识社会,以平常之心态,做非凡之事业;帮助子女的做好生涯规划,做好和学校的沟通,掌握子女发展现状,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子女就业的心理疏导工作,努力子女先就业后择业,从基层干起循序渐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5.从学生个人层面而言,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了解职场、体验社会,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感受真实就业环境,拓宽就业视野,能够较为客观的认识社会、较为客观的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增强对专业、行业、产业发展的认知,激发学生求职意愿,实现职业认知、认识升华、能力提升;明确自身职业规划,本着“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青年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成才之路、职业之路、发展之路。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学生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建设的国之大事,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就业是否幸福,不仅是关系其自身利益,更关乎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强盛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亟需我们从思想上、理念上、行动上纠正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问题,研究提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职业观阐明大学生就业方向、路径和意义,以马克思职业观视域下的就业观教育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清醒认知自己,以平实的心态、积极的准备、与国家发展共荣的意识面对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职业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职业观构建研究[J]. 周青.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
[2]用就业托举美好幸福生活——解码成都“幸福就业强市”[J]. 中国就业.2022(02)
课题:本文系2022年度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马克思职业选择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基于河北省部分高校的样本分析(课题号:2022HBQN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晓朴(1982.4-)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魏榛(1985.2-)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丽敏(1983.6-)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