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3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扩中提低”路径下的温州乡村地区共同富裕调查研究

苏志贤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200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浙江省温州市以构建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1]。其中,“扩中”、“提低”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地区的农民增收。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以精神共富和物质共富为基调,系统性开展“双五”行动计划,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可复制的范本和样版。

关键词:扩中;提低;“双五”行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2年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大会主题[2]。温州作为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块,如何基于“扩中、提低”路径更好、更快实现温州乡村地区共富,推进温州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走访等方式,对瓯海、乐清、泰顺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在共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并就短板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1共富号列车”徐徐启动

瓯海区泽雅镇立足“生态立镇、旅游强镇、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在全域布局八大主题文化馆和纸山特色文化带,高质量建成龙溪博物馆群,打造中国寓言文学小镇,入选温州“研学纸山”未来乡村,创成省级文明城镇,加速实现以文化动能推进共同富裕。

乐清市大荆镇围绕“一株草、一个村、一座院”的共富工作主线,铁皮石斛入选省“药食同源”目录机遇,铁枫堂、千斛雪等2个旗舰型产业项目带动周边上下游企业增收超60亿元;下山头村“村企共建、三金共富”发展模式为周边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年经营收入超25万元,并入选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建成投用乐清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公办敬老院,辐射龙西、仙溪等4个毗邻乡镇老年人约11万人,提供公益岗位近500个。

泰顺县西旸镇依托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垟溪片作为全省最具热带特性森林区的生态优势,以生态价值转化为底、光伏能源产业为路、低碳创新探索为形,深入实践林业碳汇新路径,源源不断向外释放“生态磁力”,森林碳汇提升至33000吨二氧化碳/年,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全民共富共享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共富号列车”驶向何方

温州乡村地区的共富该做什么、怎么做?是一个科学、严肃的问题,弄不好就会重复当年“三帮一”或“多帮一”输血型扶贫模式。 

2.1精神共富同步跟进

温州乡村地区低收入人群中都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种是不干事、游手好闲;一种是想干事、眼高手低;再一种很想干事,却缺钱缺技能。在村社组织中,一些村主职干部没有担当,不问村事,

基金项目: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温州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对策研究(22wsk188

作者简介:苏志贤(1988-),,硕士,E-mail:297004967@qq.com

占着位子一心想发财。因此,在谋划共同富裕时,必将精神富裕同步推进,通过思想教育、文化熏陶、素质提升等方式,引导低收入人群及村社干部转变观念,抛弃“等靠要”长期依赖政府的生存思维。

2.2共富清单不可缺失

温州乡村地区对“摸清共富底子、建立问题清单”不是十分重视,这是基础性工作,只有底子清,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一个村到底有多少低收入人群?有多少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建立了面上“大册子”之后。“小册子”要落在低收入人群调查和细分上,包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技能素养、就业意愿等都要建册建档,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知此又知彼。

2.3保障机制健全有力

温州乡村地区推进共富侧重于“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方式,共富对象创富意愿和创富主动性有待于科学评价、动态评估,应准确研判政府是不是陷于“一头热”、“开头热”施政姿态。为此,在分清共富的实现程度、推进阶段、目标层次以后,需要实时和动态地从收入差距、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几个维度评价和监测共富推进的成效与程度。

3“共富号列车”行稳致远

如何避免共富落于套俗、流于形式?要结合温州经济社会实际情况,以精神共富和物质共富为基调,以扩中、提低为路径,系统性开展“双五”行动计划,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可复制范本和样版。

3.1推进精神共富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新时代的共富不能简单理解为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中和”转移,而应该是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全结构福祉[3]

3.1.1“双职双挂”村社结对行动计划

共富结对村社各派一肩挑干部,到对方村社挂职党组织副书记,参与双方重要村务活动和决策,定期交流汇报共富推进情况。经济强村为经济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出谋划策,经济弱村积极学习经济强村发展经验,打开工作思路。乡镇对“双职双挂”制度实行年度评估考核,对成效突出的村社和成绩突出的干部予以奖励。

3.1.2“智脑铸魂”干部充电行动计划

制定村社干部全年教育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法,定期为农村干部进行“充电”,也可以结合省“农创课”,分时段、分内容进行培训,重点要抓住思想、理论、实践三个方面提升,打造一支素质好、业务强、靠得住的干部队伍。

3.1.3“就业启航”素养培训行动计划

建立乡镇“共富数据库”,制定保姆、育儿、保安、清洁等各类就业培训计划,定期免费开班培训发证,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每年开展农村居民“年度最勤劳人”评选活动,特别对低收入家庭顺利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予以重奖。开展农村“能工巧匠”评选活动,对手艺好、技能强的人员给予荣誉和一定奖励,调动农村居民就业创富积极性。

3.1.4“文化兴村”文明提升行动计划

因地制宜打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贤名人、农耕科技等文化宣传场景;布局农村“乐读·微书房”;组织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营造浓浓文化氛围。结合乡村振兴和文明创建载体,开展“最美庭院”“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努力将“精神基因”根植于村民心中[4]

3.1.5“鱼跃龙门”助教助学行动计划

发动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等自愿出资,建立欠发达村社“鱼跃龙门”教育共富资金,对设施欠缺的农村学校提供财力支持;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实行全程服务跟踪,资助因贫辍学学生;建立大学生奖励基金池,按不同层次奖励大学生家庭。农村金融单位制定相应的教育共富服务,开展免息或低息“大学生信用贷”业务,使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学业无忧。

