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39例)与参照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循证组与参照组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更少,疼痛评分(BPI)、疾病进展恐惧评分(FOP-Q-SF)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AMI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缓解其疼痛程度,降低其疾病进展恐惧水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理念;疼痛护理;疼痛程度;疾病进展恐惧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内科危急重症之一,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常伴随剧烈、持久的胸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导致患者出现强烈应激反应,引起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并会影响其临床结局[1,2]。目前,临床针对AMI患者常予以药物溶栓、PCI术等手段治疗[3]。有研究表明,在AMI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疼痛护理,可减轻其机体不适感,稳定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有效改善其预后[4]。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对AMI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39例)与参照组(39例)。循证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5.37±4.9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h,平均(1.24±0.51)h。参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12±4.6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h,平均(1.26±0.53)h。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等确诊,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5,6]中AMI的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6h;③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④依从性良好,可主动配合完成研究调查;⑤病历资料完整;⑥知悉本研究目的及内容,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者;②伴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伴精神系统疾病者;④伴血栓栓塞疾病者;⑤伴脑血管疾病者;⑥既往有AMI病史者;⑦伴认知、视听、沟通障碍者;⑧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研究调查者。
1.3方法
1.3.1 参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等,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胸痛症状,评估患者的胸痛发作特征及严重程度,了解患者在胸痛发作前是否存在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等诱因,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包括是否抽烟、喝酒、日常运动量及是否嗜好热量、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体征,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入院后强制平卧位卧床休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药物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实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出现不适反应,对于接受PCI术治疗者,术前遵医嘱予以阿司匹林口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排便、饮食等,监测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水平,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可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其倾诉内心想法,疏解心理压力,对于存在严重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遵医嘱予以地西泮口服,并指导患者充分休息,以缓和其心情,指导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适当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发生便秘,对于恢复较好患者,可逐步从卧床休息过渡到床边活动、室外活动。
1.3.2 循证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①循证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领队,负责把控研究进程、监督护理工作,选择4名骨干护士作为组员,负责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在开展护理前对组员进行同质化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循证理念、循证方法、AMI相关知识等,以保障研究可顺利进行,针对AMI患者的疼痛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文献及临床护理经验提出循证问题。②循证支持:通过查看既往AMI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AMI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根据循证问题拟出检索关键词,中文检索词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护理”,英文检索词为"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ain care",依次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HighWire、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针对AMI患者疼痛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③循证实践:a共情护理。护理人员需采取适当措施与患者沟通交流,交流时需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了解患者的疼痛体验及感受,从患者角度出发,与患者建立护患信任关系,从而产生共情。b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询问其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时间规律,评估其疼痛程度,观察患者是否伴随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等表现,评估患者对各项检查及治疗操作的耐受程度,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绘制疼痛评分曲线,根据其疼痛程度进行分级护理。c疼痛护理。对于疼痛评分<30分者,可通过播放舒缓轻音乐、患者感兴趣的视频,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此外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达到深度放松状态,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对于疼痛评分≥30分者,可遵医嘱予以小剂量吗啡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并予以患者持续吸氧,以缓解患者疼痛。
1.4观察指标
1.4.1 心绞痛发作情况 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1.4.2 疼痛程度 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量表共有情绪、睡眠影响、日常生活等7个维度,采用0~10分计分法,0分表示无疼痛,对生活无影响,10分表示存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总分0~7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7]。
1.4.3 于干预前后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两组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量表包括生理健康(6个条目)、社会家庭(6个条目)2个维度,由12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计分1~5分,1分表示“从不”,5分表示“总是”,总分12~6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越高[8]。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干预后循证组与参照组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 | 时间 | 发作次数(次/周) | 持续时间(min) |
循证组 (n=39) 参照组 (n=39)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 5.42±1.47 0.85±0.25αβ 5.39±1.55 2.72±0.63α | 6.24±1.76 2.31±0.49αβ 6.18±1.63 4.42±0.82α |
注:α表示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下同。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循证组与参照组比较,BPI评分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情绪 | 日常生活 | 行走能力 | 日常工作 |
循证组 (n=39) 参照组 (n=39)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 6.60±1.69 3.03±0.82αβ 6.48±1.74 4.02±1.46β | 7.02±1.43 3.66±0.75αβ 7.07±1.57 5.43±1.24β | 6.64±1.21 3.14±0.67αβ 6.62±1.19 4.25±0.80β | 6.67±0.94 3.05±0.30αβ 6.59±0.87 5.37±0.62β |
组别 | 时间 | 睡眠影响 | 与他人关系 | 生活兴趣影响 | 总分 |
循证组 (n=39) 参照组 (n=39)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 6.45±0.84 3.27±0.27αβ 6.48±0.79 4.34±0.21β | 6.77±4.30 3.64±6.19αβ 6.70±4.64 4.15±5.05β | 4.11±1.27 2.34±0.63αβ 4.18±1.68 3.21±1.04β | 44.26±5.69 22.13±3.74αβ 44.12±5.46 30.77±4.63β |
2.3 两组患者疾病恐惧进展水平比较
干预后循证组与参照组比较,FOP-Q-SF评分显著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恐惧进展水平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生理健康 | 社会家庭 | 总分 |
循证组 (n=39) 参照组 (n=39)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 16.10±2.43 7.37±1.75αβ 16.23±2.48 10.26±2.17β | 14.63±2.11 6.91±1.19αβ 14.64±2.47 9.67±1.42β | 30.73±3.34 14.28±1.27αβ 30.87±3.61 19.93±2.35β |
3 讨论
AMI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其疼痛表现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存在密切联系,患者的心理素质、体质状况及疼痛耐受程度也会影响其疼痛感受[9]。因此,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掌握其疼痛规律,给予规范化的疼痛护理[10]。循证理念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卫生决策及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起源于20世纪末发展而来的循证医学,是基于科学证据的实践,以循证理念为基础,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近年来被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其护理效果良好[11]。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循证组与参照组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更少,BPI评分、FOP-Q-SF评分显著更低,与张星等[12]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对AMI患者实施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疼痛护理,能够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疾病进展恐惧,分析原因在于此护理模式以疼痛护理为工作核心,以循证理念为指导依据,根据护理问题检索文献、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科学依据,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护理经验,制定适宜的疼痛护理措施干预,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促进疾病向好转方向发展,进而减少心绞痛发生,缓解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针对AMI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缓解其疼痛程度,降低其疾病进展恐惧水平。
参考文献
[1] 沙琬婧,杨涛,周华,等. 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的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0):1838-1840.
[2] 廖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 中外医疗,2019,38(4):84-86.
[3] 冯琼.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5):84-86.
[4] 张玉英,陈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改革急诊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8):949-952.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083-1091.
[7] 吴康顺,于卫华,戈倩,等. 活动性疼痛评估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241-4246.
[8] 黄燕萍,罗永梅,刘佳,等. 疾病进展恐惧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155-161.
[9] 李雪,钱锐.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156-158.
[10] 杨淑娟. 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9):2961-2962.
[11] 路亚丽,蓝云.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8):1004-1006.
[12] 张星,汪春霞,洪燕. 基于循证理念的疼痛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微创医学,2020,15(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