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31)
摘要: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接受常规性护理(常规组),35例接受一体化护理干预(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新功能改善效果实施比较。结果干预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37.98±4.26)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为(43.97±5.23)mm,以上指标显著比常规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5.63±6.02)%,6min步行实验结果为(456.98±23.47)m,明显比常规组更高。以上指标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促使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律失常;一体化护理;心功能;改善效果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类型的患者中比较常见,也可以单独发病。心律失常患者会有心功能异常表现,根据不同心律失常类型,临床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心绞痛等,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对于该病症应当加强治疗和护理干预[1]。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70例,均被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并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其中男患者、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0例、30例,年龄53-79岁,均值为(67.94±5.71)岁。对这些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干预组、常规组各有患者35例。对比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措施,如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让患者卧床休息,告知一些注意事项等。干预组中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加强病情监测
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变化多端,需要密切监测。护理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患者心率、脉搏、水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要多对患者感受进行询问,了解其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病情风险,准备好急救设备和用品,以便在患者病情恶化时能够及时组织有效的抢救[2]。
1.2.2加强健康教育
心律失常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比较少,或是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为了让患者对心律失常建立正确认知,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要向其进行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知识、疾病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等内容的讲解,纠正患者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行为习惯,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风险[3]。
1.2.3加强心理干预
心律失常患者的情绪对于病情的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做好安抚、疏导,一方面让其知道情绪和疾病的密切关系,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防止出现大的情绪波动,;另一方面指导患者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听轻松舒缓的音乐,与他人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进行身心放松训练等。除以上措施外,护理人员还要多向患者分享一些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使患者治疗信心得以增强。
1.2.4做好用药指导
对于用药方法、时间、剂量等,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着重向患者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另外,要对患者心律失常发作规律加强观察,适当调整用药时间。给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要进行严格控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实验。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心功能均相对较差,接受护理后,心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干预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评价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 例数(n) | LVESD(mm) | LVEDD(mm) | LVEF(%) | 6min步行实验(m) |
干预组 | 35 | 37.98±4.26 | 43.97±5.23 | 55.63±6.02 | 456.98±23.47 |
常规组 | 35 | 42.98±4.67 | 50.34±5.72 | 46.71±5.64 | 387.26±20.2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心律失常具有发生率高、病因复杂、变化快等特点,要想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控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风险,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本研究中将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了心律失常患者中,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干预等,不但优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提升了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一体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两组干预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证实了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蓉. 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改善[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107-109.
[2]陈萍萍. 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21,39(06):651-653.
[3]孙绮函,刘薇,于晓琳,等. 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191-192.
课题: 互联网+照护服务结合跨理论模型个案管理在老年房颤病人心脏康复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Z-A202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