3.2落实物质共富

通过精神共富工程若干载体,首先解决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问题,增强了致富本领,并以“结对共富”为主线,实施一系列强村兴业富民计划,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目标[5]

3.2.1“兴业腾飞”强村创富行动计划

积极推行村企共建、抱团发展、乡贤反哺等模式,通过农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等共富项目建设,实现集体创富和农民致富的“双富”目标。搭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各类服务平台,促进“三农”增产、增效、增收;开展村社年度“共富擂台赛”,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村社予以重奖,金融单位要优先安排新年度无息或低息贷款,支持共富优秀村社发展经济。

3.2.2“家园共建”强基助富行动计划

结对帮扶镇村、企事业单位要帮助共富对象制定实施“一村一策”发展规划,对基础设施薄弱村社要着力解决在交通、通信等方面制约,发动发达乡镇(街道)、高能级科技平台等力量组建“多帮一”助富联盟,筹促资金、落实项目,逐步消除欠发达村社发展“卡脖子”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发动村内在外能人、乡贤支持公益事业,为“家园共建”贡献力量。

3.2.3“流动车间”就业带富行动计划

建立“共富流动车间”数据库,将“本地来料加工意愿、本市域外出务工意愿和闲置场地三张清单”和产业发达镇就业用工需求、建点去料加工“两张清单”,促使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同时,充分按照企业配套生产需求和用工意愿,因地制宜制订“共富流动车间”发展规划,统一名称、统一标识,逐步稳定和完善“共富流动车间”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山老区农村居民就业新途径。

3.2.4“食堂包销”农业增富行动计划

依托山老区生态农业资源,强化村级土地流转,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运营模式,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高海拔、无污染、绿色农副产品。充分利用共富结对机制,建立企业、学校、机关等农副产品共富“食堂包销”渠道,彻底打通农户增产增收增富环节。

3.2.5“温暖一家”多方帮扶行动计划

发动全市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等实施多方定期帮扶计划,推动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的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多种形式,长期帮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帮助其增强致富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4进一步推进温州乡村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温州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共富典型,推出了一批社会认可的共富理念,取得了较好的开局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探索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温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发展要在坚持“保障最底层、提低扩中层、激励较高层”的共富发展导向的基础上,把握缩小收入差距这个共同富裕的关键难点,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集成效应。

4.1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农村共富

一是供给带动。在农民农村共富进程中,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既体现在城市对农村居民生活用品设施,即“工业品”的供给上,又体现为城市集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对农村的供给带动。打通城市与农村的双向要素流通渠道,是实现城乡要素优势互补、城乡融合互利共赢的基础。二是需求带动。在新消费理念引领下,城市对农村的需求已由保障性需求向享受性需求升级,具体地,从以食物保障、劳动力供给、原料供给为主的需求扩展到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元需求。这种需求的拓展通过城市居民返乡路径来实现,客观上要求开发“三农三多”,即农业的多种功能、农民的多项技能和农村的多元价值,为农村资源就地转化、农业产销顺畅衔接、农民就业空间拓展提供牵引力。三是空间带动。在农民农村共富进程中,要重视中小城市和乡镇的集聚功能,发挥乡镇作为连接农村和城市重要桥梁的作用,以及对农村人口非农化、市民化和现代化的承载功能,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与共富发展

[6]。同时,要高度重视乡村人口在乡村空间相对集聚的城镇化效应。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使广大乡村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村、人、文“四位一体”,与城市群有机衔接的乡村群和未来乡村。

4.2以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富

一是乡村产业促共富。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快构建地域优势凸显、业态类型多样、产业融合深入、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共富乡村产业体系。坚持特色化发展,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融合化发展,促进农业“内向”融合、产业延伸“顺向”融合、功能拓展“横向”融合、信息技术“逆向”融合、农业与城镇“双向”融合。坚持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生产,激发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转化。坚持品牌化发展,建立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实现质量兴农。二是农村改革促共富。以“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引领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使农村沉睡资源优势活化为发展优势,重点深化“三变”改革、“三块地”改革和完善“四个机制”。“三变”改革就是推进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不断把村级“三资”盘活;“三块地”改革就是要深化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释放农村土地活力。完善“四个机制”就是要完善强村公司、村庄经营、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发展等机制。三是未来乡村促共富[7]。未来乡村建设要深化“千万工程”,叠加数字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和共富乡村的内涵。未来乡村建设要实现对小农的带动和融入,使小农和低收入群体与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有机融入,实现持续增收和共富发展。未来乡村建设要重视乡村建设的合理布局,既体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融合性,又体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空间的效率和有效覆盖。未来乡村建设要做好“两山”转化文章,努力实现生态优先基础上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共富发展。未来乡村建设要创新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广大农民持续增收和共富发展的调节作用[8]

5结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在新时代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得温州市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李慎明.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28.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

社、人民出版社,2019

[6]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N].浙江日报,2021-07-2001).

[7]黄祖辉,叶海键,胡伟斌.推进共同富裕:重点、难题与破解[J].中国人口科学,20216):

2-11

[8]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3):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