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雪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    5113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所包含的对象是因急性心肌梗死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老年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2年2月-8月,以双盲法为客观准则将患者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参照组与实验组包含患者数量各计15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急诊处置时间。结果:统计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急诊处置时间快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效果确切,患者急诊处置时间明显被缩短。故在该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值得被大力推广。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性[2]。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原因较为多样,既包括情绪过度激动,也包括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3]。尽早干预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基于此,笔者深入剖析了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8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本研究主体,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即参照组(150例)与实验组(15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52-75岁,中位值(60.99±1.74)岁;男患82例,女患68例。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是53-76岁,中位值(60.87±1.80)岁;男患81例,女患69例。两小组患者常规资料经比对后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即后续对比研究可继续展开(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当急诊科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应当以尽快的时间到达现场,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

    实验组患者接受全程优化急诊护理。(1)组建专业急诊护理小组:急诊科应当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共同组建专业的急诊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开展工作前应当积极查阅有关急性心梗的救治与护理知识,并制定较为全面的护理计划。(2)院前急救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急诊科应当保证在四分钟内安排救护车出诊,并进行最短路线的规划。在接诊途中应当与患者家属保持持续性的联系,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4]。如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偏,以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堵塞。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搬动,应当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平卧位后等待专业救护。护理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展开对症处理。在转运过程中应当保持动作的轻柔,将患者心电图检查及时上传至医院微信群内,以便院内专家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为科学的判断。护理人员还应当及时向患者了解既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3)院内急诊护理: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应为患者进行绿色通道的开辟,简化接诊、挂号等流程,最快速度将患者送至急诊室,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此期间,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若患者出现心律异常等情况,则应当遵医嘱对患者采取心肺复苏。若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指征,则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积极向患者普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风险性,而后告知患者家属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以便患者可尽早得到治疗。(4)急诊后护理:当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转运至心内科科室,并与该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交接。

1.3 观察指标

    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三个角度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急诊处置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数值越小,则说明对患者急诊处置速度越快[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x±s)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以[例(%)]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卡方,有差异即为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为P<0.05。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更低(P<0.05),数据如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150

1(0.7%)

2(1.3%)

1(0.7%)

2.7

参照组

150

3(2.0%)

8(5.3%)

2(1.3%)

8.7

X2

-

5.051

P

-

0.025

2.2 急诊处置时间

    实验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均快于参照组患者(P<0.05),数据如表2:

表2:急诊处置时间(x±s,min)

分组

分诊评估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静脉用药时间

实验组(n=150)

0.77±0.23

1.35±0.72

1.84±0.74

参照组(n=150)

2.78±0.54

3.85±0.81

3.98±0.88

t值

41.942

28.253

22.795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增长。及时且有效的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性[6]。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当争分夺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科学判断患者的病情,而后采取准确且及时的救治措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是对急诊常规护理方式的继承与创新。在推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过程中急诊室为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最大限度节约了救治患者的时间,避免患者在等待过程中延误病情,使得整体护理工作更具流畅性。而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教授患者家属正确处置急性心梗老年患者的方式可使得每一抢救过程均被有效衔接。此外,护理人员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还关注了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与患者沟通等方式向患者进行疾病及治疗方式的介绍,减轻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性,从而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不断降低急性心梗的危害性。

    统计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急诊处置时间快于参照组患者,P<0.05。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被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淑霞.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0):1762-1764.

[2] 张何凤,金艳. 协同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2949-2952.

[3] 张艳美. 全局式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0):1721-1722,1725.

[4] 李芳,莫亚旦,韦少娟,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Z].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2021.

[5] 史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救治时间与效率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5(5):230.

[6] 刘雅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全局式护理的运用效果研究[J]. 保健文汇,2021,22(3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