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杨召芹

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邳州,221300

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中应用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84例患者,选取时间是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分组依据是抽签形式,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和急性全程优化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比较首份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抗凝药物使用时间、静脉通道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可知,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院内复发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5.23%,对照组为71.43%,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中应用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显著性减少,预后良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全程优化护理;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心脑血管类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病情多为危重,患者预后效果取决于其从发病至心肌得到有效再灌注需要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和救治时间方面有各种原因,涉及到接诊、出诊、院前抢救、转运以及院内救治等几个环节。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属于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重点是对院内外的工作协调合作,同时又分工明确。本次对我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84例患者,选取时间是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分组依据是抽签形式,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52-79岁,计算后其均值在(58.06±3.66)岁,从发病至入院治疗之间的时间是0.5-5.8h,计算后其均值在(2.61±1.23)h,影响因素:24例抽烟、11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观察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51-80岁,计算后其均值在(58.25±3.19)岁,从发病至入院治疗之间的时间是0.6-5.9h,计算后其均值在(2.67±1.34)h,影响因素:25例抽烟、10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以上资料之间差异性不大,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经患者或者家属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或器官组织严重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急性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将院外急救人员和院内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组建微信群,确保微信群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实现院内外对患者信息的无缝对接。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出诊,叮嘱患者平躺,暂停所有活动,等着急救人员的到来。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给患者进行高流量的吸氧,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进行测量,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发病时间、胸痛位置、生活饮食习惯以及疾病持续的时间等,并详细编辑患者的信息发送在微信群,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给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将结果发送在微信群,便于院内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准备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将患者的情况及时通知给院内急诊小组。在患者达到医院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先抢救再缴费,之后办理住院手续。做好患者整个抢救过程的信息记录工作,并将其进行整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抢救结束后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包括首份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抗凝药物使用时间、静脉通道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急诊抢救情况,包括院内复发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是通过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估的,满分是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89分)和不满意(0-69分),护理满意度是非常满意度和比较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在统计和整理之后纳入在软件SPSS26.0内进行分析,按照%和(±s)的方式进行表示,采取2或T检验方式进行组间比较,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对比

比较首份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抗凝药物使用时间、静脉通道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可知,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对比 (min,±s)

组别

例数

首份心电图时间

分诊评估时间

抗凝药物使用时间

静脉通道时间

急诊总时间

观察组

42

5.23±1.32

0.60±0.41

9.26±2.28

6.31±2.11

52.13±5.02

对照组

42

9.77±1.89

3.59±0.75

16.29±3.59

15.63±4.19

69.38±8.97

T值

--

16.528

10.342

9.116

11.004

12.72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情况

对比两组院内复发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情况{ n(%)(±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院内复发率

并发症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42

8.58±2.61

7(16.67)

3(7.14)

41(97.62)

对照组

42

11.35±2.66

16(38.10)

7(16.67)

35(83.33)

T值

--

11.429

10.225

8.613

13.402

P

--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5.23%,对照组为71.43%,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综合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42

24(57.13

16(38.10

2(4.77

40(95.23

对照组

42

16(38.10)

14(33.33)

12(28.57)

30(71.43)

2

11.048

P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类疾病,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或者是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在患者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胸骨后持续性的疼痛现象,稍作休息或者是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后效果不佳,若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变化,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者是休克等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经常暴饮暴食、受到寒冷刺激、长时间吸烟酗酒、便秘等,可表现为先前的心绞痛程度加重,随着发作时间的延长,服用硝酸甘油后的效果越差;或者是首次突发性的心绞痛,且为长时间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且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少数患者没有痛感,部分患者是上腹部疼痛,老年患者常会有神志不清的情况,全身出现发热、不适感,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情况,增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变化、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常会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对心肌进行挽救,将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对心脏功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临床上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常规治疗,可给患者静脉注射镇痛药物,如小剂量的吗啡、杜冷丁等,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在院前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组建院内院外急救人员的微信群,并保证微信群消息的及时有效性,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医院在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出发,并保持和患者的联系,指导患者平躺,等待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后,给患者测量体温和血压,给予吸氧,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询问患者生活饮食习惯、疼痛部位等,并将基本信息发送在微信群,保证和院内急救人员之间信息的互通,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并发送在微信群,有助于院内急救人员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在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准备相应的治疗药物和器械,在患者入院后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先行救治再缴费和办理住院手续。整个过程需要做好信息的记录,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帮助医生诊断病情。急性全程优化护理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院内院外无缝接的护理干预,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首份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抗凝药物使用时间、静脉通道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可知,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院内复发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为95.23%,对照组为71.43%,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可将患者救治的时间得到明显的缩短,同时提高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中应用急性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显著性减少,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冰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06).

[2]宋桂艳.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0).

[3]余丽群.全程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