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省市:湖北省武汉市
单位: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43007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急剧增加。大量CO2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加速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步上升、极端天气频发,不仅威胁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是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于此,中国于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全球温室效应的缓解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有效路径;
引言
建筑领域作为碳排放领域的大户,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建筑领域较高的碳排放占比促使其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亟需探索创新建筑领域标准化降碳流程体系,形成一套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的节能降碳模式。通过前期调研建筑碳排放现状,结合双碳战略技术措施,建议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以及交易机制等方面开展。
1建筑业减碳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中国建筑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建设了一大批宏伟的工程,但总体来说,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国建筑业“大而不强”,行业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在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鉴于资源、环境压力及社会需求,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结合建筑行业自身特点,综合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推动管理与技术的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强化专业分工和社会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整体提升建造过程产业化水平,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业全过程实施减碳途径
2.1设计阶段
制订建筑减碳专项设计方案,以建筑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隐含碳排放为依据,采用标准化测算工具,编制形成一整套的建筑碳排放核证方法学。绿色建筑因涉及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内容,在兼顾低碳建筑的同时,结合建筑功能、层数、区域位置等因素,通过搭建基准建筑模型,进行全年8760h逐时碳动态分析,实现低碳建筑的顶层设计。通过特色化、经济化的技术组合,突出与碳强关联的绿建技术,以低碳亮点措施为补充,在绿色建筑一星级的基础上率先实现部分建筑的低碳设计;其余建筑通过减碳专项设计,达到区域内新建建筑整体降碳20%的目标。
2.2建筑施工阶段
加强组织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地推行“四节一环保”,减小施工阶段材料和能源的浪费,减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通常项目材料费用占工程直接成本的70%左右,很多项目现场材料管理失控、材料浪费严重,因此材料损耗管控既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也影响碳排放量。推广施工便道、围墙和消防等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相结合,推广应用虚拟样板,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减少返工或者维修次数,确保能够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消除类似“楼脆脆”等豆腐渣工程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的情况。施工辅助材料尽可能采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产品,并加强保养提高其周转率,如用铝模替代更易变形的木模板,钢管替代混凝土梁用于基坑内支撑;采用喷淋式的表面土体固化剂替代传统绿网覆盖裸露土体,避免绿网损坏后混入土中,给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危害。
2.3运行阶段
以ISO14064(共包括三个标准:ISO14064-l:2006《温室气体-第一部分:在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ISO14064-2:2006《温室气体第二部分:在项目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和移除增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指南性规范》;ISO14064-3:2006《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有关温室气体声明审定和核证指南性规范》)、ISO14065(2013《温室气体-对从事温室气体合格性鉴定或其他形式认可的确认与验证机构的要求》)等标准管理体系为依托,以标准化的碳盘查工作流程,动态跟踪室内净能耗、空气输送能耗、采暖系统能耗、空调系统能耗、生活热水能耗等运行数据,凭借其规范的数据、精准的管理、严密的管理体系架构确保每一份碳排放报告的准确性、权威性。同时,对标建筑碳排放基准值,差额可形成碳资产。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对策措施
3.1推进绿色低碳建造
一是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推广钢结构住宅。二是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建材发展。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例,鼓励建设项目优先使用获得绿色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建设一批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探索“新型建材+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产业互联新体系。四是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积极构建依法治废、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制。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就地消纳、填埋处理及外部运输等处理方式。五是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规范,提高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产业链,加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多样化。
3.2推进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提高碳减排
碳减排是采取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策略减少碳排放。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建筑碳排放,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建设高品质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化、信息化、集约化等建筑方式,实现城市工程建设全程绿色建筑。
3.3推动低碳相关管理制度研究
在项目管理层面,重点推进建筑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减少各种材料的浪费,减少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可以让业主参与户型设计阶段的工作,提供可定制的住房,这样可以减少业主装修阶段的拆除。另外,作为绿色施工的实施者,建筑企业必须将低碳建造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以及各个分项施工工艺中,这就要求各建筑企业要不断创新,加大低碳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同时应当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绿色建筑和低碳发展方面的理论水平,不断引导企业向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持续加大对减碳项目的监管工作,建立实施监控系统,完善管理制度,使管理过程无死角、无漏洞。精化和完善各项绿色建筑检查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同员工的绩效和业绩联系起来,让减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在全体人员中流行起来。
结束语
未来采用全新建筑技术、不断降低建筑能耗,是建筑领域低碳减排的必要途径,而我国国土面积广,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地域,建筑绿色节能低碳发展要求、技术路径必须会有所差异。因此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翟婷婷,龚锐.双碳背景下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居舍,2022(19):157-160.
[2]蒲云辉,王清远,吴启红,董建辉,唐嘉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02):202-206+224.
[3]龚翔.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有效路径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2(01):67-71.
[4]肖绪文,刘星.关于绿色建造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