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 3341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执行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内的躁动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要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情况,使用优质护理能够很好的安抚患者,对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效果较为积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执行效率。值得在临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全麻;苏醒期;麻醉护理;优质护理
使用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会采取全身麻醉,而全麻苏醒期内会有一段时间的意识行为分离阶段,这属于麻醉苏醒期内会出现的异常行为,被称作全麻苏醒期躁动[1]。患者出现的诸如兴奋、呻吟、哭喊等躁动情况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波动,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且影响手术效果的行为。通常患者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时会选择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但是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正在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2]。本研究将探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优质护理手段和常规护理手段,通过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优势护理手段的应用优势。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2~58岁,平均年龄为(41.6±2.2)岁。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2.5±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且排除存在精神病史和严重精神类障碍的患者。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执行[3]。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按照正常程序对患者进行术前的访视、麻醉监督和麻醉等待。
1.2.2 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护理内容有:(1)术前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手术行为内容沟通,并谨慎对患者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和东莨菪碱。为患者讲解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的麻醉恐惧心理。(2)术后指导,术后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指导,保证患者的体温和机体血液循环流畅,在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之后,要在旁恳切真诚的对患者沟通,帮助患者顺利的苏醒过来,并监控患者的体表特征和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苏醒情况。(3)动脉气血分析,对患者进行动脉气血的监测和分析,避免患者因为麻醉药物的残留而出现低氧血症或者高碳酸血症,防止出现苏醒期躁动[4]。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选择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要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的比较[n(%)]
组别 | n | 躁动人数 | 发生概率 |
对照组 | 40 | 18 | 45.00 |
观察组 | 40 | 5 | 12.50 |
- | 25.266 | ||
P | - | 0.000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组别 | n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对照组 | 40 | 15(37.50) | 15(37.50) | 10(25.00) | 30(75.00) |
观察组 | 40 | 20(50.00) | 18(45.00) | 2(5.00) | 38(95.00) |
X² | - | 15.686 | |||
P | - | 0.000 |
3 讨论
全麻手术患者容易出现苏醒期躁动,属于意识障碍的一种,是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苏醒期躁动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导管、引流管刺激以及药物对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均可能引发患者躁动,尤其是在大脑的中枢功能尚未恢复阶段,患者无法有效对周边环境进行感触,因此诱发的烦躁甚至是挣扎情况较为常见。但是需要认识到苏醒期躁动容易对患者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5]。对此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是必然的。比起传统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显然具备对导管、药物和手术周期内的全面护理意识,能够从躁动出现的多种原因出发进行护理,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要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对苏醒期躁动的控制效果是积极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患者容易接受,具备应用积极性。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情况,使用优质护理能够很好的安抚患者,对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效果较为积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执行效率。值得在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君.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胃肠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J]. 系统医学,2021,6(18):171-174.
[2] 王琪. 观察细节护理干预对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2,46(8):1013-1014,1017.
[3] 朱永利.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12.
[4] 霍双. 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分析[J]. 健康必读,2021(25):227.
[5] 徐小燕,舒艳. 优质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6):125-126.